(共25张PPT)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差,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 家、
家、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
代表作:第一篇白话小说《 》;小说集《 》《 》;散文诗集《 》;回忆性散文集《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1911—1942年),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1933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等。她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
萧红
舀( ) 校对( ) 调羹( )
绞肉 ( ) 阖 ( ) 揩( ) 疙瘩( )
深恶痛绝( ) 瞿 ( ) 咳嗽( )
yǎo
jiào
tiáo gēng
jiǎo
hé
kāi
gē da
wù
qú
ké sou
字音
理解并积累词语
安顿:安详,安稳。
揩:擦、抹。
旷代:历时长久。
抹杀:彻底勾销;完全去掉。
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校对:查对、订正。
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疙瘩:①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等。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是,对。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
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1.明朗的笑;
2.走路轻捷;
3.夜谈沉思;
4.饮食习惯;
5.开玩笑;
6.会心的笑;
7.谈青年来信;
8.不在意校样;
9.看电影;
10.翻书休息;
11.夜间工作;
12.尝鱼丸;
13.亲自包书;
14.忘我工作。
待人接物
1.明朗的笑;
2.走路轻捷;
7.谈青年来信;8.不在意校样;
5.开玩笑;
9.看电影;
10.翻书休息;
神情姿态
4.饮食习惯
休闲娱乐
11.夜间工作;
14.忘我工作。
工作习惯
12.尝鱼丸;
13.亲自包书;
日常琐事
结合文中叙述的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根据你的理解,在课本旁边的空白处写出阅读批注。
提示:①标出课文中的词、句或段;②用从“_______”中,我看到了一个______的鲁迅”的形式写批注。
示例:
文中语言:“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批注:从“抓”“扣”“伸”“走”一系列动词里,我看到了一个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鲁迅。
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批注:从明朗的笑声里,我看到了一个爽朗乐观、平易近人的鲁迅。
②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批注: 从“一定嘱咐”中,我看到了一个细心、真诚关心、体贴朋友的鲁迅。
③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批注: 从“冲”字里,我看到了一个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场面,看到了一个爽朗乐观、热情好客、平易近人的鲁迅。
④“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批注: 从“还是”“常常”等词语里,我看到了一个负责、对青年既严格要求又深切关爱的鲁迅,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鲁迅。
⑤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 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批注:从“不以为稀奇”里,我看到了一个不以名人自居、豁达宽厚、谦逊、淡泊名利的鲁迅。
⑥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常常陪到陪到夜里十二点……
批注:从六个“陪”字里,我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耐心真诚的鲁迅和一个时间不属于他自己, 他的生命,属于大家,属于所有需要他的人的鲁迅。
⑦ 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我们上车了。
批注: 从“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里,我看到了一个关爱家人、先人后己的鲁迅。
⑧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批注:从三个“喜欢”里,我看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饮食有偏好的鲁迅。
⑨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批注: 从“我再吃几个吗?”的语言里,我看到了一个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爱意以及对小辈的体恤的鲁迅。
⑩“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批注:从和我调侃与玩笑的话语“好久不见,好久不见”里,我看到了一个幽默诙谐的鲁迅。
“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批注: 从“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中,我看到了一个心态平和、外表朴实、不张扬和慈爱的鲁迅。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批注: 从“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里,我看到了一个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批注:从“尝鱼丸”的体验与话语里,我看到了一个民主,关心、体察孩子,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鲁迅。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批注: 从“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里,我看到了一个工作严谨、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鲁迅。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批注:从“坐到书桌边 ……还是坐着 ……仍旧坐在那里”里,我看到了一个工作敬业刻苦、坚韧顽强的鲁迅。
鲁迅是一个爽朗乐观、热情好客、平易近人的人;一个豁达宽厚、谦逊、淡泊名利、诙谐幽默的人;一个关心青年、严格要求、教诲耐心的人;一个民主,关心、体察孩子、尊重妻子的人;一个认真严谨,遇事不盲从、实事求是的人;一个珍惜时间、敬业刻苦、坚韧顽强、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人。
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补充资料:
萧红1930年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鲁迅先生的关爱和帮助下来到上海,与鲁迅一家结下深厚情谊。她是鲁迅先生精心培育的文学青年之一,受鲁迅影响很大。鲁迅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尊敬,怀念,爱戴
文章的片段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非常情绪化,看似漫不经心,全无预设,但作者的情感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斜挥洒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方面,通过女性视角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鲁迅先生生活中许多有灵性的细节,表现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更真实
更直观
更真挚
更有趣味
更有表现力
文章大量记叙鲁迅先生的工作、生活琐事,你认为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事件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作用: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我”: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海婴: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许广平: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她对鲁迅先生工作的支持,尽管整天为家庭琐事忙忙碌碌,但却能让鲁迅先生有更多的时间忙于工作。她的坚强也反映了鲁迅的坚强。
作业:
阅读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郁达夫的《回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