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氮和氮的固定分层作业提高练习2021_2022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红棕色气体
B.只有氧化性
C.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能溶于水生成HNO3
2.下列关于NO和N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
D.NO2可用排水法收集
3.下列关于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NO2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NO3
B.NH3与HCl气体反应生成NH4Cl属于氮的固定
C.实验室可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备NH3
D.HNO3见光易分解,实验室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浓HNO3
4.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闪电 B.电解食盐水车间
C.根瘤菌 D.合成氨车间
5.氮气常用作白炽灯泡中钨丝的保护气,这是因为
A.氮气比空气轻 B.氮气难溶于水
C.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氮气很不活泼
6.下列用途中应用了氮气的稳定性的是:
A.以氮气为原料之一制造硝酸 B.合成氨气后,制氮肥
C.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 D.镁可以和氮气反应
7.氮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氮气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B.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生成
C.氮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之一
D.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
8.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有3种固氮途径 B.固氮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氮元素不以有机物形式参与循环 D.人类活动会影响氮循环
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B.标准状况下,铜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为
C.与足量或反应生成或,均失去个电子
D.标准状况下,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10.X、Y、Z、W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A B.B C.C D.D
1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A.氨经催化氧化生成NO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2在一定条件下与Mg反应生成Mg3N2 D.NH3与硝酸反应生成NH4NO3
1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氮气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请你回答下列含氮化合物的有关问题。
(1)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严重污染大气。NO和NO2是常见的氮氧化物,这两种氮氧化物中,呈红棕色的是_______;。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NH3做“喷泉实验”,该实验说明NH3的溶解性是________溶于水(填“极易”或“极难”)。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品尝名茶“西湖龙井”习惯先闻茶香,从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能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是___。
(2)超市的某些食品包装袋中充有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___。
(3)生活中区别硬水和软水用___。
(4)氢气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利用,其主要优点为___(填序号)。
A.制取成本低 B.燃烧产物无污染
C.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 D.贮存方便,安全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合成氨工业结束了人类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解决了人类的粮食问题。
近一百年来,工业上一直采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这样的条件每年需要消耗全世界1%~2%的能源供应,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在温和条件下合成氨。
中科大研究团队研制了“钉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应用该催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在室温下即可合成氨。原理如图1所示。
阴极表面电极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该项研究工作开辟了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合成氨反应中的新途径,使得温和条件下合成氨成为可能。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合成氨工业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___________
(2)传统方法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___________
(3)传统合成氨的方法需消耗大量能源。___________
(4)“钉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创新。___________
(5)图1中,水在阳极生成氧气。___________
(6)图2中,步骤②所示反应的方程式为有。___________
16.判断正误
(1)氮气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_________
(2)液氮可用于医学和高科技领域,制造低温环境_________
(3)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时,氮气作还原剂_________
(4)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
(5)高温或通电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_________
(6)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2_________
(7)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_________
(8)NO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_________
(9)NO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_________
(10)常温常压下,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体积相等_________
(11)NO2不能通过化合反应获得_________
(12)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_________
(13)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水,将NO2溶解_________
(14)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_________
(15)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稳定存在_________
17.I.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工业上制硝酸的关键一步便是NH3的催化氧化,可用下图装置模拟NH3的催化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停止加热后玻璃管内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为保证在装置2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1应装入_______,作用是_______
II.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3)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固定,其中属于固氮作用的一步是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4)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b.海洋中存在游离态的氮
c.向海洋排放含NO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的含量
d.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5)有氧时,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实现过程④的转化,将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5O22+H++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8.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B、C、D均为化合物,且C为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
(2)在D→C的过程中,D表现出强______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2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 NO为无色气体,A项错误;
B. NO中的N为+2价,N的化合价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项错误;
C.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项正确;
D. NO是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C
【解析】
A.NO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故B错误;
C.一个NO和CO分子中均只含一个O原子,所以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故C正确;
D.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D
【解析】
A.二氧化氮和水发生的是歧化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A不选;
B.氮的固定是把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氨气和氯化铵中的氮都是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故B不选;
C.氯化铵固体加热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降低时又会重新化合成氯化铵,所以不能通过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故C不选;
D.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在实验室保存浓硝酸的时候应该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冷暗处,故D选。
故选D。
4.D
【解析】
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
A.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属于自然固氮,故A错误;
B.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不属于固氮,故B错误;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转变成植物蛋白,属于生物固氮,故C错误;
D.合成氨车间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A.氮气密度与空气相近,故A错误;
B.氮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溶解性无关,故B错误;
C.氨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颜色、气味无关,故C错误;
D.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它物质反应,因此可以用氮气作保护气,故D正确;
答案选D。
6.C
【解析】
A、利用N2制备硝酸,发生的反应为N2+3H22N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与N2的稳定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A选项分析,合成氨气,制备氮肥,与N2的稳定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单质氮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因此氮气常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与氮气的稳定性有关,故C符合题意;
D、Mg能与N2反应生成Mg3N2,与N2的稳定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A.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可升高也可降低,所以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A正确;
B.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NO,不能生成NO2,因为在此条件下NO2完全分解,B错误;
C.工业合成氨时,以氮气、氢气为原料,提供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所以氮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之一,C正确;
D.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即氮气)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如NH3、NO等),D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A.固氮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即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因此图中有3种固氮途径,分别为雷电作用、合成氨工业和固氮生物作用,故A不选;
B.固氮过程N元素化合价在变,固氮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图中植物可以吸收硝酸盐制造蛋白质,因此氮元素也以有机物形式参与循环,故C选;
D.人类活动如合成氨工业会影响氮循环,故D不选;
故选:C。
9.C
【解析】
A.和都是氧元素的单质,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原子总数为2NA,A错误;
B.铜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为: , 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NO的的物质的量约为0.033mol,分子数约为0.033NA,B错误;
C. 与足量或反应生成或,本质均为镁原子失去电子,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则均失去电子2NA个,C正确;
D.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标准状况下,氯气物质的量为1mol,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A,D错误;
答案选C。
10.D
【解析】
A. 氮气与氢气反应可以一步制得氨气,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可一步得到一氧化氮,NO与氧气反应可一步得到NO2,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得到氮气(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B. Na与水反应可得到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得到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钠单质;
C. 氯气可与氢氧化钙反应得到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可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HClO,HClO分解可得HCl,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可得到氯气;
D. 硫化氢被氧化可得到硫单质,硫单质无法一步反应制得SO3,三氧化硫溶于水可得到H2SO4;
故答案选D。
11.C
【解析】
根据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A.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
B.NO与O2反应生成NO2,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B错误;
C.N2在一定条件下与Mg反应生成Mg3N2,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C正确;
D.NH3与硝酸反应生成NH4NO3,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
【解析】
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
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
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
故选A。
13. NO2 2NO+O2=2NO2 极易
【解析】
(1)NO是无色气体,NO2是红棕色气体,呈红棕色的是NO2。
(2)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O2,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3)氨气极易溶于水,瞬间导致压强减小,从而形成喷泉。
14.(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化学性质不活泼
(3)肥皂水
(4)BC
【解析】
(1)
分子在不断运动,茶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闻到茶香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
由于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与很多化学物质均不反应,故超市的某些食品包装袋中充有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或者不活泼),故答案为:化学性质稳定(或者不活泼);
(3)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硬水与肥皂水将产生沉淀,而软水因含有钙镁离子较少或不含,不会产生沉淀,故生活中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4)
A.目前制取氢气的方法主要是电解水或者高温分解,故制取成本高,A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燃烧产物无污染,B正确;
C.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水,故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C正确;
D.氢气是气体,常温常压下体积很大,且属于易燃品,不纯时燃烧发生爆炸,故贮存不方便,也不安全,D错误;
故答案为:BC。
15.(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解析】
由合成氨气的原理图可知,阴极氮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氨气,其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阳极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1)
合成氨工业的巨大成功,改变了世界粮食生产的历史,解决了人类因人口增长所需要的粮食,奠定了多相催化科学和化学工程科学基础,该说法正确;
(2)
传统方法合成氨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该说法正确;
(3)
传统合成氨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苛刻的条件,对设备要求更高,需消耗大量能源,该说法正确;
(4)
“钌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是一种温和条件下合成氨的方法,不像传统合成氨,对设备要求高、能耗大,所以“钌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该说法正确;
(5)
有分析可知,阳极区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该说法正确;
(6)
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且该反应电荷不守恒,该说法错误;
16. 正确 正确 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解析】
(1)氮气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正确;
(2)氮气的沸点为-196℃,故液氮可用于医学和高科技领域,制造低温环境,正确;
(3)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反应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做氧化剂,错误;
(4)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所以固氮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5)高温或通电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正确;
(6)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不能生成NO2,错误;
(7)NO2溶于水时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2中+4价的氮反应后变为+5价和+2价,所以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
(8)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正确;
(9)N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错误;
(10) NO和CO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常温常压下,NO和CO的体积相等,正确;
(11)NO2可以由NO和O2化合获得,错误;
(12)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同时还生成NO,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13) 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再和O2反应生成NO2,NO2再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可以表示为:4NO2+O2+2H2O=4HNO3,所以将混合气体通过水,会消耗氧气,错误;
(14)N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O2、NaNO3和水,溴蒸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NaBrO和水,红棕色都褪去,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NO2和溴蒸气,错误;
(15)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NO在常温下即可和氧气反应,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错误。
17. 4NH3+5O24NO+6H2O 放热 浓硫酸 除去水蒸气,避免NO2与水蒸气反应 ② b,c 4+5O2=2+N2O+6H++5H2O
【解析】
I (1)玻璃管中发生NH3的催化氧化为反应,氨气被氧气氧化,产物为NO和H2O,化学反应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停止加热后玻璃管内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 NO被O2氧化产生红棕色NO2,NO2能够与水反应,NO2与H2O反应产生NO和HNO3。为保证在装置2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1应装入浓硫酸,作用是除去水蒸气,避免NO2与水蒸气反应。
II (3) 氮的固定是游离态氮元素变化为化合态氮元素,其中属于固氮作用的一步是②。
(4)a.由图知,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海水中氮气转变为铵离子,这是氮的还原,a错误;
b.由图知,空气中的氮气和海洋中的氮气之间存在平衡,则海洋中存在游离态的氮,b正确;
c.向海洋排放含NO的废水,则硝酸根浓度增大,促进反硝化反应,亚硝酸根浓度增大,促进反硝化反应,使海洋中氮气浓度增大,促使反应②发生,则会影响海洋中NH的含量,c正确;
d.由图知,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是还原反应,硝酸根转变为亚硝酸根是降低氧含量的过程、亚硝酸根转变为氮气是去氧过程,故理论上没有氧气的参与,d错误;
说法正确的是b,c。
(5)有氧时,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实现过程④的转化,铵离子被氧化氧化,得到、N2O和水,氮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到+3、部分升高到+1,氧气作氧化剂,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到0,按得失电子数守恒,得关系式 ,结合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得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4+5O22+N2O+6H++5H2O 。
18. NO 氧化性 3NO2+H2O=2HNO3+NO
【解析】
根据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结合A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B可知,A为氮气,B为NO,NO继续被氧气氧化生成C,C为红棕色气体,则可推知C为NO2,NO2溶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NO,铜可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所以推知D为HNO3,据此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分析。
根据上述推断可知,
(1)B的化学式为NO;
(2)D→C为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的过程,D(浓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故答案为:氧化性;
(3)C→D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