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色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 变色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19:5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2.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2.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知·情节梳理
△预热问题:小说为什么叫变色龙?
— 因为小说主人公因为一件“狗咬人”的事情,因对狗主人的猜测,几次三番地改换态度。
△学习任务: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 思维导图 (通过情节梳理,弄清最基本的“变”)
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
— 狗的主人是谁?
不知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错在首饰匠—首饰匠耍赖,想要赔偿金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眨眼的功夫就叫它断气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怪首饰匠自己把蠢手指伸出来—就说狗是我找着并派人送上的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是将军哥哥的狗—狗真伶俐,一口咬破首饰匠的手指头—早晚要收拾首饰匠
二、
△学习任务1:通过对奥楚蔑洛夫人物信息(文字描写)的梳理,体会对比之下的矛盾,夸张背后的讽刺,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 关于“奥楚蔑洛夫”
姓名 官衔 回合 对狗的称呼 对狗主人的称呼 对赫留金的态度 典型神态 裁决/动作 典型标点符号
奥楚蔑洛夫 警官 一 野畜生 疯狗 那个混蛋 嗯!不错 严厉 勒令巡警即刻调查 弄死狗 !
二 它 席加洛夫将军? 你这种人啊…… 鬼东西 尴尬—反问 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 ……
三 什么玩意儿 下贱胚子 (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 赫留金,受了害 信誓旦旦 是时候好好教训一下! !
四 名贵的狗 娇贵的动物 将军 你这混蛋 蠢手指头 怪你自己 尴尬—谄媚—讥讽 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
五 野狗 确定 弄死它算了 !
六 好一条小狗 这坏蛋 乌拉基米尔·伊凡尼奇 (在俄语里面是敬称 把别人的名字和其父名连在一起) 他老人家 我早晚要收拾你!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
特别聚焦 关于“赫留金”的手指: 赫留金“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血淋淋的手指头”表明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把“手指头”比作“一面胜利的旗帜”,因为赫留金把它作为要求主持公道,甚至要求赔偿的证据。 奥楚蔑洛夫听人群里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就对赫留金的手指头做了新的结论。“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想得到一笔“赔偿费”,这判断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转眼成了敲诈者。 在人群里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训斥赫留金“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蠢”“不好”的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4)奥楚蔑洛夫当着普洛诃尔的面赞美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活该被咬的对象,由于将军的权势,不但狗成了可爱的,连咬人都成了美德。
你的发现 1、尽管看上去通篇是对话来去,但是作者正是通过语言和动作这种显像的东西,留给读者关于人物心理变化的揣摩空间,做到了外与内的“变相”刻画。 2、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3、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现为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打嘴脸,小说的讽刺性和戏剧嘴脸更加突出。
三、
△学习任务:自然界中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在众人面前拿腔作调、作威作福。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透过这条变色龙,我们看到了俄国社会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腐败风气,看到了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看到了作者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和辛辣的讽刺。
△思考探究: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
(从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
— 研究“笑”
(1)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2)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3)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小结】: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态。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延伸思考:变色龙只是 警官 奥楚蔑洛夫吗?还可能是谁?
你能举出 其他文学作品里 “变色龙式的人物”吗?、
【总结】:本文通过叙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变色龙”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和愚昧。
四、
△作者与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作品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在这个时代,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