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0: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一.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嘛?
交流:我所知道的历史人物
孙权
吕蒙
鲁肃
鲁肃
孙权(181-252) 字仲谋,自称为春秋时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字子明 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治军有方。关羽曾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战功,被誉为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但在吕蒙面前,大意失荆州,最终落得个败走麦城,父子遭到擒杀的惨局。
鲁 肃 字子敬,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周瑜死后,官至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
吕蒙年青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成语积累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劝学》选自《 》 , 是 主持编纂[zuǎn]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司马光
编年
《资治通鉴》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资治通鉴
二.多层次朗读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第三步:大声朗读。
第四步: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
三、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事务
难道


句末语气词

应当
历史
罢了

哪里像
以(之)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为什么
主谓,无实义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读书人
再,又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可见关心和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和感情?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这句表现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后一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含关心爱护之情。
3.“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显得说服力强。
4、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字写出了鲁肃的什么心态和感情?又说明了什么?
对吕蒙的变化感到吃惊,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大有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是吕蒙埋怨鲁肃吗?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不是埋怨鲁肃,而是吕蒙对自己才略的进步感到自豪与骄傲。
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 :
孙权 : 1“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不悦、责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孙权)
(鲁肃)
(吕蒙)
人物性格特点
吕蒙
孙权
鲁肃
循循善诱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就学)
五.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
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总结全文:
对比阅读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的字
词。(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年少而好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年纪大。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事务多。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
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作文
文题:方仲永巧遇吕蒙
穿越时空隧道,放飞想象的翅膀,写一篇500字的想象作文。
方仲永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天资聪明
父不让学
年长好学
终成大器
幼年不学毫无所成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活到老学到老
劝学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知识就是力量。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7、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