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2: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解题
兼语句
邹忌进谏
齐王纳谏
讽:婉言规劝
谏:直言规劝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策复习: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体史书,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 )编定,分十二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纵横捭阖(bǎihé)的策略和言论。
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原指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在外交上根据当时的利害关系结成不同的集团,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六国服从秦国叫连横;捭阖:开合,原指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现在形容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方法进行分化或争取。也形容文章大开大合,不受拘束。
国别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一篇优秀的散文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bàng jī
zhāo
cháo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
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身高
早晨
穿戴,名→动

固定句式。“与…相比怎么样”。 孰:谁,哪一个。
=甚美。太美了
比得上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光艳美丽
对…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判断句。标志:……者也。
即“信自”。宾语前置
第二天

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这件事
及、比得上
美丽、漂亮
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第二天
通假字,“熟”,仔细
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以为:认为
视自,宾语前置
“甚远”太远了
表顺接,两个动作相连
以…为美。(认为…美)意动用法
他,指徐公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偏爱,形→动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译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确实,实在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
土地方圆
国君身边的近臣
没有
所受的蒙蔽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对,好
当面。名→状
指责
过失
上等的
“于市朝谤讥”介词结构后置
使…听到。
指责讥讽
市朝,公共场合
授予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满一年
偶然
即使
“齐王纳谏”这件事
所说的
朝见

集市
不时,有时候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威王受蔽
(2)
邹忌比美
(1)
威王除蔽
(3)
除蔽结果
(4)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结构
分析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之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三令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比喻说理
分析课文
从六个“三”看《邹忌讽齐王纳谏》构思的艺术特色
“三问”“三答”见性情 “三思”“三比”见智慧 “三赏”“三变”见胸怀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 “吾与徐公孰美?”
问题:“三问” 在表述上有无差异?
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
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反问句
反问句
由衷的爱 “情人眼里出西施”
怕失宠,有顾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答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否定句
有求于人
对象不同
身份不同
语气不同
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人物心理、神态,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
描摹出来,真可谓
“不著一字,尽
得风流”.
小 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比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水到渠成
问题:“三比” 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
1、从比美入手,首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令人耳目一新,激发对方的兴趣.
2、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以小见大,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赏
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
上书谏寡人 中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变
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
章从全文来看有
一种整齐美,而
且使其内在韵律
有一种进行曲般
的节奏美。
小 结
人物分析
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开明,有作为的君主,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邹忌,齐国的谋臣,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
治国安民之道,齐威
王听后,大为赞赏,
封他为齐相。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
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
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大王身居王位,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不管国家大事,这跟我摆着琴不弹有什么两样呢?我摆着琴不弹,大王很不高兴。大王面前摆着齐国这架大琴,即位九年了却不去弹它,一切国事都让下臣去做,连敌国屡屡进犯,打算瓜分齐国,国家的军国大事大王也不放在心上,恐怕齐国的大臣百姓们也不会高兴吧?"
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 kūn )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示例2: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①、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②、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 或少犯错误。 ③、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④、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 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⑤、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
学了本文以后,你有些什么体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历史上的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