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近义词语辨析、成语使用辨误》
目标 【网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语言文字; 学会辨析词语。
学习目标 能够辨析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重点 难点 1.能够辨析词语;2.正确使用词语。
考情分析 考纲解读: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考情分析: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知识链接 近义成语使用辨析题型,其设题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也有差异。 1.根据侧重点 语意相近的成语,仅仅是意义相近。一般而言,不少近义成语,其意义的侧重点不一样。辨析它们就得抓住其侧重点进行仔细分析。如:“苟且偷生”与“苟且偷安”,两者都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顾长远的利益”的意思,但“苟且偷生”重在生存,“苟且偷安”重在安逸。再如:“饱经沧桑”与“饱经风霜”,两者都有“阅历丰富”“见世面多”的意思,但“饱经沧桑”多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饱经风霜”多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两者的意思有细微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在各自的语境中是不能互换的。 2.根据程度轻重 语意相近的成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辨析时抓住这些成语的轻重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将其填入恰当的语境中。如:“咎由自取”与“罪有应得”,两个成语虽然都有“惩罚是自己招来的,应该的”的意思,但“咎由自取”语意比较轻,“罪有应得”语意比较重。 3.根据范围大小 语意相近的一些成语,有的涉及范围大,有的涉及范围小,相互有意义交叉部分,使用的时候就要考虑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免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如:“津津乐道”与“津津有味”,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讲话时兴致勃勃,但两者又有区别。“津津乐道”仅指谈论时很有兴趣,适用范围较窄;“津津有味”不仅指谈论,也可指有兴趣地看着、听着或吃得很有滋味,适用范围较广。再如:“旁征博引”与“引经据典”,这两个成语都有“用别的材料作为依据、例证”的意思,但两者又有区别。“旁征博引”重在作为例证、依据的引用材料的广博,不限于引用经典著作,适用范围较广;“引经据典”重在引用经典著作的言论作为依据,适用范围较窄。 4.根据适用对象 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仅适用于人;有的仅适用于物;有的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物。如:“生气勃勃”与“生意盎然”,这两个成语都有“生命力旺盛”的意思,多用来形容有生气、充满活力,但两者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在适用对象上,“生气勃勃”的适用对象既可以是草木、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社会气象;“生意盎然”的适用对象只有草木、自然景象,不能用来形容人,也不能用来形容社会气象。再如: “鱼目混珠”与“滥竽充数”,虽然这两个成语都有“用假的、次的冒充真的、好的”的意思。但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鱼目混珠”多用于物,一般不用于人,偶尔用于人时也可以看作修辞上的拟物用法;“滥竽充数”多用于人,一般不用于物。 5.根据语法功能 很多近义成语,其词性和语法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类成语的使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如:“黔驴之技”与“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都形容有限的本领,但“黔驴之技”是偏正结构,“黔驴技穷”是主谓结构,它们的语法功能不完全一样。再如:“如愿以偿”与“称心如意”,虽然两个成语都有“遂心如愿”的意思,但“如愿以偿”多用作谓语,也可作状语,一般不作定语;“称心如意”多用作定语,也常用作谓语、状语。 6.根据色彩意义 (1)褒贬色彩不同 不少近义成语感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如:“袖手旁观”与“冷眼旁观”,虽然两个成语都有“从旁观看,置身事外”的意思,但“袖手旁观”偏重于不过问,不协助,应该给予帮助而不帮助,含贬义;“冷眼旁观”偏重不热情、不关心,指可以参与而不愿意参与,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时,含贬义,但当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观察时,并不含贬义。 (2)语体色彩不同 有的成语适用于书面语,有的适用于口语。“井然有序”与“井井有条”,虽然两个成语都有“有条有理,整齐不乱”的意思,但“井然有序”多用于书面语,“井井有条”常用于口语。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我们正确表达。
自学 消化知识链接部分,弄清定义,找准角度。 评
教学指导 【答题思路】 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2.体会成语的感彩; 3.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5.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自主 合作 探究 自主完成高考复习用书220页“近义词语辨析”部分的内容,将“角度一到角度八”练习完成。 评
重难点突破 角度一:适用对象和范围 1.[2020·全国Ⅰ卷]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十分独特/别具匠心)的门类。 2.[2020·全国Ⅲ卷]没有中华文化的 (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角度二:语意轻重 1.[2020·湖北宜昌4月调研考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度地享受生活是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的,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则是不可取的。 2.[2020·江西瑞金四校4月三联]大敌当前, (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地球已然成村、人类命运与共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唯有齐心战“疫”,方能取得国际战“疫”的全胜。 角度三:褒贬色彩 1.[2020·四川宜宾4月诊断模拟]人如果常吃碱性食物,就会健康长寿,远离疾病。类似这样的宣传,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并且信以为真,甚至 (奉为圭臬/奉若神明)。 2.[2020·武汉4月教学质量测评]大螃蟹们这么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装扮自己,这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生存逻辑,带着这样的思考再去观察它们,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角度四:多义误判 1.[2020·安徽合肥5月质量检测]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的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 (粗率/粗犷)、古朴和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 2.[2020·咸阳5月模拟]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勤奋,创造了 (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 角度五:语义重复 1.[2020·南京4月模拟考试]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审美的民族之一,凡是看过中国园林的人,是不会对这一点提出 (质疑/异议)的。 2.[2020·郑州一中4月模拟考试]客观地讲,大学语文教育无法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也不可能立刻对就业产生 (立竿见影/显著)的效果。 角度六:不合语法 1.[2020·湖北黄冈4月模拟]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中国画就会少很多 (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脱离人民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 2.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
巩固提升 知识建构 望文生义:(2017·山东卷)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色彩失当:唐朝诗人王维被边塞的奇景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诗中也对这样的风光作过描写。 相近误用:(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误用对象: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语言重复:芯片公司相对于手机、PC笔记本电脑公司来说,更多是隐于公众视野的背后,但是现在这个行业里边不同公司的境遇的差距判若云泥,面临着重组的命运。 不合语境: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谦敬错位:好莱坞商业片中的中国面孔正日渐增多,如《环形使者》中的许晴,《敢死队2》中的余男。尽管她们的戏份有限,却足以让影片蓬荜生辉。 不辨轻重:有缺点或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高考链接 一、专项练习 1.(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2.(2019·天津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幻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3.(2018·江苏卷)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腰封也叫书腰,是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它能够吸引读者的________,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________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________手段。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________的事儿。 A.注意力 贯串 勾通 雪中送炭 B.关注点 贯串 沟通 锦上添花 C.注意力 贯穿 沟通 锦上添花 D.关注点 贯穿 勾通 雪中送炭
堂清日清 任务梳理 日清:拓展速记 1.近义词语的适用主体不同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前者用于物,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常用来形容人。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前者用于人;后者用于人或物。 [不一而足/不能自已] 前者用于物;后者用于人。 [声名鹊起/风生水起] 前者指人的名声;后者用于事情的发展。 2.近义词语同用于物,但形容的对象不同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前者用于形容思想感情的界限;后者用于形容是非的界限。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前者用于形容消息;后者多用于形容消息、言论或东西等。 [独辟蹊径/推陈出新] 前者用于形容风格、方法;后者多用于形容产品的新。 [相激相荡/相辅相庇] 前者多用于形容战争;后者用于形容相互配合的两个事物。 [肆无忌惮/汪洋恣肆] 前者多指人的行事;后者用于形容文笔、言谈等。 3.常见的轻重不当的成语有(前轻后重): 求之不得—梦寐以求 拭目以待—翘首以待 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声名鹊起—大名鼎鼎 交口称赞—拍手称快 初露锋芒—脱颖而出 首屈一指—独占鳌头 4.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有:惨淡经营、侃侃而谈、洋洋大观、盛极一时、目无全牛、不刊之论等。 5.易贬词褒用的成语有:推波助澜、沐猴而冠、越俎代庖、瓦釜雷鸣、孤芳自赏、溢美之词、舞文弄墨、徒子徒孙、巧言令色、一哄而上、昭然若揭等。 6.常见的语意重复:涉及到、付诸于、来自于、实属是、并非是、约……左右、过分……溢美之词、非常悬殊、差距悬殊、您的令爱、再次复发、第一部处女作、独自孑然一身、更加弥足珍贵、人为地蓄意破坏、被人贻笑大方、各自分道扬镳、破天荒第一次、真知灼见的意见、正方兴未艾、人民生灵涂炭、看得眼花缭乱、目前的当务之急、共同协商,特殊嗜好、越来越历久弥新、—天天日臻完善、责无旁贷的责任、还记忆犹新、各种形形色色的、三令五申地强调、没料到会受到不虞之誉、一览无余地看到等。 7.判断不合语法的角度: 1.词性误用。现代汉语中,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有些词语不能加宾语,有的则可以;副词,只能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不能修饰名词。 2.否定误用。有些词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则属于误用。 3.功能混乱。词语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往往还受其意义、使用对象、结构构成方式等的影响。考生要结合句子实际情况及上述各要素展开分析,看是否存在语法功能混乱的情况。 8.常见近义虚词的区别 1.及、以及/及其:“及、以及”都可以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而“及其”是两个词,意思是“和他(她/它)的”“和他(她/它)们的”。 2.为了/因为:“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因为”是连词,表原因,常和“所以”连用。 3.而且、进而、而况/因而、从而、故而/反而/而后/幸而:“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仅”“不但”连用;“因而、从而,故而”表因果;“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而后”表承接;“幸而”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4.尚且/而且/况且/暂且、姑且:“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而且”通常与“不仅”“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他内容;“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由;“暂且,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 堂清:自主完成高考复习用书220页“近义词语辨析”部分的内容,将“角度一到角度八”练习完成。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