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初步感知文言文倒装句的基本类型,并尝试归纳总结其大致规律;
二、学以致用,能将其运用于文言阅读的翻译中。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析宾语前置及定语后置的几种常用规律类型。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宾语前置
(一)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而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P.S.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
(二)古之人不余欺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而莫之夭阏者不吾知其亦已兮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忌不自信
规律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P.S.(1)否定副词:不、弗、莫、未、非、毋……
(2)代词:余、吾、尔、自、是……
P.S.“相”表单方的副词(你、我、他),“见”表单方的副词(我)。“渠”代词。
(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厌之有?何陋之有?唯命是从唯利是图规律3:宾语+“之”/“是”+谓语
P.S.宾语前置固定句式:何……之有,唯……是
(四)一言以蔽之。
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规律4:名词/名词性短语+介词(以、向、于、与、自)+谓语
小结:
二、定语后置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群臣侍殿上者。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规律1:中心语+定语(动词性:主谓/动宾)+“者”
P.S.判断“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是否为定后句式?(否)
启示:规律并非万能的,具体语境需要具体分析问题。
(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规律2:中心词+“之”+定语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
规律3:
三、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具告以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烈风猛, 船往如箭
规律:谓语+介(于、以、乎……)宾短语/如、若……
四、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并翻译:
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
B、夫晋,何厌之有?
D、籍何以至此?
E、渺渺兮予怀。
F、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
六、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2、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作业】将必修二课本文言单元的所有倒装句分类整理,作为例句归纳总结至纠错本。
【教学反思】
这节课原本的设计思路是从学生相对熟悉的课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先自己寻找概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的规律,教师负责适时补充归纳。然后让学生利用已有规律做题练习,再翻译课外精选文段的相关语句,最后延伸到高考原题倒装句的相关翻译。
但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比较骨感。首先第一个问题是高估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其中涉及到《逍遥游》这类高考背诵难点篇目的相关句子,学生其实并不能流畅准确地表述其句意,因此还要求其在此基础上对倒装句语法规律进行总结就比较困难了。当然,由于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当第一环节出现问题后,就极易形成课堂的“多骨诺米牌效应”了。这也是下面出现的第二个大问题:教师为了“抢救”课堂问题,节省课堂时间,推进课堂环节,往往会选择慌忙截断学生“话头”,替学生思考、归纳,这其实也变相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那么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是:首先,备课不仅是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情。只有更认真、更全面了解自己班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实际学情,才有可能备出教师脑海中“理想”的课堂模式。其次,努力提高自己课堂应变的教育机智水平。当课堂与教学设计不相符合或出现偏差时,教师首先要冷静,然后及时有效调整原本教学设计,在保证本节课重难点不被扰乱的前提下,让教学设计紧跟课堂节奏。而不要为了完成原有教学设计,打乱实际的课堂生成,否则将本末倒置、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