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写作专题复习:任务驱动作文的行文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写作专题复习:任务驱动作文的行文结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12: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行文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
理性导入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别于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叙事性新材料”中,增加“任务型指令”,一般指令为“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同时展示课件,使这三种指令更加醒目,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和思考)其本质就是针对材料的事件,“就事论理,说深论透”!
展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
原题再现
赏析学案中的两篇范文,让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梳理范文一的行文思路,并归纳提纲。
学生展示提纲:(投影学生的提纲,教师稍加点评、点拨)
教师归纳范文一的行文思路,展示提纲,供学生参考,并做简单补充。
   一  ①引材料,摆问题: 老楼,拆?不拆?
     ②提观点:  莫让深情成羁绊,拆!
     ③相对观点的正确性:不拆,有一定的合理(情)性
      ④相对观点的错误性:不拆,危害!
   二  ⑤相对观点的错误性:不拆,是爱,是深情,但危害巨大!
      ⑥所持观点的正确性:不拆,是爱;拆,是大爱!
      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纪念馆,有根可寻
 三  ⑧归结全文,重申观点:开拓为动力,流连是羁绊,莫让深情成羁绊!
4.根据对范文一提纲的梳理与归纳,做阶段性反思总结:虽然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陈述的事件及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写作的基本思路是有规律可循的!(展示)
  第一部分:
  转述材料,提出问题,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
  多层面论述所持观点的正确性
  多层面论述相对观点的错误性
  第三部分:
  归结全文,重申观点
学以致用,巩固技能
要求学生反思“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思路”,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巩固练习。
成果展示,放飞自我
布置作业
  整理“我的反思与收获”。
附:学生的“范文一”优秀提纲展示
1.马玉晓同学的提纲:
第一部分(开篇)  ①引述材料:拆与不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①-②段)   ②提出观点:为现代化建设,需要拆除
          ③先扬后抑:肯定了校友对母校真挚的感情
          ④分析危害:阻挡前行的脚步,危害学子及母校
第二部分(主体)  ⑤假设论证、对比论证:拆与不拆分别会怎样
(③-⑦段) ⑥解决办法:校友角度
⑦解决办法:学校角度
第三部分(结尾) ⑧回扣论点:上升思想高度,升华主旨,呼吁号召
   (⑧)  
2.李国鹏同学的提纲:
第一部分(开篇)  ①转述材料,(但并未阐释观点):拆与不拆的矛盾
 (①-②段)   ②发表自己明确的意见:该“拆”
③从自己的反面出发,先承认对方:旧楼凝结着美好的记忆,体现思辨性 
④反驳对方观点,析危害:安全问题、精神风貌
第二部分(主体)  ⑤深掘根源:从不拆的原因(深情)开始辩驳
(③-⑦段) ⑥联系现实:不要注重虚的,要为母校真正做出贡献
⑦提出解决办法:设纪念馆
第三部分(结尾) ⑧升华主旨,回扣主题
   (⑧)  
附:学生的“巩固练习”优秀提纲展示
朱兆慧同学的提纲:
第一部分(开篇)  ①引材料:教育的出发点,指出金钱与知识的矛盾
②表观点:支持老师的做法、支持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策略
③所持观点的正确性:促进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氛围
④所持观点的正确性:鼓励上进,发挥榜样作用
第二部分(主体)  ⑤反驳相对观点:联系现实,诺奖以高额奖金鼓励先进思想
⑥提办法: 教师:适度为善,勿让金钱的诱惑掩盖知识的神圣,要以育人为本
家长:摆正态度,与校方共同关爱学生成长
第三部分(结尾) ⑦总结: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方法,创意引导值得肯定
柳洋同学的提纲:(柳洋同学课后自己整理的课堂发言内容,供大家参考)
莫让功利之风侵蚀教育之本
  一、引述材料
      近日某学院老师以发红包的方式来提高出勤率,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地争议。而我对该老师
    行为持反对态度。
  
  二、论述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性
      泰戈尔曾言:“教育必须是促人上进,而不是单单传授知识。”该老师的行为是为了让学生
    能来上课,但却显然忽略了“比坐在教室中听课更重要的是传授为人之本”。为了出勤率而“利  
    诱”学生的行为本身就是让功利之风侵蚀教育之本的行为,着实不可取。
三、论述相对观点的错误性并挖掘其根源
    可能也有人会问:这样的行为不是促进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自己的人气吗?但即便如此,这
种以红包来提升师生关系的行迹也不甚合适。思及“五四期间”,清华北大中无数有德之士,如
    梁启超、胡适云云,他们的课堂虽无“利诱”,却也是座无虚席,师生关系之和谐,其人气之高
    自不必言说,何也?其自身品质之高超也!
    进而,阐明“功利堆积人气的错误性及该教师错误的意识” 。 
  四、论述相对观点的危害性
      不仅如此,该老师的行为还会让学生沾染上以利为先的恶习,倘若他们以后再参加报告会等
    集体活动,又是否会根据有无利益可图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呢?又是否会养成贪婪利益的心理呢?
    又是否会以功利为前提,来看待学习和教育呢?  
五、联系实际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功利之风已不只出现一次。(吉林大学生的假论文,靠钱买;大学
  教授带领学生写街头小说赚外块……)由此来指出这已不是个别现象,需引起关注!
  六、解决问题
      ①放弃发红包考勤,查明学生缺勤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治标之计不可取。
      ②保持与学生间的“交好”关系,可取但要有度,不可无底线的降低“姿态”。
七、做结论
    既为人师表,本自应以德化人,而不是靠红包赚人喜爱;接地气虽好,但既为人师长,便不
  应让功利之风侵蚀教育之本。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