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散文阅读结构考点备考策略
黄州中学徐瑶
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圈出要点,把握文章线索和行文思路。
题文对照,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
各个击破,辨别不同位置文段的作用。
题型分析,知己知彼。
思路分析,就是要求考生对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行文方式进行分析,明确结构特点,把握句段作用。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题型一般有3种:一、行文思路分析题
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三、句段作用分析题。
典例导法,核心突破。
题型一、分析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一)熟知解题方法
把握行文思路5技巧
1.明——明确类型,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划分段内层次时,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通读全段,合成段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二)精解行文思路题3步骤
◎答题模板
模板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二(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1】(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①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②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③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④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⑤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⑥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⑦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⑧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 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⑨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叫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叮咚,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吗 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做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的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解读题干,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或容易解答的问题,如“文本为何这样安排结构”或是“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本文的题干是要我们分析文章“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的原因。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文章第⑨⑩段先写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自然地过渡到第~段对人的描写,而“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所以才有了下文观灯受阻的情节和观灯盛况以及兴尽欲归时看到的美景,也才有了最后一段的点题“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先说写街的作用,再说写人的作用,然后分析写灯的作用,最后写总括性的结论。
答案: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即学即练
1.阅读《汴京的星河》,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全文看,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先写孩提时,对天上星河的美好憧憬;②再写汴京的星河(那街、那人、那灯);③最终回扣文章开头,以“重温了少年时的梦”作结;④全文首尾照应,中间层层推进。
题型二、分析线索作用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一、熟知类题通法
分析线索作用2步骤
第一步:找出线索
1.熟知线索类型
2.“6法”识线索
(1)体裁猜“线”。在确定散文体裁类型后可以大致推知该文线索。写景散文多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状物散文多以该物或对该物的理解、情感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与人物交往为线索,叙事散文多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议论抒情散文多以情、理(认识)为线索。
(2)标题判“线”。有的标题即线索,如以景、物命名。
(3)时空缀“线”。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4)以物求“线”。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5)反复寻“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6)以情导“线”。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第二步:分析线索的作用
结构 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串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 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题。
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答题模板
线索是×××。作用:结构上……;内容上……。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5·江苏卷)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比邻而居》) (2)(2012·湖北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耳边杜鹃啼》)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等作答动词和“线索”“作用”“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建水记[注](之四)
于 坚
①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④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正亮闪闪的,在锅子中央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目充瞌睡呢。
(有删改)
【注】 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我来答题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现场阅卷
考生答案 样卷分析
①从空间来看,作者由临安车站写起,沿着迎晖路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走在街面上,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过了临安饭店,就是龙井菜市场;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回到曾祖父建造的天井。②从时间来看,作者将古代与当下结合在一起行文。 得分:4分。 考生给出了两个要点,要点①从空间角度来分析,但概括不凝练,语言繁琐,扣1分;要点②从时间角度分析,只找出了行文思路,没有分析具体效果,扣1分。
◎满分示范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题干已给出本篇文章采用了“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的写法,由此可以看出,该题考查对线索进行分析。答题时,还要把握两个关键词“分别”“简析”。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空间角度 时间角度
文章首先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写起,然后按照行踪转换依次展开,由“一旦进入城门”“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等语句可知,这是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城的描写。 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既写了“原始之城”,又写了今日的建水城,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 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题型三、分析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
一、熟知解题方法
1.分析句段作用三大维度
维度 关注点
内容、 主题方面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结构、 思路方面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还要考虑与标题的关系(如点题)。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表达、 效果方面 ①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这一点应视具体句段而定。②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催人想象等作用。
2.解答句段作用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审题要关注三点:①句段位置;②答题方向;③提示或暗示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综合问为什么要从××写起,综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表达等多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上作答。
第二步: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
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通过阅读,明确它写了什么,主要包括陈述对象是什么、怎样陈述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等。另外,还要考虑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因此,需要掌握处在不同位置的句段作用。
句 段 作 用
首句或首段 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情感基调。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中间句段 ①起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结尾句段 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地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反复出现的句子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情感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景物描写的句子 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物关系;写景表现人物性格;写景渲染气氛。
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语句、故事等) 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第三步: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向和答题模板
句段作用题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作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从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
◎答题模板
结构方面的作用:……;内容(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北京卷)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水缸里的文学》) (2)(2016·天津卷)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母语的屋檐下》) (3)(2015·湖北卷)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头脑中的旅行》)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作用”“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3】(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 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 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 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
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文章第④段”界定了句段的位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示这是一道考查句段作用的题目。
第二步: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
这段文字中写“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将故事的场景与“我”的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文中写仙女所搬出的饭菜由自己的好恶而定,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作者写仙女出现的细节生动形象,文中展示出仙女由小变大的过程。这样写突出了河蚌仙女故事对“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向和答题模板
该题应主要从内容表达和结构两方面去理解。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童话故事对一个孩童的影响:令“我”产生了好奇心;故事的美好激发了“我”在贫穷的生活条件下至今“羞于分析”的心理及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从结构来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①这样写突出了河蚌仙女故事对“我”的重要意义;②表现出儿童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反映了在物质匮乏的生活条件下儿童的独特心理;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回忆幼年时期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式。
即学即练
3.阅读《水缸里的文学》,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强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对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影响;②深化主题,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感激之情。
课堂小结。
散文的文体特点是“形散神聚”,因此,无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时应该着眼于“神聚”的那个“神”,即”线索“。线索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而行文思路则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的问题。这一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四题回答论证思路,如出一辙。
所以,围绕思路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是线索的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