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1: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教案
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搜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引导学生能以适当的方式交流展示自己研究的中华传统节日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
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搜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教学难点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搜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入题目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布置任务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布置了两项任务,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出示课件1)
1.把自己家人过某个节日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三、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展开,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开展活动呢
(一)自主拓展学习。
1.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6页“活动提示”的内容,思考活动任务、要求有哪些。
(2)集体交流。
①明确任务: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有关习俗
②仔细观察教材第36页插图和“泡泡”里的内容,获取信息,了解需要收集哪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板书:收集资料的范围,收集资料的途径)
(3)指名反馈,相机板书。
学生1:看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
学生2:询问长辈,可以听他们讲述人们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
学生 3:查询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收集资料的范围:节日名称;过节的时间;人们是怎么过节的;节日的习俗)
教师:谁能说说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查询资料呢
学生1: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
学生2:在书店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学生3: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询问长辈,听他们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活动提示”,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看插图、“泡泡”打开思路,通过充分的交流,知道收集相关资料的途径和记录收集到的资料的方法,从而为开展课外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作好准备。
(4)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收集资料的途径,还了解了我们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这对我们之后的活动开展会有很大帮助。
2.小组确定活动对象
(1)指导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学生自愿结组,教师适当协调)
(2)小组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及用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
①各小组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
②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36页的表格,交流记录资料的方式。(学生自由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1: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学生2:可以图文结合,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③小组讨论确定准备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3.按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提供自评表,请学生对照评价要求,开展之后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出示课件2)
“收集整理资料”自评表
内容 自我评价
查找资料 1.能根据小组选定的节日查找资料。 2.能自己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 ☆☆☆
整理资料 1.能记录有关节日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资料。 2.能根据记录的要点练习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 ☆☆☆
(二)小组中期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学习活动情况。
(1)提出倾听要求: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清发言同学的资料的收集途径、内容及记录方式。
(2)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3)其他小组交流听到的内容,进行评价。
(4)教师小结:发言交流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说清自己前期收集资料的情况,倾听要认真,听清别人的发言内容,可以在之后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既是对上面内容的回顾,又是在进一步培养并强化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组织学生对照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出示课件3)
“小组交流”自评表
内容 自我评价
发言 能条理清晰地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 2.态度自然大方。 ☆☆☆
倾听 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
小组交流 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内交流资料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小组评价环节,则让学生明确自己交流上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2.各小组商量确定成果展示的方式,明确各自的分工任务。
(1)学生观察教材第39页和第44页的“泡泡”,了解其中介绍的几种展示方式。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
(3)教师及时了解各小组确定的成果展示方式,相机指导并提供参考意见。
(三)个人习作指导。
1.学自读教材的求,了解本次习作任务。
2.学生反馈交流。
学生1: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学生2:本次习作所写的内容要和过节有关
3.引学根据前期收集来的资料,集体讨论,选定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
(1)指名交流自己家中所过的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
(2)学生用简要的话语写出想要选取的事例。学生: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
(3)学生交流事例,思考:同学所讲的事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呢
教师指导: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
4.指导习作提纲,梳理写作思路。
(1)教师指导:写一件事情要按照“起因一经过一结果”的顺序,要着重描写事情的“经过”。本次习作可以按照先后顺序,把过节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还可以加人自己的感受。
(2)展示优秀习作。(出示课件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忙着剪窗花,想早点儿把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忙着准备年夜饭。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看电视,等待夜晚的到来。
夜晚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拿着爆竹来到空旷的地方燃放。我们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长长的花炮放完之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花儿,那时的天空全课件4部被花儿遮住,漂亮极了!烟花一个一个放完了,我们心满意足地进屋,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过年真开心呀!要是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就好了!
教师点评,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展示活动成果。
这段时间,你们对感兴趣的中华传统节日进行了深人的了解,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想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交流各自的学习所获吧。
1.个人习作展示。
(1)明确评价要求。(出示课件5)
“个人习作展示”互评表
内容 自我评价
过节的过程 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 ☆☆☆
节日的习俗 能写清楚过节的习俗。 ☆☆☆
印象深刻的事 所写的事与过节联系紧密。 ☆☆☆
在小组内朗读所写的有关过节的习作。
(3)学生在组内根据互评表,对所展示的习作进行评价。
(4)各小组推选一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参加全班交流。
(5)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习作,了解更多的节日习俗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评价中,不断修改、完善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小组展示交流。
(1)全班根据展示的活动分成若干个组(诗歌赏析组、民俗风情组、神话故事组、节日美食组、民族艺术组、民间工艺组等)
(2)各组将自己要展示的成果介绍给大家(出示课件 6)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窗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写一副春联,现场画一幅画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朗诵节日诗词,节日诗词表演,对诗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教大家包粽子、包饺子。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与节日有关的故事)
节日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现场赠送月饼、粽子、饺子等。
(3)同学们,听了这些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 能不能对照评价表给他们提点儿建议 (出示课件7)
“小组展示”互评表
内容 评价标准
参与度 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互合作。 ☆☆☆
自信心 小组成员展示时态度大方,相充满自信。 ☆☆☆
形式 形式多样,有创意。 ☆☆☆
质量 内容丰富,介绍清楚。 ☆☆☆
设计意图:采取互评的方式,能让学生明确评价展示活动成果的标准,依据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四、活动总结
1.学生交流自己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
2.教师总结。
(1)表扬在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
(2)指出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没有认真阅读小组合作时,不能按时认真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小组合作时没有认真参与组内活动……
五、提出希望
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我们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探究它!
课后反思
1.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地展示活动成果,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调动了探究传节日的积极性。
2.评节注护学学自主性和积极性,重点关注学生的习惯态度、合作分享的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3.教师可以开展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收集资料的范围,收集资料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