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上: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八上: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01 20:34: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北京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发动了“_____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他译述的《______________》,反复宣传“__________”,以西学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家,他是中国近代的______________。
3.1898年6月——9月,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__________;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__________培养人才,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__________,裁撤冗员等。
4.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__________作用,有利于西方__________的传播,有利于__________的发展。
5.表示愿意首先为变法流血的“戊戌六君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C.甲午战后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
2.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之间,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学堂、书局、报馆多达300余所,据此说明( )
A.维新变法局面尚未形成 B.人们普遍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C.维新派已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维新变法已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3.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4.胡适在《四十自述》的回忆中说:“许多人爱用这个名词作自己或儿女的名字,陈炯明不是号竞存吗?……我自己字适之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显然他是受下列哪一本书影响?(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天演论》 D.《劝世良言》
5.《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 政治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教育制度
6.光绪皇帝曾经说:“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无用之学。”为改变这一现状,他推出的变法措施是( )
A.改革政府机构   B.鼓励兴办实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7.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
A.兴办近代军事 B.筹建海军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传播新思想
8.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创办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B.废除科举制度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9.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10.戊戌变法期间,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1.京师大学堂西学总教习丁韪良在《花甲记忆》中记载:“面对皇帝的革新措施,保守派魁首惶惶不可终日,叩请慈禧太后挽救大清帝国于水火之中。”保守派惶惶不可终日的主要原因是( )
A.慈禧太后大力支持变法 B.维新变法内容触犯贵族利益
C.光绪皇帝掌握最高实权 D.康梁变法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12.“(7月9 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8月2 日)命各省督府整饬吏治,考核属员。……(8月30 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所引材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3.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14.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说,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乙说,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丙说,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丁说,他是没有地方可逃而死的
15.戊戌变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培养了近代第一批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D.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
──摘自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当时的报刊所传播的主要内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办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2)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3)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知识要点 1.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2.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启蒙思想家
3.明定国是诏、农工商业、新式学堂、八股文 4.思想启蒙、科学文化知识、民族资本主义 5.谭嗣同
同步训练 1—5 CCDCA 6—10 CDCCC 11—15 BCDBB
16.(1)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2)宣传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启蒙作用等。
17.(1)洋务派和维新派。(2)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失败了。(3)李鸿章认为贫穷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同意李鸿章的观点,因为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形,中国首先要解决武器落后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就是一边购买,一边学习然后自己制造。同意梁启超的观点。因为中国不仅武器技术落后,更重要的是政治制度落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问题,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本题为开放必答案,言之成理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