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
说明: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估计,到l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l%的人有了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为此,清政府( )
A.决心禁绝鸦片贸易 B.驱逐全部外商出境
C.放任鸦片自由贸易 D.鼓励国人种植鸦片
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3.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4.《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历史小组同学在“画地图、讲历史”活动中,发现清王朝前期国土像一个“大葡萄叶”, 现在变成了一只“大公鸡”,面积与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香港岛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我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我国沿海一些岛屿
D.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6.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B.减收工商税
C.大量进口工业品 D.茶叶、棉花等滞销
7.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重视。清朝时,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率军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谭嗣同
8.右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 (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 。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
A.1840年 `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9.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 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10.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不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
A.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C.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 D.出兵侵占伊犁
11.“……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段摘自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的诗句反映了作者( )
①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憎恨 ②认为台湾的气候过于炎热
③强烈收复台湾的愿望 ④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12.1862年曾国藩在《手书日记》中载:“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下列与“作炸炮”密切相关的重大举措是(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轮船招商局
③天津机器局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 )
A.反映了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百年梦想
14.“戊戌变法后,反对旧学,接受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6.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7.1987年,在北京市八达岭一座历史人物纪念馆内展出了某人物的祖先在广东省南海县申请入籍获准的史料、使用过的铁路施工用具等,据此推断该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詹天佑 D.侯德榜
18.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提倡民主共和 B.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维护清朝统治
19.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虐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20.右图是由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下列历史事件中,与该校徽反映的历史没有关系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1.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成为进步潮流,最早启迪人们学习西方的是( )
A.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 B.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C.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 D.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22.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一只羔羊”一样任列强肆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焚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23.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库页岛被俄国割占 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24.关于李鸿章与北洋舰队成败的关系,正确的看法是( )
A.李鸿章筹建北洋舰队的动机不纯,只想扩充个人实力,不想加强国防力量
B.因为国家贫弱,李鸿章筹建的北洋舰队也只是徒有虚名,战败是必然的
C.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与李鸿章避战自保有很大关系,但清政府要负主要责任
D.因为中国积贫积弱,所以北洋舰队官兵只能是有心报国,无力御侮
25.《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26.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这些规定( )
A.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中国紧跟世界潮流
C.反映了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D.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27.下列属于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是( )
①康有为 ②陈独秀 ③梁启超 ④曾国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9.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以观点的史实是( )
A.开放通商口岸 B.学习军事技术 C.废除八股文章 D.实行君主立宪
30.中国近代化地历程艰难曲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满分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两个“不公正”的含义。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4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8分)
(3)为了挖掉辛亥革命遗留下来的“树墩”,陈独秀等人又进行了怎样的斗争?由此又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2分)
33.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魏源《海国图志》刊行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年 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2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4分)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2分)
(4)归纳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4分)
参考答案:
期中测试卷
1—5 ABAAD 6—10 ACDAC 11—15 CCADB 16—20 ACBBA 21—25 ADBCC 26—30 DBBBD
31.(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生回答“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大门被打开”等均可给分)(4分)
(2) “1840年以前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的是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4分)(仅仅作简单的正误判断,没有写出相应的史实不得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证明洋务运动的失败,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分)
32.(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写到其中一点2分,共4分)
(2)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4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的君主专制制度和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临时约法》。(4分)
(3)1915年,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化、新道德。(4分)影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发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闸门,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分)
33.(1)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与技术的落后。(意思相近即可,但必须体现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内容,2分)
(2)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北洋海军止式建成;京师同文馆创办。(任意两个即可,2分)
(3)《马芙条约》签订与百日维新。(1分)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答出一条给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