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
说明: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军事武器的优劣
2.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B.洋务运动失败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国民政府垮台
3.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的主要革命活动不包括( )
A. 创立中国同盟会 B.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 创建黄埔军校 D.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6.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7.南海西樵人黄飞鸿(1847—1924)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不可能的人生经历是( )
A. 到照相馆照相 B. 从《申报》中获知抗战胜利的消息
C. 剪掉头上的长辫 D. 乘坐轮船从广州去香港
8.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9.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B.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D.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
10.“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应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19世纪末,清政府命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使这一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2.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国家富强,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14.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15.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詹天佑等爱国科学家
B.维新派改革科举制度,开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C.1917年,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D.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制碱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
16.下面每一个词语分别对应中国历史上1921年、1927年和1937年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星火燎原——日出东方——一致对外 B.星火燎原——一致对外——日出东方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一致对外 D.一致对外——日出东方——星火燎原
17.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转战陕北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8.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9.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下列有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都以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
B.中国都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C.中国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援助
D.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0.“……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该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21.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22.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的代表作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毕业歌》 C.《黄河大合唱》 D.《铁蹄下的歌女》
23.1923年,在世界化学界炸响了一声春雷: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一种由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了金质奖章,从而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这位凿穿了垄断集团的坚壁,为中华民族带来福音的化学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魏源
24.《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25.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
26.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 ③中国的抗战胜利 ④国共第二次内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B.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结束歼敌一万余人
C.1945年8月,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1949年4月,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30.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
3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几则有关近代化的材料(16分):
材料一:
图1 江南制造总局 图2 汉阳铁厂的高炉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2分)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敬重的历史伟人,孙中山先生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2分)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3分):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4分)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3分)
33.一张旧报纸,一张旧照片,浓缩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阅读右边的两张图片(11分):
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请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两个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哪两个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8分)
(2)当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期末测试卷
1—5 BAABD 6—10 CBBCC 11—15 CBDDC 16—20 CCADC 21—25 DCBCB 26—30 CCBCB
31.(1)洋务运动。(2分)
(2)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4分)
(4)民主和科学。(2分)
(5)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等。(4分)
32.(1)兴办实业。(2分)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4分)
(2)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激励;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3分)
(3)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2分)
33.(1)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2分);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2分)。西安事变:停止内战、联合抗日(2分);重庆谈判:避免内战、和平建国(2分)。
(2)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