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课《雷雨》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课《雷雨》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09:52:0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课《雷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委屈 抱应 旷日持久 一帆风顺
B.贤惠 烦燥 樟木箱 卑鄙无赖
C.怀揣 缔听 冰窟窿 勾魂摄魄
D.混账 拖延 根深蒂固 哭哭啼啼
【答案】D
【考点】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A项,抱—报;
B项,燥—躁;
C项,缔—谛。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周公馆里发生的一切,对鲁侍萍来说,宛如南柯一梦,她决定带女儿离开这里,离开这让她伤心和怨恨的鬼地方。
B.为了娶那位名门望族的小姐,你们逼着我们母子俩离开周家。
C.周朴园是《雷雨》悲剧结局的“元凶”,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
D.戏剧是一门美轮美奂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场景的构建、变幻,音乐、舞美的巧妙配合上.
【答案】D
【考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A项,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B项,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C项,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D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的美好漂亮。此处用错对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明娟实现了从农家女孩到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的“逆袭”,这让我们看到:扶贫救困不能只顾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立足长远培养脱贫能力。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经常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古村落的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与重门窄窗的建筑。
C.《雷雨》中四凤和周冲的惨死,是因为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蘩漪出于报复而做的狠毒安排只是原因之一。
D.为配合“厕所革命”,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加强对景区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整治不文明旅游顽疾,有效引领景区的服务水平。
【答案】A
【考点】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
B项,并列不当,“妇孺及孩童”“孺”就是“孩童”。
C项,结构混乱,“是因为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应拆成两句话,“是因为周朴园的罪孽”或者“是……所产生的恶果”。
D项,搭配不当,应把“引领”改为“提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表示解释说明)
【答案】D
【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
D项,“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表示解释说明)”说法错误。表示话题转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5.下面对《雷雨》一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雷雨》的标题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之夜,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沉闷的中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B.《雷雨》戏剧结构极为紧凑。课本节选部分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着读者与观众。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雷雨》的主要冲突:一是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一是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D.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虚伪冷酷是其本性,对鲁侍萍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妇女只会始乱终弃。
【答案】D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雷雨》一剧判断。D项,“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表述绝对化。怀念有真心的成份,较为复杂。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周朴园对30年前侍萍居室的布置保持原样,对侍萍的一些习惯念念不忘,甚至把侍萍摆到前妻的位置,表示要修一修她的坟墓,这种怀念有真实的一面。因为年轻时的侍萍知书达理,聪明伶俐,贤慧体贴,周朴园对她的爱是真诚的,是初恋;更何况侍萍是在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后,主要是被父母逼走的;再加上周朴园的婚姻并不幸福,常让他回忆昔日与侍萍相处的日子。不过,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已经投河死去的侍萍,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的侍萍。当侍萍“死而复生”,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可能对自己及家庭、事业带来巨大威胁时,他审时度势,看出利害关系,毫不犹豫地想与侍萍一刀两断,露出了资本家的狰狞面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6.《雷雨》中用了许多巧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四凤做佣人的这一家正是侍萍三十年前做佣人的那一家。
B.侍萍当年曾爱过周家公子周朴园,四凤又爱上了周家的一又一代公子周冲。
C.鲁大海带领工人斗争的酱家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
D.四凤所爱的周家公子正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
【答案】B
【考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和理解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
A项,“女儿四凤做佣人的这一家正是侍萍三十年前做佣人的那一家”中侍萍和四凤同在一家做过佣人,合乎情理,又给人意外之感,“正是”揭示了前后两个事件的联系,属于“巧合”。
B项,“侍萍当年曾爱过周家公子周朴园,四凤又爱上了周家的一又一代公子周冲”这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二者并无必然的联系,不属于“巧合”。
C项,“鲁大海带领工人斗争的酱家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中“鲁大海带领工人反对资本家周朴园”与“周朴园是他的亲生父亲”两个事件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用“恰好是”关联起来,属于“巧合”。
D项,“四凤所爱的周家公子正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中“四风爱上周家公子周萍”与“周萍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两个事件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正是”一词,明确了“巧合”的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和理解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明确手法要求及特点,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巧合”是一种常用的情节安排技巧,所谓“巧”,是指情节结构的巧妙和完美。它既要“出人意外”,引人入胜,又要“入人意中”,合乎情理,做到巧在理中,这里要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7.对下面各项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②哪是什亲戚,别骗人了。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了。
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答案】B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戏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解答句子含义题,先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及陈述内容,理解其表层意;然后分析把握句子特征,比如关键词语、使用修辞等;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揣摩其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①的潜台词是: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②的潜台词是: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
③的潜台词是: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④的潜台词是: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其中《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B.按照内容性质,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雷雨》属于多幕剧。
C.律诗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一般都是四联,除首联外,其余三联都要求对仗,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D.词又称“曲子词”“诗余”,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情感婉转缠绵,刻画精细,如柳永的《雨霖铃》,晏殊的《蝶恋花》等。
【答案】C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C律诗除颈联、颔联要求对仗外,首联、尾联不作要求。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赏》《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二、综合表达
9.在对话和朗读中,对有些要强调的字眼应读得重一些。下列台词中哪个词应重读,请标出。
①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
②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
③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答案】新、旧;小姐、贤慧、规矩、忽然;不是、也不、不大
【考点】逻辑推断
【解析】【分析】①“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周朴园的话强调衣服的“新旧”,所以“新”“旧”要重读。②“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周朴园的话为了强调他的眼中鲁侍萍的身份尊贵,性情娴熟,事发突然,所以“小姐”“贤慧”“规矩”“忽然”要重读。③“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鲁侍萍的话强调侍萍的身份一般,性情也不是周朴园口中的“很贤慧,也很规矩”,所以“不是”“也不”“不大”重读。
故答案为:新、旧;小姐、贤慧、规矩、忽然;不是、也不、不大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重读的能力。重读是指把一个词或词组里的某个音节或语句里的某几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
10.填空。
(1)《雷雨》反映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   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与以   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2)《雷雨》中的   既有封建旧式思想又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式思潮,果敢而阴鸷,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
(3)《茶馆》以北京的   为中心场景,它实际是旧北平、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4)《茶馆》的结尾是三个老头的自奠,一个一心想当良民的王利发,一个一心想“实业救国”的   ,一个一心想自食其力的常四爷。
【答案】(1)鲁侍萍;鲁大海
(2)繁漪
(3)裕泰大茶馆
(4)秦仲义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比如《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故答案为:⑴ 鲁侍萍 鲁大海 ⑵ 繁漪 ⑶ 裕泰大茶馆 ⑷ 秦仲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1.阅读观众对《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的评论,为张艺谋提几点建议。(不超过50字)
观众甲评论《满城尽带黄金甲》:你们这是取了《雷雨》的糟粕,舍了精华。《雷雨》的精华是它的时代背景,糟粕就是它太像戏了。
观众乙评论《满城尽带黄金甲》:模仿《雷雨》而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作,而电影能否创造出一百多分钟的精彩,就要看“巨人”的肩膀能否托起一个坚实的故事。
观众丙评论《雷雨》:《雷雨》戏剧冲突非常强烈,人物形象丰满,有古希腊悲剧的影子。最重要的是《雷雨》有思想,是时代和个人性格的双重悲剧。
【答案】1)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2)内容要充实;3)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读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审读题干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筛选出主要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观众甲认为“《雷雨》的精华是它的时代背景”,可建议“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观众乙认为“电影能否创造出一百多分钟的精彩,就要看‘巨人’的肩膀能否托起一个坚实的故事”,可建议“内容要充实”;观众丙认为“《雷雨》戏剧冲突非常强烈,人物形象丰满,有古希腊悲剧的影子”,可建议“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故答案为:1)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2)内容要充实;3)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三、阅读理解
12.阅读《雷雨》选段,完成题目。
雷雨(选段)
曹禺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囡面前)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四凤看蘩漪,不说话。
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1)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2)“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3)选段中蘩漪最后说的话和括号里的文字反映了她复杂的心理,试简要分析。
(4)请简要写出蘩漪面对周朴园逼自己喝药时前后态度的变化,并说明这一事件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周朴园逼蘩漪喝苦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蘩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2)表面上看,周朴园似乎是为蘩漪的身体着想,但最后一语道破天机,他是要她做个“服从的榜样”,表现了周朴园专制暴君式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3)蘩漪急促表态要喝药,是怕周萍要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喝了两口又涌出眼泪,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但同时她又害怕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所以强忍痛苦喝下苦药。
(4)蘩漪由忍耐、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反映出周朴园专制、蛮横的性格特点。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戏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分析主要矛盾冲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找出戏剧中主要的人物,分析人物关系,通过他们的对话抓住主要事件和只要矛盾。
这场戏剧中的人物有周朴园、蘩漪和周萍、四凤、周冲。戏剧开头,周朴园问四凤给太太煎的药在哪里,蘩漪说让四凤倒掉了;周朴园让四凤再倒来,蘩漪表示不愿意喝;周朴园让周冲去劝蘩漪,蘩漪仍然不喝药;周朴园让周萍去跪下劝蘩漪喝药;繁漪无奈,喝了药。由此可见,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苦药。矛盾冲突的实质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蘩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2)本题考查鉴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具体考查戏剧人物语言的潜台词。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过对话的前后语境,分析语言背后的含义,理解人物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句话是周朴园对蘩漪说的,是在蘩漪不愿意喝药的情景下说的,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蘩漪,但抓住“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一句,即可窥见周朴园的心理。他是通过这件事告诉蘩漪以及两个儿子,不要挑战他最为封建家长的权威。这句话表现了周朴园专制暴君式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3)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鉴赏戏剧舞台说明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找出人物的所有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再结合舞台说明,分析表象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
从括号里的文字“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以及语言“我喝,我现在喝!”,可以看出,蘩漪急促表态要喝药,是怕周萍要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动作、神态“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流泪,一口咽下等,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可见她害怕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
(4)本题考查梳理情节,筛选只要信息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应的语句,然后简要概括;鉴赏人物形象时要通过正面、侧面的写作手法综合分析人物性格。
首先找出蘩漪的表现,“(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这时候的蘩漪在竭力忍耐;“(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这是蘩漪在拖延;“哦!不!我喝不下!”,这是反抗拒绝;最后“(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
逼迫蘩漪喝药的整个过程,周朴园专制、冷酷、蛮横,体现了他封建家长的权威。
故答案为:⑴ 周朴园逼蘩漪喝苦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蘩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⑵ 表面上看,周朴园似乎是为蘩漪的身体着想,但最后一语道破天机,他是要她做个“服从的榜样”,表现了周朴园专制暴君式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⑶ 蘩漪急促表态要喝药,是怕周萍要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喝了两口又涌出眼泪,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但同时她又害怕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所以强忍痛苦喝下苦药。
⑷ 蘩漪由忍耐、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反映出周朴园专制、蛮横的性格特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⑵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⑶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⑷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3.阅读有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雷雨》的介绍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是周朴园的台词,《雷雨》原著注明此时周朴园的语气是“冷冷地”,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周朴园的语气是“高昂地”。
在侍萍与周萍见面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增设了“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
(1)你认为说“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时,周朴园的语气是该“冷冷地”还是“高昂地”?为什么?
(2)增设“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这样处理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1)答案示例:周朴园的语气该“冷冷地”,这更能表现出他的冷酷无情。(答“高昂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不好。这不符合事实逻辑,作为深受其父影响的周家大少爷,周萍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举动。(答“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戏剧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戏剧语言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剧目中,凡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都必定具
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人物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社会阶层色彩。因为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总是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属社会阶层的特征。2.人物语言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身份地位以及气质等,让观众具体形象到底认出他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3. 人物语言不仅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反映出他说话特有的方式,语调,习惯用语和说话的神态。每个性格都应有一种与它相适应的语气。4. 要精心构思人物说话时的语言环境,因为客观的时间,地点,场合,处境都明显或潜在地,直接或见解地影响到台词的含义。分析可知,周朴园的语气是该“冷冷地”还是“高昂地”,或表现冷酷无情,或傲慢轻视无义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戏剧冲突使主人公的命运发生逆转,对观演双方都能造成极大的情感冲突。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它逼使观众对于其喜欢或不喜欢的舞台人物倾注自己的强烈的情感,乃至于其呼吸共命运。戏剧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戏剧技巧,根本所在市潜藏着矛盾冲突可能性的人物关系在突发事件或突如其来事件的外力作用下,平衡被打破,矛盾上升到表面,激化后导致冲突,是人物命运彻底改变。分析可知,结合周萍的性格及身份,还有他与鲁家的特殊血缘关系,本题可从“好”“不好”答均可,只要言之成理。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故答案为:⑴ 周朴园的语气该“冷冷地”,这更能表现出他的冷酷无情。(答“高昂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⑵ 不好。这不符合事实逻辑,作为深受其父影响的周家大少爷,周萍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举动。(答“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
⑵本题考查把握文本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课《雷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委屈 抱应 旷日持久 一帆风顺
B.贤惠 烦燥 樟木箱 卑鄙无赖
C.怀揣 缔听 冰窟窿 勾魂摄魄
D.混账 拖延 根深蒂固 哭哭啼啼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周公馆里发生的一切,对鲁侍萍来说,宛如南柯一梦,她决定带女儿离开这里,离开这让她伤心和怨恨的鬼地方。
B.为了娶那位名门望族的小姐,你们逼着我们母子俩离开周家。
C.周朴园是《雷雨》悲剧结局的“元凶”,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
D.戏剧是一门美轮美奂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场景的构建、变幻,音乐、舞美的巧妙配合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明娟实现了从农家女孩到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的“逆袭”,这让我们看到:扶贫救困不能只顾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立足长远培养脱贫能力。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经常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古村落的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与重门窄窗的建筑。
C.《雷雨》中四凤和周冲的惨死,是因为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蘩漪出于报复而做的狠毒安排只是原因之一。
D.为配合“厕所革命”,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加强对景区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整治不文明旅游顽疾,有效引领景区的服务水平。
4.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表示解释说明)
5.下面对《雷雨》一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雷雨》的标题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之夜,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沉闷的中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B.《雷雨》戏剧结构极为紧凑。课本节选部分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着读者与观众。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雷雨》的主要冲突:一是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一是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D.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虚伪冷酷是其本性,对鲁侍萍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妇女只会始乱终弃。
6.《雷雨》中用了许多巧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四凤做佣人的这一家正是侍萍三十年前做佣人的那一家。
B.侍萍当年曾爱过周家公子周朴园,四凤又爱上了周家的一又一代公子周冲。
C.鲁大海带领工人斗争的酱家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
D.四凤所爱的周家公子正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
7.对下面各项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②哪是什亲戚,别骗人了。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了。
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其中《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B.按照内容性质,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雷雨》属于多幕剧。
C.律诗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一般都是四联,除首联外,其余三联都要求对仗,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D.词又称“曲子词”“诗余”,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情感婉转缠绵,刻画精细,如柳永的《雨霖铃》,晏殊的《蝶恋花》等。
二、综合表达
9.在对话和朗读中,对有些要强调的字眼应读得重一些。下列台词中哪个词应重读,请标出。
①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
②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
③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10.填空。
(1)《雷雨》反映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   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与以   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2)《雷雨》中的   既有封建旧式思想又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式思潮,果敢而阴鸷,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
(3)《茶馆》以北京的   为中心场景,它实际是旧北平、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4)《茶馆》的结尾是三个老头的自奠,一个一心想当良民的王利发,一个一心想“实业救国”的   ,一个一心想自食其力的常四爷。
11.阅读观众对《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的评论,为张艺谋提几点建议。(不超过50字)
观众甲评论《满城尽带黄金甲》:你们这是取了《雷雨》的糟粕,舍了精华。《雷雨》的精华是它的时代背景,糟粕就是它太像戏了。
观众乙评论《满城尽带黄金甲》:模仿《雷雨》而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作,而电影能否创造出一百多分钟的精彩,就要看“巨人”的肩膀能否托起一个坚实的故事。
观众丙评论《雷雨》:《雷雨》戏剧冲突非常强烈,人物形象丰满,有古希腊悲剧的影子。最重要的是《雷雨》有思想,是时代和个人性格的双重悲剧。
三、阅读理解
12.阅读《雷雨》选段,完成题目。
雷雨(选段)
曹禺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囡面前)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四凤看蘩漪,不说话。
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1)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2)“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3)选段中蘩漪最后说的话和括号里的文字反映了她复杂的心理,试简要分析。
(4)请简要写出蘩漪面对周朴园逼自己喝药时前后态度的变化,并说明这一事件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
13.阅读有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雷雨》的介绍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是周朴园的台词,《雷雨》原著注明此时周朴园的语气是“冷冷地”,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周朴园的语气是“高昂地”。
在侍萍与周萍见面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增设了“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
(1)你认为说“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时,周朴园的语气是该“冷冷地”还是“高昂地”?为什么?
(2)增设“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这样处理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考点】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A项,抱—报;
B项,燥—躁;
C项,缔—谛。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2.【答案】D
【考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A项,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B项,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C项,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D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的美好漂亮。此处用错对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3.【答案】A
【考点】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
B项,并列不当,“妇孺及孩童”“孺”就是“孩童”。
C项,结构混乱,“是因为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应拆成两句话,“是因为周朴园的罪孽”或者“是……所产生的恶果”。
D项,搭配不当,应把“引领”改为“提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答案】D
【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
D项,“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表示解释说明)”说法错误。表示话题转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5.【答案】D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雷雨》一剧判断。D项,“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表述绝对化。怀念有真心的成份,较为复杂。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周朴园对30年前侍萍居室的布置保持原样,对侍萍的一些习惯念念不忘,甚至把侍萍摆到前妻的位置,表示要修一修她的坟墓,这种怀念有真实的一面。因为年轻时的侍萍知书达理,聪明伶俐,贤慧体贴,周朴园对她的爱是真诚的,是初恋;更何况侍萍是在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后,主要是被父母逼走的;再加上周朴园的婚姻并不幸福,常让他回忆昔日与侍萍相处的日子。不过,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已经投河死去的侍萍,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的侍萍。当侍萍“死而复生”,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可能对自己及家庭、事业带来巨大威胁时,他审时度势,看出利害关系,毫不犹豫地想与侍萍一刀两断,露出了资本家的狰狞面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6.【答案】B
【考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和理解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
A项,“女儿四凤做佣人的这一家正是侍萍三十年前做佣人的那一家”中侍萍和四凤同在一家做过佣人,合乎情理,又给人意外之感,“正是”揭示了前后两个事件的联系,属于“巧合”。
B项,“侍萍当年曾爱过周家公子周朴园,四凤又爱上了周家的一又一代公子周冲”这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二者并无必然的联系,不属于“巧合”。
C项,“鲁大海带领工人斗争的酱家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中“鲁大海带领工人反对资本家周朴园”与“周朴园是他的亲生父亲”两个事件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用“恰好是”关联起来,属于“巧合”。
D项,“四凤所爱的周家公子正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中“四风爱上周家公子周萍”与“周萍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两个事件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正是”一词,明确了“巧合”的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和理解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明确手法要求及特点,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巧合”是一种常用的情节安排技巧,所谓“巧”,是指情节结构的巧妙和完美。它既要“出人意外”,引人入胜,又要“入人意中”,合乎情理,做到巧在理中,这里要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7.【答案】B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戏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解答句子含义题,先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及陈述内容,理解其表层意;然后分析把握句子特征,比如关键词语、使用修辞等;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揣摩其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①的潜台词是: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②的潜台词是: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
③的潜台词是: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④的潜台词是: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
8.【答案】C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C律诗除颈联、颔联要求对仗外,首联、尾联不作要求。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赏》《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9.【答案】新、旧;小姐、贤慧、规矩、忽然;不是、也不、不大
【考点】逻辑推断
【解析】【分析】①“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周朴园的话强调衣服的“新旧”,所以“新”“旧”要重读。②“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周朴园的话为了强调他的眼中鲁侍萍的身份尊贵,性情娴熟,事发突然,所以“小姐”“贤慧”“规矩”“忽然”要重读。③“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鲁侍萍的话强调侍萍的身份一般,性情也不是周朴园口中的“很贤慧,也很规矩”,所以“不是”“也不”“不大”重读。
故答案为:新、旧;小姐、贤慧、规矩、忽然;不是、也不、不大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重读的能力。重读是指把一个词或词组里的某个音节或语句里的某几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
10.【答案】(1)鲁侍萍;鲁大海
(2)繁漪
(3)裕泰大茶馆
(4)秦仲义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比如《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故答案为:⑴ 鲁侍萍 鲁大海 ⑵ 繁漪 ⑶ 裕泰大茶馆 ⑷ 秦仲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1.【答案】1)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2)内容要充实;3)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读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审读题干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筛选出主要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观众甲认为“《雷雨》的精华是它的时代背景”,可建议“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观众乙认为“电影能否创造出一百多分钟的精彩,就要看‘巨人’的肩膀能否托起一个坚实的故事”,可建议“内容要充实”;观众丙认为“《雷雨》戏剧冲突非常强烈,人物形象丰满,有古希腊悲剧的影子”,可建议“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故答案为:1)重现《雷雨》式的时代背景;2)内容要充实;3)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丰满,凸显悲剧色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12.【答案】(1)周朴园逼蘩漪喝苦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蘩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2)表面上看,周朴园似乎是为蘩漪的身体着想,但最后一语道破天机,他是要她做个“服从的榜样”,表现了周朴园专制暴君式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3)蘩漪急促表态要喝药,是怕周萍要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喝了两口又涌出眼泪,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但同时她又害怕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所以强忍痛苦喝下苦药。
(4)蘩漪由忍耐、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反映出周朴园专制、蛮横的性格特点。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戏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分析主要矛盾冲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找出戏剧中主要的人物,分析人物关系,通过他们的对话抓住主要事件和只要矛盾。
这场戏剧中的人物有周朴园、蘩漪和周萍、四凤、周冲。戏剧开头,周朴园问四凤给太太煎的药在哪里,蘩漪说让四凤倒掉了;周朴园让四凤再倒来,蘩漪表示不愿意喝;周朴园让周冲去劝蘩漪,蘩漪仍然不喝药;周朴园让周萍去跪下劝蘩漪喝药;繁漪无奈,喝了药。由此可见,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苦药。矛盾冲突的实质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蘩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2)本题考查鉴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具体考查戏剧人物语言的潜台词。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过对话的前后语境,分析语言背后的含义,理解人物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句话是周朴园对蘩漪说的,是在蘩漪不愿意喝药的情景下说的,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蘩漪,但抓住“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一句,即可窥见周朴园的心理。他是通过这件事告诉蘩漪以及两个儿子,不要挑战他最为封建家长的权威。这句话表现了周朴园专制暴君式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3)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鉴赏戏剧舞台说明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找出人物的所有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再结合舞台说明,分析表象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
从括号里的文字“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以及语言“我喝,我现在喝!”,可以看出,蘩漪急促表态要喝药,是怕周萍要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动作、神态“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流泪,一口咽下等,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可见她害怕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
(4)本题考查梳理情节,筛选只要信息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应的语句,然后简要概括;鉴赏人物形象时要通过正面、侧面的写作手法综合分析人物性格。
首先找出蘩漪的表现,“(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这时候的蘩漪在竭力忍耐;“(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这是蘩漪在拖延;“哦!不!我喝不下!”,这是反抗拒绝;最后“(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
逼迫蘩漪喝药的整个过程,周朴园专制、冷酷、蛮横,体现了他封建家长的权威。
故答案为:⑴ 周朴园逼蘩漪喝苦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蘩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⑵ 表面上看,周朴园似乎是为蘩漪的身体着想,但最后一语道破天机,他是要她做个“服从的榜样”,表现了周朴园专制暴君式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⑶ 蘩漪急促表态要喝药,是怕周萍要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喝了两口又涌出眼泪,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但同时她又害怕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所以强忍痛苦喝下苦药。
⑷ 蘩漪由忍耐、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反映出周朴园专制、蛮横的性格特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⑵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⑶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⑷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3.【答案】(1)答案示例:周朴园的语气该“冷冷地”,这更能表现出他的冷酷无情。(答“高昂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不好。这不符合事实逻辑,作为深受其父影响的周家大少爷,周萍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举动。(答“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戏剧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戏剧语言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剧目中,凡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都必定具
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人物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社会阶层色彩。因为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总是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属社会阶层的特征。2.人物语言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身份地位以及气质等,让观众具体形象到底认出他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3. 人物语言不仅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反映出他说话特有的方式,语调,习惯用语和说话的神态。每个性格都应有一种与它相适应的语气。4. 要精心构思人物说话时的语言环境,因为客观的时间,地点,场合,处境都明显或潜在地,直接或见解地影响到台词的含义。分析可知,周朴园的语气是该“冷冷地”还是“高昂地”,或表现冷酷无情,或傲慢轻视无义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戏剧冲突使主人公的命运发生逆转,对观演双方都能造成极大的情感冲突。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它逼使观众对于其喜欢或不喜欢的舞台人物倾注自己的强烈的情感,乃至于其呼吸共命运。戏剧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戏剧技巧,根本所在市潜藏着矛盾冲突可能性的人物关系在突发事件或突如其来事件的外力作用下,平衡被打破,矛盾上升到表面,激化后导致冲突,是人物命运彻底改变。分析可知,结合周萍的性格及身份,还有他与鲁家的特殊血缘关系,本题可从“好”“不好”答均可,只要言之成理。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故答案为:⑴ 周朴园的语气该“冷冷地”,这更能表现出他的冷酷无情。(答“高昂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⑵ 不好。这不符合事实逻辑,作为深受其父影响的周家大少爷,周萍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举动。(答“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
⑵本题考查把握文本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