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__▲__( xuàn)丽 ②端xiáng____▲ ③liào____▲望 ④àn____▲__然失色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皇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澜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印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既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 。( ▲ 《泊秦淮》)
④ ▲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海内存知己, ▲ 。(王勃《 ▲ 》)
⑦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又是极细切的,像 ▲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现代汉语中“长城”的比喻意义。(3分)
材料一:与三峡工程并肩而立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已悄然崛起,护卫长江和三峡工程的绿色长城正在形成。据林业部最新数字,目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造林8200万亩,新建乡村林场8000多个,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在抗非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连国际(000881),其控股74%的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又称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防治传染性病毒的权威,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院士领衔,该中心专门研制各类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是抗击H5N1等病毒的钢铁长城。(中天网)
材料三: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军队。军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军人坚强、果敢、严谨的品质,是人生宝贵的财富。(《绍兴日报》)
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一个比喻句。(3分)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
▲
第二部分(46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6~10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 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欹:倾斜。④嵌:张开。⑤荫:遮映。⑥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⑦置州:设置州郡。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 】
A. 乐 (1)似与游者相乐 (2)如鸣佩环,心乐之
B.为 (1)全石以为底 (2)徘徊溪上,为之帐然
C.之 (1)乃记之而去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D.见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风吹草低见牛羊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②不可名状 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______ ___▲________ 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的语段,完成11~13题。(10分)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1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哪一句更好?为什么?(3分)
①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②三个人的衣服鞋袜,都是母亲自己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说是“出乎我意料”的?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细节描写往往传神。选文中就有这样一处传神的细节:“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请分析文中这处细节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14~17题(9分)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
14.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 ;四是____ ▲ (2分)
17.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
阅读《不是爱酒》,完成18~22题。(13分)
不是爱酒
张晓风
不知道冬日是不是读诗的季节?我常在冬夜里想到翻诗,书架上的,以及心底的。我不喜欢哲学书,如果我读过哲学,大概都是从诗里读到的。
读诗让我想到许多事。
不是人人耽酒的,白居易爱的是一个“晚来天欲雪”的黄昏,去邀一位故人来赴“红泥小火炉”的约会的情趣。那位叫刘十九的朋友或赴约,或不赴约,我们只读到千年前那一点点的闲情雅兴,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怀。
而元曲中的刘致也用“瘿瓢,带糟”去舀酒的句子来刻画村洒的原始粗犷:一只疙疙瘩瘩的葫芦瓢,狠狠地伸入酒缸,连糟带酒,胡乱地舀起来就喝,自有一番金杯玉盏之外的豪情。
而关汉卿的句子尤其迷人: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那样的饮酒情趣又岂在饮?
中国诗人好像都是如此。他们爱花,但爱的是花所能完成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他们爱月,但爱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他们爱玉,但永远不愿以克拉计算它的价值,因为它是被用来象征“君子之德”的(由于它的致密、坚实、润泽);他们爱马,爱的是那种振鬣长鸣,万谷回应的雄风。
记得陶渊明吗?他幽默地给自己弄了一张无弦琴,并且题诗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他爱琴,爱的竟是众弦寂然之后的“琴趣”。
生命,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所有的垂死者几乎都恋栈生命,但我们真正深爱的,是生命中的什么呢?
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娇红艳紫,而是那和风丽日下的深情舒放。
如果生命是月球,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那正缓缓流下来的温柔的白丝练。
如果生命是玉,我们爱的不是它的估价表,而是那暖暖柔光中所透露的讯息。
如果生命是琴,让我们忘记这长达一百六十厘米或一百八十厘米的梧桐木,我们爱的是音符和节拍上的音乐??也许别人听不到,但我们知道,它在那里,在一个小小的划拨的动作里,可以触动多少音乐啊!
如果我们爱生命,也必有什么是在这血、肉、脂肪、皮肤、毛发之外的美好。我这样说,你能同意吗?我不是说酒不够美,我是说美酒之外必然还有什么饮趣。
圣经上说:“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我们喜欢自己这健康的、有弹力的身体,但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
我因而相信心灵,相信灵魂。
你能同意吗?如果我们相信饮趣比酒更重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必有什么是比这七尺之躯更为昂然、更为敏锐、更为美好的。
18.作者说“读诗让我想到许多事”,你说说她想到了哪些事?(2分 )
▲
19.作者说“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请你说说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是什么?(2分 )
▲
▲
20.作者写到了中国诗人的共同特点,特别提到了爱花、爱月、爱玉、爱马的情况,请根据文章内容,任选三种各举出一位中国古代的诗人或文人并写出其诗文名。(3分)
▲
▲
▲
21.有人说本文语言充满了意境美、音韵美,洋溢着馥郁的诗意之芬芳。请你试选取一点从文中举例分析加以佐证。(3分)
▲
▲
▲
22.文题说“不是爱酒”,文中又说“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请你仔细揣摩一下,作者爱的究竟是什么?(3分)
▲
▲
▲
23.作文。
微笑,似蓓蕾初绽。真诚和善良,在微笑中洋溢着感人肺腑的芳香。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微笑的风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激发想象力和启迪智慧的力量。请以《在微笑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