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16:57:59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六年级下册第2课 《腊八粥》
难点名称 感受《腊八粥》中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人物的心理活动很细腻,不能忽略,要从文章中挑选出来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所能体现的人物性格和形象。详略得当是优秀文章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技能突出重点又不会赘余,学生要理解并且学会运用。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需要主观能动的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并要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学习中;详写和略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学生需要应对的问题。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课文朗读和分析,感受《腊八粥》中八儿的心理变化。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都吃过腊八粥吗?你觉得味道如何?吃之前和之后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八儿,看看他吃腊八粥的故事吧! 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员。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段落大意: 第1段: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第2-8段:写八儿盼望粥快点熬好。 第9-12段:写八儿分粥。 第13-17段:写八儿猜粥及看粥。 第18-19段:写八儿一家喝粥,写出了八儿心满意足的样子,也写出了八儿一家人生活温馨幸福。 品读文章,丰盈形象 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神态,初步感受八儿的形象。 品读短句。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一个“那”字表现出八儿的撒娇、赌气、失落的心理。要哭的样子写出八儿的迫不及待。 2、“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3、“八儿回过头来,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粥对八儿十分具有吸引力,而“不过是”写出了八儿的失落,句尾还用了“!”加强了这种失落。 4、“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16-17自然段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品读长句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 2、从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答: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四、分析详写略写 1、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2、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答: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等待喝粥的过程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文章对八儿等待喝粥时的各种心理活动描摹得非常具体、细腻,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八宝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真童趣。而在吃粥环节,并未详写吃粥的过程,而是描写吃粥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3、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文中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香甜、好喝。 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作业评论 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3.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A.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希望 D.祈求团圆
小结 小结: 文章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画。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腊八粥
【学习目标】
1.会读写“腊、粥、腻”等12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学习重难点】
1.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2.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2)文中的母亲呢?
3.“八儿”在文中不是一直不变的,他的心理活动在不断变化,具体是怎么变化的?
4.让“八儿”苦苦等待的腊八粥熬煮过程是怎样的?
5.品读腊八粥熬煮过程,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
6.默读课文,请完成下面结构导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第______至______段):总写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第二部分(第______至______段):煮粥的画面,用八儿急于吃粥的心态、神态,将腊八粥诱人的色、香、味,渲染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第______至______段):描写方家吃粥的画面,展现了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
二、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1.请给划线字注音
唾手可得( ) 挑拣( ) 浓稠( )
仁至义尽( ) 肿胀( ) 沸腾( )
2.区别字组词
沸( ) 忠( ) 拣( )
拂( ) 肿( ) 练( )
3.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和 塞 咽
( ) ( ) ( )
拓展延伸
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