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通过交通问题的探究增强环保意识,针对就业制度的改变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多媒体展示旧“四大件”图片
教师提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多媒体展示新“四大件”图片
教师归纳并总结: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
多媒体展示电脑、手机、住房、汽车的图片
过渡: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一、家庭类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
教师提问:请问大家在家庭生活中能感受到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示:大家可以从家庭收入、住房条件、饮食变化、服饰改进、交通出行等方面进行回答。
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前普通百姓服装的图片。
老师讲解: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呢?
多媒体展示布票实物
老师讲解:改革开放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 严重匮乏。而人们的需求量又比较大,国家为缓解供需矛盾,发行了布票,人们需要凭布票来购买。那改革开放后的衣着又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后服装的图片。
老师讲解: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
教师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衣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并总结:改革开放后是由于物资的丰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过渡:所谓“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变化呢?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前食物的图片萝卜、白菜、玉米面,以及展示改革开放后食物的图片肉禽蛋奶、水果蔬菜等。
老师讲解:改革开放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城镇居民吃粮油要凭票供应,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等获取有限的食物。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过渡:人们常说,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前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和城市的图片,以及改革开放后住房内外的图片
老师讲解:改革开放前随处可见破旧木板房,改革开放后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城镇居民住上了高楼大厦,而且装饰讲究,宽敞明亮,还刮起了一股装修热。并且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
过渡:衣食住行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四个基本方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交通方面的成就。
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前后关于交通工具的几组图片
老师讲解: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 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 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提问: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政府部门为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请大家思考问题: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如何缓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并总结:实行“公交优先”、开辟新的公交线路、使用清洁燃料,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等。
二、社会类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接下来再看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社会各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示:大家可以从社会保障、教育发展、环境变迁、医疗改善、体育设施各方面进行回答。
多媒体展示铁饭碗的图片
老师讲解: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站在铁饭碗里都很安逸,并且第三幅图有一个男子还洋洋得意地说:“咱的饭碗打不破。”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一下什么是铁饭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并总结:铁饭碗乃铁所铸,坚硬非常,难于击破。人们通常将其意延伸,指一个好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稳定,收入无忧。长期以来,“铁饭碗”一直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若捧得此碗,从此便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捧不得此碗,便意味着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一生不得安宁了。
教师提问:就业制度的变化对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并总结:要求人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提高自身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过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国家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多媒体展示有关社会保障的医疗图片,最低生活保障的数据表格和大眼睛姑娘苏明娟的图片。
老师讲解: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是在不断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制度,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教育制度。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加强,而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