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八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八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6 11:12:24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八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临河期中)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2.(2017七上·姑苏期中)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3.(2017七上·和县期中)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孙子、墨子 B.墨子、庄子
C.庄子、韩非子 D.韩非子、孔子
4.(2017·营口模拟)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
A.孟子 B.韩非 C.庄子 D.墨子
5.(2016七上·靖江期中)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6.(2016七上·深圳期中)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
8.(2017七上·汶上期中)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生物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事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10.(2016七上·无为期末)“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中国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类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法家理论
11.(2017七上·滕州月考)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2.(2016七上·宜兴期中)“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6七上·启东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什么学派?其思想是什么?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一本什么书?
(2)在对待战争的看法上,墨子有什么主张?
(3)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韩非子主张分别是什么?
(4)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在墨、儒、道、法家中任选一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随着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发表意见,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这个学术繁荣局面。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2.【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被称为百家争鸣。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结合题干信息所描述的内容,理解材料后解答此题并不困难。
3.【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依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的韩非子,提出“以德治国”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D项符合题意;孙子是兵家学派创始人孙武,他的军事思想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ABC项均与题干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可用表格对比识记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4.【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符合题意。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主张是“无为而治”;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家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其他学派记混,记忆清楚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得出答案。
5.【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孔子是大教育家,有着卓越的教育思想与成就;孔子是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论语》一书里。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在国外的教汉语的课堂取名为“孔子课堂”,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应该是《论语》。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儒家学说。
7.【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提出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的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题干中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A项符合题意。庄子的思想是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B项排除;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C项排除;韩非的思想是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树立中央集权统治,D项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老子。
8.【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兵家学派的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道家学派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因此②③项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或③项的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意扎实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孔子教育人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属于教育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与儒学有关,迎合孔孟之道,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孟之道。本题难度适中,理解百家争鸣。
11.【答案】B
【知识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为“仁”即“爱人”,包含一切美德。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中正仁和”意思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这正是儒家思想核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关键词“仁”是解题的关键,还需熟悉儒家的发展过程及各时期的代表人物。
12.【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子的知识点。材料“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体现的是老子提出的朴素辩证法。即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C。
【点评】本题以老子的言论为背景,考查的是老子创立道家学派的知识点。
13.【答案】(1)儒家;“仁”;创办私学;《论语》。
(2)“兼爱”和“非攻”。
(3)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言之有理即可。儒家:要有爱心、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道家:要顺其自然,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家:兼爱,选取贤能的人做班干部。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创立的学派、思想。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他死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2)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主张。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他还主张推举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3)本题主要考查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韩非子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本题主要考查为班集体的建设合理化建议。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儒家:要有爱心、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道家:要顺其自然,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家:兼爱,选取贤能的人做班干部。
故答案为:(1)儒家;“仁”;创办私学;《论语》。(2)“兼爱”和“非攻”。(3)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言之有理即可。儒家:要有爱心、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道家:要顺其自然,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家:兼爱,选取贤能的人做班干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主张和百家争鸣时期各个思想家及思想主张。
1 / 1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八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临河期中)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随着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发表意见,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这个学术繁荣局面。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2.(2017七上·姑苏期中)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被称为百家争鸣。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结合题干信息所描述的内容,理解材料后解答此题并不困难。
3.(2017七上·和县期中)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孙子、墨子 B.墨子、庄子
C.庄子、韩非子 D.韩非子、孔子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依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的韩非子,提出“以德治国”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D项符合题意;孙子是兵家学派创始人孙武,他的军事思想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ABC项均与题干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可用表格对比识记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4.(2017·营口模拟)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
A.孟子 B.韩非 C.庄子 D.墨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符合题意。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主张是“无为而治”;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家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其他学派记混,记忆清楚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得出答案。
5.(2016七上·靖江期中)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孔子是大教育家,有着卓越的教育思想与成就;孔子是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论语》一书里。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在国外的教汉语的课堂取名为“孔子课堂”,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应该是《论语》。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
6.(2016七上·深圳期中)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儒家学说。
7.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提出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的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题干中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A项符合题意。庄子的思想是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B项排除;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C项排除;韩非的思想是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树立中央集权统治,D项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老子。
8.(2017七上·汶上期中)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生物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事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兵家学派的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道家学派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因此②③项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或③项的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意扎实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孔子教育人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属于教育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
10.(2016七上·无为期末)“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中国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类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法家理论
【答案】B
【知识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与儒学有关,迎合孔孟之道,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孟之道。本题难度适中,理解百家争鸣。
11.(2017七上·滕州月考)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B
【知识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为“仁”即“爱人”,包含一切美德。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中正仁和”意思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这正是儒家思想核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关键词“仁”是解题的关键,还需熟悉儒家的发展过程及各时期的代表人物。
12.(2016七上·宜兴期中)“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子的知识点。材料“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体现的是老子提出的朴素辩证法。即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C。
【点评】本题以老子的言论为背景,考查的是老子创立道家学派的知识点。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6七上·启东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什么学派?其思想是什么?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一本什么书?
(2)在对待战争的看法上,墨子有什么主张?
(3)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韩非子主张分别是什么?
(4)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在墨、儒、道、法家中任选一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儒家;“仁”;创办私学;《论语》。
(2)“兼爱”和“非攻”。
(3)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言之有理即可。儒家:要有爱心、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道家:要顺其自然,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家:兼爱,选取贤能的人做班干部。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创立的学派、思想。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他死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2)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主张。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他还主张推举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3)本题主要考查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韩非子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本题主要考查为班集体的建设合理化建议。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儒家:要有爱心、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道家:要顺其自然,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家:兼爱,选取贤能的人做班干部。
故答案为:(1)儒家;“仁”;创办私学;《论语》。(2)“兼爱”和“非攻”。(3)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言之有理即可。儒家:要有爱心、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道家:要顺其自然,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家:兼爱,选取贤能的人做班干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主张和百家争鸣时期各个思想家及思想主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