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共17+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共17+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11:21:02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十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 ,将 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革命情操。
仔细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1927年春天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为革命事业奔忙。埋头整理书籍可以看出丽大招也非常紧张局势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
被捕前
仔细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和孩子解释的时候,所以父亲才含糊的回答我。
仔细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不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由“坚决”可以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说明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可以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
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
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1.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的惊恐?
3.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学习被捕时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仔细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敌人:虚张声势
父亲:不慌不忙
父亲:
面对敌人早有准备,面对危险从容不迫。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 亲
来的人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对比
敌人的凶残,通过对比反衬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以及对敌人的极度蔑视。
1. 这是“我们”被捕十多天之后,亲人间的第一次见面,其实
这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对“我们”说
些什么啊!可文章是怎么写的?
2. “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
学习法庭上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思考:
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
面对亲人不忧伤
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因 为


说一说:
“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积极勇敢
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了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里获取了无穷的力量。
1. 李大钊同志是哪一天被害的?
2. 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3. 文中的最后两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学习被害后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当全家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母亲说:“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她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同时表明她们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要铭记父亲被难的日子,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要继承父亲的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每天早出晚归在忙什么?被捕后又是如何与敌人作斗争的?
请你结合了解的历史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写
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尊敬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清明节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站在烈士墓前,你最想对烈士们说什么
小练笔(共17张PPT)
第十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和革命先烈有关的诗歌吗?谁能为大家来背一背?
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不禁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面对枪林弹雨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们,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简介
李大钊,河北亭县人,生于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的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1926年3月,张作霖下令通缉李大钊。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留在北京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
听读课文
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李大钊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国情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一身的强烈情感。
字词学习
稚嫩 躲避 严峻 瞪眼 僻静 皮靴
魔鬼 苦刑 捆绑 啃食 棉袍 执行
宪兵 侦探 暂时 瞅一眼 啪啪声
zhì

yán
dèng

xuē

xíng
bǎng
kěn
páo
zhí
xiàn
zhēn
zàn
chǒu

词语理解
军 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恐 怖:惊慌、害怕。
严 峻:严肃而厉害。
沉 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词语理解
被难日: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的日子。
本课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轻 易 :简单容易。
本课指随随便便。
会 意 :会心。
本课指领会了父亲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1. 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 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3. 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
4. 为课文划分层次。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被捕以前(第1~7自然段):
被捕经过(第8~18自然段):
在法庭上(第19~29自然段):
被害以后(第30~33自然段):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
给课文划分层次
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首尾呼应
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重点回忆了哪几个方面?
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重点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四个方面。
阀( ) 屉( ) 姥( ) 怖( )
伐( ) 屈( ) 佬( ) 布( )
匪( ) 瞅( ) 刑( ) 藉( )
医( ) 揪( ) 型( ) 籍( )
军阀
伐木
抽屉
委屈
姥姥
阔佬
恐怖
布置
匪徒
医生
瞅见
揪住
苦刑
典型
狼藉
户籍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扫清了阅读中的障碍,同时也知道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生前的哪些事。那么,从这些事中能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尊敬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清明节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站在烈士墓前,你最想对烈士们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