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十二课 为人民服务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我们知道《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上的讲演。
那么,张思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他的追悼会上作讲演呢?
我党的基本宗旨是什么?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死观?
人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毛泽东引用司马迁关于“死”的言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通过司马迁的话,说明死的意义不同,从而提出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生死观,并证明了张思德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么连起来?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第3自然段中共6句话。
第一句话讲我们如果有了缺点,不怕别人批评的原因;
第二句话讲不管什么人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四句话是说我们虚心听取批评的前提;
第五句举了“精兵简政”的例子;第六句做出总结。
各段之间是通过关联词语连接起来的。
想一想: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联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结构更清晰;句意转折、承接、递进等关系明确,表达更具有条理性。
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
起来了。但要取得胜利,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2. 我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眼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
气,不要灰心。
3. 要正确对待牺牲。
4. 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9100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那时候的边区政府和中央机关都是自己生产自己吃,没油没肉没有盐,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冬天的取暖遇到的困难更多, 要有懂得烧炭技术的人带领大家到深山里烧炭,冬天取暖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遇到艰难困苦 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才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排
比
下面一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增强演讲词的气势和感染力
联系第4自然段,体会第5自然段的意思。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第4段——
让我们明确了目标,懂得了团结更多的人的重要性。
第5段——
在此基础上提出只要是做过一些有益的事的人,死后都要开追悼会,寄托哀思。
我们要为什么人要开追悼会?
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人。
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哀思,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1. 回顾全篇课文,思考全文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
层一层展开表述的?
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体会。
3. 读课后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
① 周总理逝世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民群众自动送行?
② 联系总理的逝世,体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的意思。
本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高度赞扬了张思德的精神,以饱含感情而深刻的语言,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课后,通过网络或报刊,查询当代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在下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进行演讲,可以介绍先进人物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也可以阐明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和看法。(共16张PPT)
第十二课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那么,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在哪里提出的呢?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口号呢?
1944年,毛泽东同志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这位普通的战士就是张思德。
几十年来,“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辉的口号响彻了中华大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为人民服务》吧。
张思德,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韩家湾人。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便加入共青团。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1940年,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的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1941年,他又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1942年冬从南泥湾调回延安,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前方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壮烈牺牲。
听读课文
在听读时读课文,体会演讲词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观点的特点,领悟文章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本篇演讲词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字词学习
彻底 迁移 泰山 被迫 批改
标语 牺牲 炊烟 安葬 追悼
chè
qiān
tài
pò
pī
biāo
xī
chuī
zàng
dào
词语理解
泰山:
山名,在山东省。
本文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
大雁的毛。
本文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默读课文,想一想,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
为人民服务
说一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正确对待批评。
三、克服困难,团结起来。
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 那么课文是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
1.“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 如何看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3. 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4. 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
5.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找出重点词语。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点明主题
全部,没有遗留
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论据
中心句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用司马迁的话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人总是要死的,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这段话主要写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以及革命者对待生死的看法,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压榨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为了人民利益牺牲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2课《为人民服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领会课文的主旨。
1. 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
2. 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
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