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十六课 表里的生物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里的生物,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童年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作者是如何将这段往事写的生动有趣儿的。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文中的哪些语句印证了你的观点,请再读一遍课文。
You can easily modify and use them. I am from Chunqiu Advertising Design Studio in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You can easily modify and use them. I am from Chunqiu Advertising Design Studio in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件事。
表里到底有没有生物?“我”解开这个谜底了吗?
You can easily modify and use them. I am from Chunqiu Advertising Design Studio in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You can easily modify and use them. I am from Chunqiu Advertising Design Studio in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默读第1自然段,“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
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
夏天蝉在绿树上叫
秋晚有各种的虫唱不同的歌曲
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紧接着列举了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等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我”的论断,有理有据,的确是“我”经过思考后得出来的结论。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You can easily modify and use them. I am from Chunqiu Advertising Design Studio in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You can easily modify and use them. I am from Chunqiu Advertising Design Studio in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以反问句加以肯定,尽管这观点会让人觉得幼稚,却表现了小
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嗒,滴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用“可是”一转,提出父亲的表根本不是活的生物,可是“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明显与“我”的结论不相符合。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父亲的阻止不仅没有让“我”打消念头,“我”反而觉得更加“神秘”。对表的好奇也与日俱增。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可怜”说明“我”的好奇心、求知欲打动了父亲,主动让“我”看“是什么在响”。从“只许听”到“只许看”,“我”压抑已久的渴望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父亲把表打开,“我”看到了里面那美丽的世界。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 一动就要蜇你。”
父亲关于“有个小蝎子”的说法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二是因为对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这样精密东西的构造原理。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听到父亲的回答,“我”初感震惊。的确,蝎子的“丑恶而恐怖”和表里的“美丽”是多么的不相称!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
见人就说
课文最后,“我”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说明“我”后来长大了,终于明白“表里的生物”指的是表的秒针。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内心活动的描写。作文需要以情感人,而感情又产生于内心,因此要想写活人物,必须着力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怎样恰当地进行心理描写?
1. 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想……”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也可以直接渲染人物的内心来表现。
2. 通过动作、表情反映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一举一动,一喜一怒,都是其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3. 通过想象描写,揭示人物心理。
这种方法常借用梦境、幻觉,以想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因为这件事启发了作者的思维,表现了他爱思考,爱动脑,爱发现的特点,老师希望你们的童年也能有这样的发现。
默读课文,想一想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大家讨论讨论。
好奇心强 渴求知识
善于思考,富于探究(共20张PPT)
第十六课 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可是,你们见过表里的生物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你有什么疑问?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到书中去寻找答案。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听读课文
1. 听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
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 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 思考: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冯至, 河北涿县人,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他人评价: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鲁迅
清脆 拦住 玻 璃
丑恶 恐怖 蟋 蟀
字词学习
cuì
lán
bō li
è
bù
xī shuài
词语理解
洪亮:(声音)宏大,响亮。本课指钟楼的钟响起。
恐怖:感到可怕而畏惧。
本课指“我”听父亲说表里有蝎子,以为蝎
子是一种很恐怖的东西。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证实: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证明。
拒绝: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
单调:单一;重复而缺少变化。
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
轻易:随随便便;轻率。
词语理解
蝉,俗称“知了”。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的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黑褐色。
蟋蟀,也叫“蛐蛐儿”。雄性善鸣,好斗。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膀摩擦发音。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因鸣声悦耳而闻名。
蝈蝈,体长在40毫米左右,通体绿色,品种很多,分布面广。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月—9月为活跃期。雄虫脱皮后3天—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蝈蝈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 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
蝎子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9)猜测表里的生物
第二部分(10—11)听表里的声音
第三部分(12—19)看表里的生物
第四部分(20—21)不再谈论表里的生物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词语辨析
洪 亮
声音大而清晰。着重形容声音宏大。
多形容嗓音、话音、回声、钟声等。
词语辨析
嘹 亮
着重形容音色清脆,而且声音高、传得远。
一般只形容歌声、号声、喇叭声、鸡叫声等。常用于书面语中。
词语辨析
响 亮
着重形容听者感觉到的响度大。
使用范围较广,除了“洪亮”“嘹亮”所形容的以外,还可以形容说笑声、喊声、掌声、脚步声、雷声等。
近义词
洪亮— 清脆— 单调—
唯恐— 拒绝— 丑恶—
恐怖— 证实— 和谐—
嘹亮 清亮 单一
担心 谢绝 丑陋
恐惧 证明 和睦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文中的哪些地方印证了你的观点?作者又是将如何将他童年的这段往事写的如此生动有趣儿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1. 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
一个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