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迢迢牵牛星》,谁能来背诵一下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这首古诗与我国的哪个节日和传说有关吗?
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
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哪些习俗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节日里的一些习俗,更是丰富文化的一种体现,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处处可见节日习俗的影子。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寒食》《十五夜望月》
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个节日的习俗?
寒食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听读课文
听读《寒食》和《十五夜望月》,纠正字音,读好节奏。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字词学习
诸侯 栖息 乌鸦
hóu
qī
yā
寒 食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你知道“寒食”是什么意思吗?
关于这个传统节日,你有哪些了解?
《寒食》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禁烟火,只能吃现成的食物,是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相传是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因为与清明节相隔太近,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已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约在贞元初去世。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在“大历十才子”中颇有盛名。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流传名句甚多。如“雨余衫袖冷,风急马蹄轻”(《送故人归鲁》)、“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送冷朝阳还上元》)、“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照中”(《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都可代表其风格。今存《韩君平集》三卷,事迹参见《唐才子传校笺》卷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
皇城里的柳树。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诗意:
白天之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宫中传赐新火。
泛指权贵豪门。
入夜时分之景。
傍晚,宫中忙着传赐新火,袅袅地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诗意:
整 诗 释 义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来。
古 诗 背 景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这首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得到宫中传赐的新火。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思 考 问 题
1. 《寒食》中体现了哪种习俗?
禁火
2. 在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由“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想象到了柳絮飞舞、鲜花盛开、杨柳随风摆动的美丽画面。
十五夜望月
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整 诗 释 义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王建(768-825):
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诗的前两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诗的后两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方法:《寒食》抓住“飞花”“御柳斜”交代了时间。《十五夜望月》则抓住“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交代了中秋夜这个特定的日子。
运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丝绦”交代了时间是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说明是春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说明是初夏季节。
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古诗所写的时间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1. 背诵两首古诗。
2. 回顾一下自己所学古诗,想一想有哪些古诗是描写
传统节日的,和大家分享交流,并说一说这些传统
节日有哪些习俗?
3. 除了在课本中积累的这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共20张PPT)
第三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谁能背一背?
你能说一说你背诵的古诗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吗?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这个传统节日中的哪些习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迢迢牵牛星》,看看这首古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哪个?关于这个传统节日又有什么传说。
听读古诗,要求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然后尝
试读古诗,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听读课文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字词学习
迢迢 擢升 手札 机杼
哭泣 轻盈 脉脉 皎洁
tiáo
zhuó
zhā
zhù
qì
yíng
mò
jiǎo
多音字
纤
xiān (纤细 人造纤维)
qiàn (纤绳 说媒拉纤)
脉
mài(脉搏 一脉相承)
mò (脉脉 含情脉脉)
【迢迢牵牛星】
【皎皎】
【河汉女】
【擢】
【札札】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连接正确的词语释义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织机的梭子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眼泪。
形容清澈。
连接正确的词语释义
这首诗大约写于东汉末年,作者不详,被收录在《古诗十九首》之中,你能把收集到的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资料分享给大家吗?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的简介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不是作于一时一地,作者也不是一个人。它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文选》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其基本内容。同时,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有较为深刻的体悟,因此,这些诗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透彻地揭示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细读课文,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通过交流,理解了诗词中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细读课文,理解诗意
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分享给咱同学听一下吗?
1. 我仿佛看到了七夕节这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不舍分离。
2. 我仿佛看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隔河相望,织女日日思念牛郎却
不能相见的画面。
小结:两位同学跟我们分享了两个不同的画面。第一个是民间故事中美好的画面,另一个是古诗中描绘的织女忧伤的画面。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和河边苦苦等待的女子。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这四句诗专门描写了织女,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与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札札”和“弄”,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拨弄着机杼。“泣涕零如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之情。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织女的心情?
织女虽然想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但却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织女终日以泪洗面,为什么还要去织布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整 体 感 知
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主要写织女,写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 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 又是动态的描写。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叠音词的运用是本诗的艺术特色,这些词语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外在的情景,又抒发了主人公真挚深沉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诗 词 主 旨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七夕
1. 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 抓住关键词语想象诗中的画面,整理诗意。
3. 根据诗歌的意境,结合神话故事,体会古诗
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