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24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一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莆田24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一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14: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莆田24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
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一卷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戏曲改良要求的提出早于五四。戊戌维新失利后,社会维新派归因于民智不开,鼓吹时事新戏以启迪民心。1904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侬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刊词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潮。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于是借鉴西方话剧的所谓长于演说。新文化主帅陈独秀1904年呼吁戏曲“采用西法:戏中夹些演说,大可长人见识”。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他们的言论都是即兴的。因此不可能有什么标准。高兴起来就完全不顾剧情,大放厥词,把其余角色僵在台上,说完一通再来做戏,最初是为了宣传革命,后来就成了演员自我表现……像顾无为、潘月樵就往往说得很长而词句不通,有时前后矛盾……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罢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改良新戏就在这样的哄闹声中很快走向失败,连一出剧目也未保留下来。
其中有价值的是欧阳予倩的京剧探索。欧阳予倩从演改良新戏转为演改良京剧,带着新文艺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改造京剧。他认为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以剧本为统领。“戏剧者,必综文学、美术、音乐及人身之语言动作,组织而成。有其所本焉,剧本是也。”“演剧者,根据剧本,配饰以相当之美术品(如布景衣装等),疏荡以适宜之音乐,务使刷本与演者精神之一致表现于舞台之上,乃可利用于今日鱼龙曼衍之舞台也。”因而他坚持自己编剧,并且坚持一定要按照剧本演出,这就使他的戏不同于当时众多的幕表戏之随意。他还注意克服旧戏结构松散、缺乏一盘棋精神的毛病,例如他编演红楼戏,“虽然是照着二黄戏编的,却是照新戏分幕的方法来演,因为嫌旧戏的场子太碎,所以就把许多情节归纳为一幕来做,觉得紧凑些,而且好利用布景”,另外“非常注意配角”,“不专求一人出风头,要注意整个的平均”。由舞台价值方面衡量,欧阳予倩可说是有效推行戏曲改革第一人。
(摘编自廖奔、刘彦君《百年“戏改”》)
材料二:
时装戏在上海京剧舞台的流行,引领了反映现实的剧目的编写和演出。与此相应,观众对戏中角色的扮相“像不像”与舞台背景的设置“真不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京剧中男旦演员的化妆而言,以往只是在脸上抹点胭脂,整体给人的观感与所扮演的女性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上海,由于洋行林立,资讯发达,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都能了解与购置,从而为海派京剧演出追求“求真写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派京剧的男旦演员冯子和为了使所扮演的旦角面部更俊俏,“用锅胭脂(眉膏)加深眼圈,把传统的一字眉改画为柳叶眉,把清末盛行的点唇樱桃小嘴,改成用胭脂板(口红)涂抹整个嘴唇,增强了女性的自然美”。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梅兰芳看后认为,“南方旦角的贴法似乎更为好看……回到北京,就在眼圈、片子方面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并据此排出《孽海波澜》《生死恨》《一缕麻》等时装新戏,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
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舞台上再没有其他东西。如演员需要演爬山,便临时搬上几张桌子搭起来虚拟为山。观众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这一方面是中国传统京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京刷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海派京剧受新理念的驱使,首创拟真布景道具的运用,使观众能在看戏时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海派京剧的著名演员欧阳予倩回忆道:“上海的舞台第一个大规模用布景的就是新舞台……他们的布景最初是完全仿效日本,他们派人到日本去……聘了一个布景师和一个木匠,又照日本造了转台,因此演戏的形式也就跟着变了……他们的办法,在当时正算一种大改革。”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
(摘编自陈伟《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且希望借鉴西方话剧的演说。
B.受到冯子和对旦角面部化妆的启发,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
C.注重剧本作用、凝练戏剧情节和平衡舞台角色使得欧阳予倩的改良京剧获得了一定的舞台价值,成为有意义的戏曲改革。
D.海派京剧仿真布景道具的运用,改变了此前观众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的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戏曲改良的时代背景并非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才是那些被改良的新戏陆续登上舞台的时代背景。
B.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欧阳予倩主要是带着新文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办法对京剧进行了改良。
C.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是海派京剧演员在“求真写实”的理念下能够对旦角的形象进行成功改良的必要条件。
D.材料二分别引用的梅兰芳关于改变传统男旦形象和欧阳予倩关于仿真舞台背景的话,提高了论述内容的可信程度。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各项中最不可能是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的一项是( )(3分)
A.《新罗马》 B.《二十世纪新茶花》
C.《民国万岁》 D.《曾公平逆》
4.请将材料二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5个字。(4分)
5.同样是对舞台设备进行改良,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失败了,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却深受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本来的颜色
祝勇
有人说,第一缕春风是从东南角楼吹进紫禁城的,那么,同期开放的花,应该是由东向西,像一层层的浪,漫过紫禁城的。其中,宁寿宫花园里的二月兰,绛雪轩前的太平花、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建福宫的梨花,都让人感受到宫殿里的时光流转,生命律动。还有很多一时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都会在有风吹过的地方生出来,墙角、砖缝、瓦垄,甚至是城墙上高高的滴水里,都会意想不到地探出花朵来,告诉人春天到了。
很多人以为紫禁城里没有花木,但这只是个错觉。如同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众多花卉画作,在无声的绽放里,铺陈出一个个朝代的审美与气韵。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其中一幅他七十四岁所作《牡丹图》轴,用胭脂画红,色彩古艳。背景粗朴的石头,又为色彩作了平衡。题识有趣:
跛足一翁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燕支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燕支”,就是“胭脂”。
有学者评论其画作的色彩时说:“他晚年尤其喜用西洋红,其特点是浓郁浑厚,正好与他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相匹配,艳丽强烈的色彩,给吴昌硕朴厚古拙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
是的,这无限生机,正是无限地接近了大自然本身。
“仲春二月,烂漫花开,姹紫嫣红,风光大好。”这是自然对人类视觉的犒赏。花是自然的尤物,早已入诗入画。诗和画,是中国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自觉回应。《诗经》中就有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桃花开放,鲜艳茂盛的样子,借以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所谓“南国有佳人,客华若桃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到了六朝时代,也许是因为社会动荡,命如草芥,人对生命有着特殊的敏感,六朝人描述花木,精致到了几乎变态的程度,这也抽空了时间的间隔,让我们的目光可以直接抵达六朝,落在花木声色上。
如胡晓明先生所说,六朝人描写花光、水色、芳林、云岩,达到了“斗巧”的境地。如写花之鲜,用“雨洗”;写水之美,用“泉漫”(“雨洗花叶鲜,泉漫芳塘溢”);写花之绽放用“舒”(“紫葵窗外舒”),用“抽”(“新条日向抽”)……中国人写山水草木的词汇,似乎被六朝人用完了。写花木的华滋,如“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如“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写虫禽的嬉闹,如“蜻岭草际飞,游蜂花上食”,如“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以上皆谢朓诗句),等等。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细嚼慢咽、精心品赏;而在这种心情里,隐藏着对大自然生命的珍爱与流连。
写花难,画花更难。因为“花无定形”。而画花,不只要画形,还要画神、画骨、画气。
其实果类花卉入画,自唐五代以前就有,其中包括桃、李、梅、杏等。宋徽宗时代编定的《宣和画谱》中有《蔬果叙论》,写:“早韭晚菘,来禽青李,皆入翰林子墨之美谈,是则蔬果宜有见于丹青也。”元代钱选《八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绘有折枝海棠、梨花、桃花、桂花、栀子、月季、水仙等八种花卉,画法继承宋代院体,用笔柔劲,细洁而秀润,设色清丽淡雅,给人幽静超脱的感觉。现存钱选花卉仅此一本。明代沈周,除了绘制山水画,亦画有大量花卉、果树。朱元璋苦命的后裔石涛(朱若极),自称“苦瓜和尚”,写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大到万里河山、小到朝菌蟋蛄,可随时调整焦距,在山水、花鸟、人物诸画种间自由出人,收放自如。
吴昌硕的笔下世界,堪称一部花的百科全书。他笔下的花木王国,加入了许多新的成员,有被文人视为“大俗”、却为百姓所爱的桃红李艳,还有杏花、水仙、罂粟、芦花、紫藤、菖蒲、栀子花、雁来红等。犹如六朝的诗句,吴昌硕调动色彩元素去表达花木世界的花影色泽,比如洋红、朱砂、胭脂、朱膘、赭石、藤黄等(他“以墨画枝,以色貌花”的画法后来在齐白石的画里得到延续),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来描绘这百花盛开的世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而艺术,则是人与时代的风云际会。当艺术史发展到清末,到吴昌硕手上,就不仅是大红大绿,还把这大红大绿用在了文人最宠爱的梅花上——他不只画墨梅,也画红梅、绿梅,甚至把红梅、绿梅放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特立独行,像他七十九岁所作《寒梅吐艳图》轴,红梅与绿梅交织搭配,在色彩上并无龃龉,反而成就了一种和谐。
大千世界,原本就是一种大和谐。画神、画骨、画气,就是要画出时代的气象,画出大和谐的本色,画出世界本来的颜色。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紫禁城的花跟着第一缕春凤同期开放,又单独点出紫禁城中各处的花花草草,既有时间意味又有空间意味。
B.文章引用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在说明《诗经》时代人们就以桃花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
C.文章两次写到画花要“画神、画骨、画气”,形成照应,点明绘画艺术是画家与时代的风云际会,突出了吴昌硕画作的时代性。
D.文章最显著的语言特色是以文学的方式和诗意的语言描述历史,旁征博引,涉及不同领域,多学科融合,表现了作者知识面的广博。
2.下列与本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昌硕《牡丹图》轴的题识,既体现了以胭脂画牡丹的特点,又以画外的精简叙事和声音描述增强了情节性和趣味性。
B.从《诗经》时期到六朝和唐五代以前,花卉已经入诗入画,但吴昌硕笔下的花木王国较以往的文人画,更具有世俗性。
C.六朝人描述花木精致到几乎变态的程度,写花之艳用“明”(“花发四邻明”),用“照”(“庭中花照眼”),有明丽美。
D.元代钱选《八花图》卷描绘了八种花卉,画法上继承了宋代院体,既是难得的花卉类画作珍品,也是珍贵的故宫馆藏文物。
3.吴昌硕的画作善于用色,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4.本文行文以现实切入历史,又以历史观照现实,请结合文章对此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节选自《后汉书》)
1.下列对文中划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B.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C.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D.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祖,刘秀的庙号;光武,刘秀的谥号。
B.《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C.大司空,是中国古代行政最高官职的称呼,为百官之长。大司徒,古代官名,掌监察。
D.漏刻,古代计时的工具,也叫漏壶。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秀外貌俊朗,气度非凡,长着高高的鼻子,饱满的额头。
B.兄长刘伯升一向结交身手敏捷之人,是刘秀决定起事的原因。
C.当军中因财物不均引起士兵不满时,刘秀果断地把刘姓族人的财物收集起来分给大家,防止了军人的哗变。
D.面对声势浩大的敌人,刘秀不退反进,表现出过人的胆识。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②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
5.刘秀被更始封为武信侯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春残①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②
[注]①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陆游时年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实为闲职,此前,南宋向金人求和,签订隆兴和议。②打围:打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落晖”、“春残”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增添了时光流逝的伤感。
B.领颔联“时平”指社会安定,暗含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C.颈联的田间景象一方面透出恬静安宁的情致,另一方面又暗含作者对和平的欣慰。
D.题为“春残”,但并不局限于描写春景,而是把情、景、事,昔和今结合了起来。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引证《齐谐》这部书的记载,对大鹏的形象极力渲染,同时又指出大鹏能够凭大风高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感受。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种感受。
3.周敦颐在黑暗官场中,不同流合污,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一生的写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下流行的搜题App让部分家庭作业的答案和解题思路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教的答疑解惑职能。对于很多无力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而言,“拍照即得”的搜题App同样是福音。
但是,搜题App的弊端也很突出。就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而言,解题思路可以通过搜题软件来梳理,无疑是一道“学习神器”。然而,很多中小学生自觉性不强,使用搜题软件易形成依赖心理,成为他们抄袭作业的“捷径”。搜题App还可能让教师误判学情,以为学生成绩很好。其实,搜题App的正确率并不让人满意。一些搜题App推出了兼职答题业务,但答题者水平___________,不少答案并不正确,如果学生因此形成错误的思维方式,纠正起来就很不容易了。
总之,搜题软件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使用的人。合理使用能为学习提供助力,反之则___________,使用者应该牢记:搜得到答案,搜不到思考能力;一旦产生依赖心理,搜题软件必将“ 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唾手可得 良莠不齐 贻害无穷 误尽苍生
B.唾手可得 参差不齐 贻害无穷 误人子弟
C.信手拈来 良莠不齐 贻人口实 误人子弟
D.信手拈来 参差不齐 贻人口实 误尽苍生
2.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来说,解题思路可以通过搜题软件来梳理,无疑是一道“学习神器”。
B.就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而言,解题思路可以通过搜题软件来梳理,无疑是一款“学习神器”。
C.对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来说,搜题软件可以帮他们梳理解题思路,无疑是一款“学习神器”。
D.就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而言,搜题软件可以帮他们梳理解题思路,无疑是一道“学习神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后一轮实战测试中,5G技术在物品管理、画面传播、智慧防疫等方面的应用展现了疫情之下科技、简约的办赛智慧。
首先,__________,避免了人员之间的接触。“5G+北斗”智能车联网超然客公众号业务平台的无人售货车和无人送餐车,可装载20余种食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客户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下单与取餐。同时试点部署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__________,消费者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碰一碰”即时支付,( )。
其次,5G为媒体服务提供了便利。云转播平台、5G背包等项目依次呈现,超低时延“隔屏对话”效果的云转播技术,无需__________,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减轻了防疫压力。另外,可手持的智慧防疫一体机具备了仅凭身份证即可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等信息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防疫检查的效率。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体验无人零售所带来的灵活便捷
B.为无人零售带来更灵活便捷的体验
C.无人零售的体验变得更为灵活便捷
D.无人零售带来的灵活便捷被体验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人重诺守信。他曾允诺一位老友索画的要求。后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牵扯,耽误了及时作画,后来他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闻讯后,后悔不已。立即挥毫作“百莲图”郑重地题款钤印。随后携画至后院,肃立焚烧,祭典亡灵。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若再有老友索画,要及时提醒我,做人可不能失信啊!”
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以及解析
一、
(一)答案:1.C
2.B
3.D
4.求真写实促进京剧化妆术演进和舞台演出变革。
5.①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怪”上;②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的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③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
解析:1.A.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不是为了“增强宣传效果”,而是启迪民心。B.不是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D.“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国传统京剧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来看,以前的观众并不是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想象具体内容。
2.从原文“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久观众也就厌倦了”来看,欧阳予倩对改良戏曲的诸多怪诞现象进行了批判,但不能说“立场完全不同”,选项无中生有。
3.《曾公平逆》讲述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事。与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不符。
4.依据原文“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求真写实促进京剧化妆术演进和舞台演出变革。
5.①依据原文“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罢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怪”上。②依据原文“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刷新戏的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
(一)答案:1.B
2.A
3.①善用红色:用胭脂红,注意色彩的平衡;用西洋红,给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无限地接近大自然本身。②善于调动色彩元素表现花影色泽:使用多种颜色,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描绘花木,成就了一种和谐。
4.①本文从现实中紫禁城里的花木写起,然后引出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切入历史。②结尾指出“画神、画骨,画气,就是要画出时代的气象”,以历史观照现实。③现实与历史的切换和呼应,使得文章富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深化了主题。
解析:1.B项“意在说明《诗经》时代人们就以桃花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错误,引用诗句意在说明“花是自然的尤物,早已入诗入画”。
2.A项“又以画外的精简叙事和声音描述”错误,题识是画的一部分,且根据内容可推断是画家的口吻。
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其中一幅他七十四岁所作《牡丹图》轴,用胭脂画红,色彩古艳。背景粗朴的石头,又为色彩作了平衡”“他晚年尤其喜用西洋红,其特点是浓郁浑厚,正好与他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相匹配,艳丽强烈的色彩,给吴昌硕朴厚古拙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这无限生机,正是无限地接近了大自然本身”可知,吴昌硕的作品用胭脂红,注意色彩的平衡;用西洋红,给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无限地接近大自然本身。可见他善用红色。由“犹如六朝的诗句,吴昌硕调动色彩元素去表达花木世界的花影色泽,比如洋红、朱砂、胭脂、朱膘、赭石、藤黄等(他‘以墨画枝,以色貌花’的画法后来在齐白石的画里得到延续),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来描绘这百花盛开的世界”可知,吴昌硕的作品使用多种颜色,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描绘花木,成就了一种和谐。可见他善于调动色彩元素表现花影色泽。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以现实切入历史。文章开篇以“有人说,第一缕春风是从东南角楼吹进紫禁城的,那么,同期开放的花,应该是由东向西,像一层层的浪,漫过紫禁城的”起兴,切入话题,“宁寿宫花园里的二月兰,绛雪轩前的太平花、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建福宫的梨花,都让人感受到宫殿里的时光流转,生命律动”从现实中紫禁城里的花木写起,然后以“很多人以为紫禁城里没有花木,但这只是个错觉”做为过渡,引出“如同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众多花卉画作,在无声的绽放里,铺陈出一个个朝代的审美与气韵。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由现实切入历史。以历史观照现实。结尾段指出“画神、画骨,画气,就是要画出时代的气象,画出大和谐的本色,画出世界本来的颜色”,总结画作的要义,以历史观照现实。文章由现实切入历史,又由历史关照现实,现实与历史的切换和呼应,使得文章富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深化了主题。
二、
(一)答案:1.A
2.C
3.B
4.①这是那个须眉漂亮的人吗?为什么竟然这样了?
②光武帝趁势又攻克了颍阳县。恰逢兄长刘伯升被更始帝刘玄所害,光武帝从父城赶赴宛城去谢罪。
5.①兄长被害,却不表现出仇恨,②认为自己有过错,主动谢罪;③为人低调,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解析:1.译文:他天性勤劳,乐于耕种,而他的兄长刘伯升喜好行侠义、养门客,常常讥笑光武只知在田间劳作,说他和刘邦的二哥刘喜一样。直到王莽天凤年间,光武才来到长安,拜师学习《尚书》,粗略领会了经书的要旨。
2.大司徒、大司空职责互换。
3.“身手敏捷之人”错,“轻客”指剽悍轻死之徒,而且,选项内容只是原因之一。
4.“是”,这;“何为”,定语前置,应为“为何”;“乃”竟然。“徇下”,攻克,“为……所”,被;“谢”,道歉,谢罪。
参考译文:
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属于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这一支。光武皇帝九岁就死了父亲,由叔父刘良抚养成人。他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浓密,嘴宽鼻隆,天庭饱满。他天性勤劳,乐于耕种,而他的兄长刘伯升喜好行侠义、养门客,常常讥笑光武只知在田间劳作,说他和刘邦的二哥刘喜一样。直到王莽天凤年间,光武才来到长安,拜师学习《尚书》,粗略领会了经书的要旨。
王莽末年,天下连年遭受蝗灾,寇匪强盗肆虐。地皇三年,南阳饥荒严重,各家的门客们大都出外打劫行盗。光武为躲避官府逃到新野县,于是把粮食运到附近的宛县去卖。宛县人李通等用帝王受命的预言符兆鼓动光武说:“刘氏家族将要复兴,而李氏将辅佐他们成其大业。”光武起初不敢轻举妄动,但想到兄长刘伯升平素结交诸多豪杰,一定要造反,况且王莽政权衰败灭亡的征兆已经出现,天下动荡不安,便答应与李氏共同造反,于是着手购置各种兵器。十月,他与李通的堂弟李轶等在宛县起兵,时年二十八岁。由于军中分配财物不均,众人愤恨,想要反过来攻击刘氏家族。光武帝收集了刘姓族人所得的财物,尽皆分给了大家,于是众人才高兴起来。汉军继续推进攻克了棘阳县,与王莽军队前部大夫甄阜、队长梁丘赐在小长安激战,汉军溃败,退守棘阳县。
更始元年正月初一甲子这一天,汉军再度与甄阜和梁丘赐的军队在沘水西边激战,将他们击溃,并斩杀了甄阜和梁丘赐。王莽听到甄阜和梁丘赐战死,汉朝的皇帝已拥立的消息,非常恐惧,派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兵一百万,其中身着铠甲的军士四十二万人,于五月抵达颍川郡,再次和严尤、陈茂的部队会合。当初,光武帝替叔父舂陵侯刘敞到严尤那里去投诉佃户拖欠租税,严尤见到他感到很惊异。到这时,城中逃出去投降严尤的人说光武帝不掠夺财物,只知道用兵的计策。严尤笑着说:“是那个胡须漂亮、眉毛清秀的人吗?为什么竟做这样的事啊!”
严尤劝说王邑:“昆阳城池虽然很小但很坚固,现如今僭越帝号的人在宛城,率领大军急速进发,对方必定丢弃宛城奔逃;宛城一失败,昆阳城自然会降服的。”王邑说:“我以前以虎牙将军的身份围剿翟义,因为没有活捉翟义,而受到责备。现如今率领百万大军,遭遇此城却不能攻克,还说什么呢?”于是将昆阳城包围了数十重,摆开军营数百座,架起云车十余丈高,俯视着昆阳城中,城外旗帜布满了原野,尘埃弥漫了天空,鸣钲击鼓的声音传到数百里之外。连续的弓弩向城中乱射,箭头如雨落下,城中之人要背负着门板才能取水。王凤等人乞求投降,不被允许。王寻、王邑自以为功业的取得顷刻可待,神情非常安闲。
六月己卯日,光武帝便和郾县、定陵县的各营各部军队一起向昆阳城进发,并亲自率领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在距离王莽的大军四五里的地方列开阵势。王寻、王邑也派遣士兵数千人迎战。光武帝朝敌阵冲杀过去,斩下敌人数十颗首级。各部援军都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看见小股敌人都胆怯,现在遇到了大股的敌人反倒勇猛起来,真是非常奇怪呀,而且又处在前面。请让我们协助刘将军!”光武帝再度深入敌阵,王寻、王邑的军队向后退却,各部援军一起乘胜追击,斩下敌人首级数千。援军接连取胜,很顺利地向前推进。
光武帝趁势又攻克了颍阳县。这时兄长刘伯升被更始帝刘玄所害,光武帝从父城赶赴宛城去谢罪。刘伯升生前的司徒府下属迎接吊慰光武帝。光武帝不好和他们私下交谈,只是深自承认过失罢了。一点也不曾夸耀自己在昆阳的功劳,又不敢为刘伯升披孝守丧,饮食谈笑都和平常一样。更始帝因此感到惭愧,于是拜光武帝为破虏大将军,封他为武信侯。
(二)答案:1.C
2.①对自己长年漂泊的厌倦;②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慨叹;③对昔日雄豪气概的感慨;④对当前壮志难酬的苦闷。
解析:1.C.“另一方面又暗含作者对和平的欣慰”说法错误,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颈联富开写景,紧初“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暮春时节,正是苜蓿长得最盛的时候,故有“苗侵官道合”的景象。芜菁一称蔓菁,开黄花,实能食。司空图《独望》诗有“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之句,该诗“芜菁花入麦畦稀”化用司空诗意。两句所描绘的这幅暮春图景,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故选C。
2.首联“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写出暮春时节,草木青葱的美好景致。依依,是留恋不舍的样子,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颔联“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根据“无功”“有梦”“征人”,从这些关键词上可看出诗人欲报国却无门的苦闷,“乡远”则代表思乡;颈联“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写出苜蓿生长极为茂盛,突出在麦苗中稀疏的场面,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尾联“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对官场的厌倦。因此总结答案为:①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②报国无门之叹和对家乡的思念;③对官场的厌倦,英雄迟暮的无奈。
(三)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三、
(一)答案:1.B
2.C
3.①“搜题软件”是本体,“是”是喻词,“双刃剑”是喻体。②将“搜题软件”比作“双刃剑”,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搜题软件的利与弊,可以警醒学生,不要对其产生依赖心理。
解析:1.①“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这里是说答案和解题思路容易得到,与写文章无关,故应选用“唾手可得”。②“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侧重于人的品质,不用于形容能力、水平、成绩等,故应选用“参差不齐”。③“贻害无穷”,留下无穷祸害。“贻人口实”,给人可利用的借口;让人当作话柄。这里与“借口”“话柄”等无关,只是说祸害很大,故应选用“贻害无穷”。④“误人子弟”,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误尽苍生”,耽误和误导全天下的人。一般用在批评某人的著作、言论、教育方式上。这里加了引号表示活用,是说搜题软件将会耽误那些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的学生,而不是耽误全天下所有的学生,故应选用“误人子弟”。
2.首先,从语感上可以感觉到“就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而言”读来颇为别扭,由此大体上可以排除B、D两项。其次,中间一句以“解题思路”为主语,则与最后一句主宾搭配不当,由此排除A、B两项。最后,“一道‘学习神器’”存在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毛病,由此排除A、D两项。故选C。
(二)答案:1.A
2.食品自动配送;利用这些设备;大量工作人员(意思对即可)
解析:1.根据上文,所填句子的主语是“消费者”,排除C、D。消费者“为无人零售带来更灵活便捷的体验”不合逻辑,排除B。
2.第一空根据后文提到的各种智能化使用,应填食品自动配送;第二空根据后文“碰一碰”即时支付,应填都采用了5G技术;第三空根据后文降低人工成本,应填大量工作人员。
四、答案:略
解析:材料以国画大师李苦禅的一件为失信而自责并想办法弥补的事件,表达了对“诚信”这一精神品质的思考。答应了老友索画,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可是,因为时间耽误,老友去世,这就出现了转折和意外。如何面对这一意外?李苦禅没有简单地表示遗憾,而是以行动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挥毫作《百莲图》,郑重地题款钤印,并拿到后院焚烧,最终告诉儿子做人的道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将立意的核心落脚于“诚信”这一品质。考生围绕“诚信”这一核心,选择具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出这一精神的时代内涵
。材料中“做人可不能失信啊”一句是核心立意方向,“诚信”这一传统话题,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确定具体的立意方向。具体而言,可以探讨诚信与传统美德的关系,可以挖掘诚信的时代意义,可以思考诚信对社会的重要影响……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不能脱离材料和题旨。
立意角度:
1.做人不能失去诚信。
2.失信于人要想办法弥补遗憾。
3.做诚信之人,践行核心价值观。
4.以行动去践行诚信品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