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24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
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一卷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选自《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对松、竹、梅的人格化产生了影响。
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既能表现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表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的关系,由古及今,论证了松、竹、梅古今不同的文化风骨的内涵。
B.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其蕴含的文化风骨,接着阐释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
C.文章引用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
D.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评论文章的文化风骨,一旦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就能推动诗文革新。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由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所决定的。
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统。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 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
材料二 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1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虚假宣传曾被处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和商品来源渠道不正等乱象颇为担心。“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反馈较多的内容。
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播。
今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编自《半月谈》2020年第12期)
材料三 在传统商业体系中,基于用户心理和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包括:20世纪早期出现的“饵与钩”模式,即“搭售”模式;50年代麦当劳率先推出的“特许经营”模式;60年代沃尔玛的“超级市场”模式……这些传统零售业的基本商业模式和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基于LDF: Location(位置)、Detail(细节)、Franchise(连锁化)。
而在新的商业形态里,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变成了SSS: Social(社群化)——企业与顾客不能只是交易关系,必须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关系,才能生存;Service(服务化)——传统零售的服务仅限于卖场内的便利,未来零售的服务必须提供直达家庭的服务;Supply-chain(供应链)——在渠道决定购买的阶段,供应链体现为采购的强权与压价,未来供应链则体现为对优质供应资源的争夺与供应链关系的维护。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全球商业模式革新的速度始终在加快。搜索引擎、社交媒体、O2O、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思想和商业模式的诞生,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商业模式从最早的线下实体商店,到后来的线上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电商,此番疫情进一步催热直播电商模式。
直播电商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颠覆。这不仅体现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等方面,更体现在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流量就是网民的自然访问量,是所有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传统电商需要靠其他网站引流,但是直播电商把直播过程做成内容,本身自带流量。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传递及互动。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摘编自吕本富 王静云《直播带货风靡,商业模式升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和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直播带货走样、翻车,一是因为地方官员搞形式主义,二是因为部分主播方缺少鉴别力,一味追求利益。
C.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既是疫情催生的偶然结果,也体现了新技术浪潮对基层治理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D.尽管直播带货出现虚假宣传等种种销售乱象,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民投诉被污蔑为“专业差评”以及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说明消除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需时日。
B.从线下实体商店到直播电商的发展,反映了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已从原先的位置、细节、连锁化转向社群化、服务化、供应链。
C.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D.嵌入了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的官员直播带货,优化提升行政生态和效能,增加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是政府服务的变革。
3.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营造“直播带货”的健康生态。(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题。
百无一用
意大利·卡尔维诺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斜照进街道,杂乱地照亮这条街。阳光从料想不到的缝隙里射出来,打在拥挤的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的脸上。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第一次看到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记不清他是停在那里还是往前走着,可以肯定的是,他离我越来越近,因此或者是我朝他走去,或者是他向我走来。他高大而消瘦,穿着一件浅色的雨衣,一把紧紧卷起的雨伞利落地挂在胳膊上。他的头上戴着一顶毛毡帽子,也是浅色的,帽檐又宽又圆;底下紧挨着的是眼睛,大大的、冷冷的、亮亮的,眼角带有奇怪的闪光。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根手指夹在书里,好像是为了标记那个位置似的。
很快,我感到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静止的目光打量着我,从头到脚。我立即把目光转向别处,但是每走一步,我就扫视他一眼,而每一次我都看见他离我更近,并且望着我。最后,他停在了我的面前,几乎抿着的嘴唇,正要摆出一个微笑。这个男人从衣袋里抽出一根手指,慢慢地,用它向下指着我的双脚。这时他才讲话,用一种有点儿谦卑的、极低的声音。“对不起,”他说道,“您一只鞋的鞋带开了。”
真的。鞋带的两端垂到了鞋的边缘,拖拉下来,被踩脏了。我的面颊微微地红了,嘴里嘟哝了一句“谢谢”,我俯下了身子。
在马路上停下来系鞋带是令人讨厌的,尤其是像我这样停在人行道的中间,还会被人碰到。浅色眼睛的男人低声告别后,就马上离开了。
然而命运却注定我又遇到他:还没有过去一刻钟,我就又看见他站在我面前,望着一个橱窗。那时候,一种不可解释的冲动攫住了我,我想趁他正专心地看着橱窗的时候,转过身,退回去,或者赶紧走过去,希望他没有注意到我。不,已经太晚了,这位陌生人转过身来,他看见了我,望着我,还想对我说些什么。我站在他面前,很害怕。陌生人讲话的声调更加谦卑了。“您看,”他说,“它又松开了。”
我真想消失,我什么都没有回答,弯下腰,愤怒地努力系鞋带。我耳朵里嗡嗡响,觉得周围走过并且碰撞我的人,还是上一次就碰撞我、注意我的那些人,他们低声说着嘲讽的话。不过,现在鞋带系紧了、结实了,走在路上,我既轻松又自信。这会儿,我甚至怀着一种无意识的自豪感,希望再次巧遇那个陌生人,好为自己恢复名誉。
刚刚沿着广场转了一圈,我竟发现自己离他只有几步之遥,又在那条人行道上,刚才催促我前进的自豪感突然之间被惊慌代替。陌生人看着我,脸上流露出一种遗憾的表情,他向我靠近,轻轻摇着脑袋,像是为某个不受人控制的自然事实而惋惜。
往前迈步的时候,我担心地瞟了一眼那只让我内疚的鞋子:鞋带系得又紧又结实。然而,让我沮丧的是,陌生人继续摇了一会儿脑袋,然后说道:“现在,另外一只鞋的鞋带松开了。”
这时候,我的感受就像是在噩梦中。我显露出一副反抗的怪相,用牙齿咬住嘴唇,像是不让自己发出诅咒,我又开始在街上弯下腰,暴躁地使劲系鞋带。我站起来,眼睛下面的脸颊火焰一般灼热,我低着脑袋走开了,只想要避开人们的目光。
但是那天的痛苦并没有结束:当我吃力地急急忙忙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感觉到蝴蝶结一点儿一点儿地滑开,结扣则越来越松,鞋带正在渐渐散开。刚开始,我放慢了脚步,似乎只要小心谨慎一些,就可以维持那一团不稳定的平衡了。可是我离家还很远,而鞋带的两头则已经拖在地上,这边那边地甩来甩去。于是,我走得气喘吁吁,像是在逃开疯狂的恐惧:害怕再次遇到那个男人无法逃避的目光。人们的目光似乎在我周围密集,仿佛林子里的树枝一般。我钻进了遇到的第一个门廊,躲了起来。
然而,在过道的深处,在半明半暗之中,我看见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站在那里,双手搭在紧紧卷起的雨伞的伞柄上,似乎是在等我。
我起初惊讶得张大了嘴,随即大着胆子挤出笑容,我指着松开的鞋带,想阻止他说话。
这位陌生人点点头,露出他那忧伤的表情。“是啊,”他说,“两只鞋的鞋带都开了。”
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门廊更安静而适合系鞋带了,虽然我后面的高处站着一个浅色眼睛的男人,他看着我,不放过我手指的每一个动作,而且我还感到他的目光落在我的手指中间,打乱我的动作。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现在我不再感到任何痛苦,我甚至还吹起口哨,第无数次重复着该死的系鞋带动作,不过这一次系得更结实。我很放松。
如果那个男人保持沉默,不先轻轻地咳嗽几声,有点儿犹豫不决,接着以坚定的语调一口气说出下面的话,就没事了。他说道:“对不起,您还是没有学会系鞋带。”
我满脸通红地转向他,仍然猫着腰。我舔舔嘴唇。
“您知道,”我说,“对于系鞋带,我真的不在行。也许您不相信我的话。从孩童时代开始,我就从不愿意费力学会它。我用穿靴器。对于鞋的结扣,我无能为力,我弄得乱七八糟。也许这难以置信。”
于是陌生人说了一句奇怪的话。“那么,”他说道,“您的孩子,假如您有孩子的话,您怎么教他们系鞋带呢 ”
然而最为奇怪的还是,我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给出答案,似乎我以前想过这个问题,解答过了,还把答案记下来,等待着迟早会有某个人向我提出它一样。“我的孩子们,”我说,“将从其他人那里学习怎样系鞋带。”
陌生人更为荒唐地反驳道:“假如,比如说,发生了大洪水,整个人类都消失了,您是被选中者,您以及您的孩子们将延续人类。那时怎么办 您有没有想过 您将怎样教他们打结 因为不然的话,天晓得,在人类能够打结、重新把它发明出来之前,要过去多少个世纪!”
我再也理解不了了,无论是打结的事,还是他的这番话。
“但是,”我尝试着提出异议,“为什么恰恰我应该成为被选中者,为什么恰恰是我这个连打结都不会的人呢 ”
长着浅色眼睛的男人逆光站在门口,他的表情中有些可怕的、天使一般的东西。
“为什么是我 ”他说,“所有的人都这么说。所有人鞋上部有一个结,一件他们不善于做的事情,一份把他们与其他人连接在一起的无能为力。社会依赖现在令人们之间出现这种不对称。可洪水呢 如果来了洪水,需要一条诺亚方舟呢 不是单单一个人就能完成要重新开始而需要做的那几件事。您看,您不会系鞋带,另一个人不会刨木头,又一个人还没有阅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还有一个人不会播种,如此等等。我多年以来就在寻找,请相信我,很困难,困难极了。看来人们应该手挽着手,就像盲人和瘸子一样,尽管吵架拌嘴,却不能分开行走。”
他这样说着,转身消失在街上。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直到今天我还好奇,他是一个奇怪的疯子,还是一位天使 多年以来这位天使徒劳地在人间转来转去,为的是寻找另一个诺亚。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我”遇到神秘男子,他提醒我系鞋带。直到最后 “我”发现自己其实根本不会系鞋带。
B.小说中写“我”反复遇到“那个浅色眼睛”的陌生人,陌生人反复提醒“我”鞋带开了,渲染了“我”焦虑恐惧的心理。
C.小说以“百无一用”作标题,赋予这个寓言式故事以隐喻的象征意义,启发读者去深思小说的主旨:生活小细节其实无伤大局。
D.卡尔维诺最后忍不住提醒我们,这是对诺亚方舟故事的后现代改写,卡尔维诺故意用了文体和叙事技巧为我们制造了一团迷雾。
2.试赏析画横线句子的艺术手法。(6分)
3.小说最后说“直到今天我还好奇,他是一个奇怪的疯子,还是一位天使”,你认为“长着浅色眼睛的男人”是天使还是疯子 为什么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 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日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B.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C.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D.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俎豆,古代用俎等礼器盛放豆类食物来祭祀、宴飨,俎是四脚方形青铜或木漆盘。
B.僭,超越本分,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在春秋时期尤为严重。
C.三代,是历史上夏商周三朝的统称,因三朝礼乐制度较完备,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D.服,本指衣服,引申为丧服,文中指为孔子服丧,古代服阙、服除皆指服丧期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少即有名,德才为人称道。幼小时就爱玩礼仪类游戏,还没成年就被鲁国大夫聘请为自己儿子的老师,年长后学音乐同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B.孔子为官有方,治理效果卓著。他做管理粮仓和牲畜的小官能恪尽职守;做中都宰一年,四方皆欲效法;做大司寇参与国政三个月,鲁国路不拾遗。
C.孔子一生颠沛,始终积极入世。离开鲁国十四年间虽然经常陷入窘境,犹如丧家之狗,然而却一直没有退却,坚定不移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
D.孔子晚年归鲁,潜心整理典籍。有感于周王朝礼崩乐坏而整理《书传》《礼记》,删减编定《诗经》并配乐歌唱,整理《易》卦辞,作《春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曰: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
(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柳岸风来、影树稀疏的村野风光,展现了一种闲静安居的生活情调,呼应了主题。
B.杜牧自称自己的家就像村夫居所,“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C.云容水态、啸志歌怀的自如与雨暗残灯、酒醒孤枕的孤独略显矛盾,说明诗人心底尚存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D.整首诗围绕“晚秋”精心串起,渲染自然秋意,在传统的悲秋调子里又逸出一些俊爽之气。
2.与作者的《赤壁》一诗相比,这首诗里写到的赤壁之战在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声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其中描写乐声轻细急促的句子是“ ”;描写乐声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
(2)《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是“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儒、道、佛、易______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______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人们“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 既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也是完满的表现,是循环往复的象征。这种观念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______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的感染力,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而带来的令人______的震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约而同 不偏不倚 弥散 触目惊心
B.不期而然 不偏不倚 弥漫 触目惊心
C.不约而同 一视同仁 弥散 惊心动魄
D.不期而然 一视同仁 弥漫 惊心动魄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使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充分显示
B.充分表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特色
C.使我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特色充分表现出来
D.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圆”既是完满的表现,是循环往复的象征,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
B.“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
C.“圆”既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也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
D.“圆”既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理解、构想和追求,也是完满的表现,是循环往复的象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各小题。
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提到,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又名草还丹,“①_______,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实际上,市场上售卖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②_______。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果实颜色鲜艳。香瓜茄当然不是来自五庄观,安第斯山脉的温带区域才是它的老家——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都是它的原始分布区。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③_______。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就使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戚发轫在航天精神论坛上说:“爱航天,最大的爱是爱祖国。”的确,是爱国精神引领一代代航天人不惧挑战,潜心研究,拼命实干。
材料二: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38枚金牌。每一枚金牌都融入了运动员誓死为国争光的精神,都浸满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多少日夜,多少春秋,摸爬滚打,甚至满身伤痕。对于五轮比赛三次获得满分的全红婵,“练呗”就是秘诀;对于再次成为世乒历史上第一位双圈大满贯的马龙,完全“带伤出战”就是精神……
综合上述材料内容,做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于“爱国”,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受到怎样的启发?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心,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一、
(一)答案:1.D
2.C
3.B
解析:1.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理解错误。第6 段,既能表现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表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是松竹梅现代意义的风骨,而非传统的意义的风骨。
2.C.“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错误。文章引用苏轼和林逋的典故,根据第三段末句“都是典型的例证”可知,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松竹三益友”“以梅为妻”都是把自然物人格化的典型例子。
3.A.“就能推动诗文革新”错,第4 段“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不等同于“就能推动诗文革新”。C.“是由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所决定的”错误。“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错误。个别不能代替一般,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故选B。
(二)答案:1.D; 2.C; 3. 由“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可概括出:提倡务实理念;
由“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播。”可概括出:提升主播对产品鉴别力;
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可概括出:培养专业人才;
由“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可概括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
由“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传递及互动。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可概括出:掌握新媒体社交化属性。 ;
解析:1.D.“尽管直播带货出现虚假宣传等种种销售乱象,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错误。由材料一“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可知,这种融入新技术的直播带货,可给容错空间,但不能给种种销售乱象以容错空间。故选D。
2.C.“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错误。由“但是直播电商把直播过程做成内容,本身自带流量。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以及“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传递及互动。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可知,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本就是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的特点,而非由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所致。故选C。
3. 结合“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可概括出:提倡务实理念;结合“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播”分析可概括出:提升主播方产品鉴别力;结合“今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分析可概括出:培养专业人才;结合“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分析可概括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结合“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分析可概括出:掌握新媒体社交化属性。
(三)答案:1.C
2.①细节刻画,“急急忙忙”“渐渐散开”“小心谨慎”“甩来甩去”“气喘吁吁”等细节,突出丁“我”小心谨慎走路鞋带仍然松开的现实以及害怕再遇到那位陌生人的恐惧痛苦;②运用比喻,写“众人的目光”像“林子里的树枝一般”,突出聚焦“我”的人之多及“我”内心的惶恐;③心理描写,交代“我”匆忙、小心谨慎走路及害怕恐惧的原因,并为下文的再次遇见蓄势。
3.我认为他是天使。①他一心寻找能拯救人类的诺亚,看似杞人忧天,百无一用,但能启发读者对现存的一些体制机制的思考;②他象征有能力者,为人类社会的命运而担忧。小说试图质疑社会总是依赖有能力与无能者的搭配模式;③散开的鞋结象征着人们“不善于做的事情”,而他能站在未来的视角试图将人们团结成整体;④“我”象征无能者,“我”怕遇见那个陌生人的惶恐痛苦,隐喻个体生存总在他人视域之中,不得自由的焦虑如影随形,他是我生命思考的引领者。
解析:1.“生活小细节其实无伤大局”错误,神秘男子是在人类社会命运担忧,我是依赖有能力与无能者的形象。(“百无一用”是对“后人类”境况的一种描述,这并不是说每一个人类个体都一无是处,而是说在后现代景观中,没有一个人可堪“诺亚”的大任,人们身上已经完全失掉了“诺亚”甚至是传统小说中的“鲁滨逊”身上的那种神话性或是神性。所有人的鞋上都有一个系不起来的鞋带,而正是这种无能为力将所有人联结在一起,经过“祛魅”的“后人类”能且仅能以共同体的形态在某一天一同覆灭,不再会有某个具有神性的个体能单独获得救赎。)
3.本题考查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主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探究时一定要抓住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切勿架空分析。解读时,要抓住文末“多年以来这位天使徒劳地在人间转来转去,为的是寻找另一个诺亚”一句,及“所有人鞋上都有一个结,一件他们不善于做的事情,一份把他们与其他人连接在一起的无能为力。社会依赖现今人们之间的这种不对称”等句,作具体分析即可。
二、
(一)答案:1.B
2.A
3.A
4.(1)孔子说:“我的理想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靠着什么让后人认识了解自己呢?”
(2)前往移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安家的孔子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也”是判断句式,“也”放在句末表语气,所以在“也”后断句,排除A;“围孔子于野”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不得行”的意思是,“不能行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译文:陈、蔡两国的大夫谋划说:“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那么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故选B。
2.俎和豆,都是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祭祀的礼器。
3.原文并没有说被鲁国大夫聘请。
4.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在幼年时玩游戏,常常摆设起各种祭器,学做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孔子十七岁时,鲁国大夫孟釐子病重将要死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如今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难道他不就是贤达的人吗?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长大后,孔子曾经做过季孙氏家的小官,管理仓库,出入的东西都称量公平;曾经做过管理畜牧的小官,养的牲畜肥壮繁多。鲁国动乱了,孔子就到了齐国。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音乐,听到了《韶》乐,学习它,三个月连肉味都尝不出来,齐国人都称赞他。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中都率,一年之后,各地都来效法治理之法。孔子由大司寇代理相国政务,参与国家政事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最终不能任用孔子。孔子只好离开鲁国。孔子到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魑想杀孔子,就砍倒了那棵大树。孔子只得离开。有弟子说:“应该快速离开!”孔子说:“上天赋予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魑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来到郑国,和他的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站在郑国的东门口。有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憔悴颓丧像一只丧家狗。”子贡如实告诉孔子。孔子欣然地笑起来说:“对啊!对啊!”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楚国就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现今楚国是个大国,前来聘请孔子,那么陈国蔡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发动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不能够行动,断绝了粮食。随从人员都饿病了,没有一人能起来,孔子却讲诵诗、弹琴唱歌不停止。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个年头才返回到鲁国。孔子的时代,周王朝已经衰弱,礼崩乐坏,《诗》《书》残缺,孔子追溯探究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依次编订《书传》,所以《书传》《礼记》都是通过孔子传授下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时,删掉重复的,选出那些可以用于礼仪教化上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孔子都配乐歌唱它。孔子晚年喜爱《周易》,给《彖》《系》《象》《说卦》《文言》等卦辞做了序文。孔子说:“我的主张不能推行,我用什么东西留给后世呢?”他就凭着鲁国史官的记载编写了《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教育,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服丧三年。前往移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安家的孔子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去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
(二)答案:1.B
2.《赤壁》通过赤壁之战的史实和对周瑜的评论寄寓吊古之意,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本诗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典故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垂钓进行对比,借典故表达诗人获得超脱世事的觉醒心态、观照人生的审美眼光。
解析:1.“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理解有误。此句中更多的是幽默自得之意。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赤壁》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所以通过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从而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通过赤壁之战的史实和对周瑜的评论从而寄寓吊古之意。②本诗尾联“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写到赤壁,意为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言外之意是我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如今被排挤到黄州,不得不逍遥于山水林泉之间,与樵夫渔翁为伴了。昔日英雄而今安在,往日壮志而今难酬。一声喟然长叹,将诗人不得意的情怀婉转深沉地倾诉出来从而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且通过运用赤壁之战的典故,也表达对当年英雄雄心的赞美,及诗人获得超脱世事的觉醒心态、观照自己人生感叹。
(三)答案:1.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三、
(一)答案:1.A
2.D
3.B
解析:1.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不期而然:即不期然而然,没有料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儒、道、佛、易家都把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故“不约而同”最为恰当。不偏不倚:指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或中立。也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标。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儒家的中庸是一种强调折中的思想,故“不偏不倚”最为恰当。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性,故“弥散”最为恰当。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悲剧给人带来的震撼与内心的震动,故“触目惊心”最为恰当。本题应依次填入“不约而同”“不偏不倚”“弥散”“触目惊心”,与A项相符。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2.根据前文“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可知,此处应强调《窦娥冤》的悲剧性之强,故排除B、C项;A项句子的重心在“充分显示”,不在“冤屈之大、痛苦之深”,故排除A项。与D项相符。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3.原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完满的表现”和“循环往复的象征”搭配不当;“‘圆’既是……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也是……象征”语序不当。应改为“‘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A项,搭配不当。“完满的表现”和“循环往复的象征”搭配不当。选项修改不恰当。B项,选项修改最恰当。C项,语序不当。“‘圆’既是……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也是……象征”语序不当。选项修改不恰当。D项,语序不当。“‘圆’既是……一种理解、构想和追求,也是……象征”语序不当;“理解、构想和追求”语序不当。选项修改不恰当。本题要求选择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二)答案:1.①果子的模样
②都是茄科植物
③都能生长
2.①人参果的名称来自《西游记》。②香瓜茄是茄科植物。③香瓜茄不挑剔生长环境。
解析:1.①从后文“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找出所写句子的主体,是什么“就如”?后文介绍人参果的外形,自然是想到“人生果的外形(样子、模样)”;答案为什么写成“果子的模样”呢?从后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人生果可以与下文对说法对应,写为“果子”,更显“语意连贯”“表述逻辑严密”。填写句子,尽量要既“瞻前”,又“顾后”,追求最完美、高度契合语境的表达;②前文有“它同……一样”的表达,可选用“都是……”的句子结构。后文中有“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这些茄科植物”所指的,必定在上句子得到照应。此填写不难,顺文章自然推出。③前文“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还有“从…到…”的生长环境介绍,画线句前后文都出现了“生长”这一关键词便能得出答案“都能生长”。当然,用上“生长”一词更合语境,不用,意思表达对也未尝不可,如“都能见其身影”也不错。
2.从“名称由来”“植物门类”“生长环境”三个方面思考,抓住核心信息,语意完整,语言流畅,字数不超标,意思对即可。另外,审题很重要,一是12个字的限制,一是要写成单句。不少学生没看到单句要求。
四、答案:
立鸿鹄之志,助国家盛昌
神舟载人飞船和核心舱实现自主快速对接,奥运健儿东京夺冠……一项项成就展现了大囯风范,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以及体育健儿的赤诚之心。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当立鸿鹄之志,助国之盛昌。
立鸿鹄之志,成大事业,是我们青年人价值取向永恒的银白底色。
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只为将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为了中华之崛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心系国家安危,以助力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为己任。最终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他们的未来,更是我们当代青年、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吾辈自当立鸿鹄之志,埋头赶路,助力国家盛昌。
立鸿鹄之志,志在四方,是我们广大青年奋斗拼捶不变的赤红基调。
且看华罗庚“初生牛犊不怕虎”,向苏家驹挑战,步入清华大学数学系,陈景润立志成才,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他们为祖国数学学科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热;还有帮贫困女孩圆梦的张桂梅校长,第—时间进驻武汉、为疫苗硏发“白头”的陈薇院士,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周承钰;以一身精湛的数控操作加工技艺,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保驾护航、潜心钻研技术的大国工匠韩利萍;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青年人应当修行正道,心系众生,以国之前途为己任,在时代的变化中一展抱负。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立鸿鹄之志,九死不悔,是青年人实现志向璀璨的亮金标志。
汗青之上,中国从来不缺丹心报国的英雄志士。这是文化,是榜样对后人的激励。我们青春之歌是爱国激情,是天下担当。疫情当前,原来的“95后”已经长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怀揣激情和使命,用责任和热血披荆斩棘,“这次换我来”已经成了最动听的语言;疫情当前,不顾自身安危毅然逆行,他们用行动证明最美丽的青春是以身许国,身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当有此血性与豪情,护卫这一方山河无恙。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我们青年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应拿岀十二分的热忱,不忘初心,不怕牺牲,携手共铸一个崭新、明亮的天地,助力祖国昌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作为一名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我们正处时期,有着来自生命本性的冲劲,将国家命运与自身未来相结合,是我们的重任,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不负青春,强我国家,是我们的职责。
愿我们青年人在青春之路上都能够追寻本心,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青春之椽笔,书盛世之华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