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古希腊有一个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他在《论衡·效力篇》中说:“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引钩,使之自举,不能离地。”(大意是力气再大的人,自己也不能把自己举起来)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真不知道是他双手拔山的力大,还是他双脚蹬地的力大.
缺少支点就撬不起地球;大力士不能自举;若双手拔山,必“脚踏实地”,这些都向我们显示了一个道理: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同时存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3、力的大小:通过测力计(弹簧秤)测量。4、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力的矢量性: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1、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2、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和受力物同时存在、同时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觉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所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球拍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外力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C.物体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
D.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力的图示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1、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AB5NF=20N4、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作力的图示步骤:
a. 选取合适的标度;
b.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标出刻度;
c. 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归纳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1)、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2、大小:可由弹簧秤测定?G = mg
g = 9.8m/s2 3、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G等
效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在物体上重心不在物体上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还与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 悬挂法--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5、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首先计算出书的重力,再结合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明确方向及标度即可作图。
书的重力为G=mg=6 N,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也为6 N,作用在书上。
取0.5 cm长的线段表示2 N,则沿力的作用点向上作出1.5 cm长的有向线段即可作出力的图示,如图3-1-2甲所示;这个支持力的示意图,如图3-1-2乙所示。6、 如图3-1-1所示,桌面上有质量为600 g的书,用图示法表示出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并作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取g=10 N/kg)如图3-1-2所示图3-1-1图3-1-27、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跳高姿势的变化是不断刷新跳高成绩的关键之一,请你谈一谈背越式跳高与跨越式跳高相比有什么优点.
答案:运动员采用跨越式跳高在跃过横杆的一瞬间,双腿及上身(包括头、双臂)均在横杆之上,其总体重心就高于横杆所在高度,而采用背跃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身体腰部跃过横杆瞬间,其总体重心略低于横杆高度,故采用背跃式跳时,运动员重心升高量较小,容易跃过更高的高度,故现在普遍采用背跃式跳高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