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7 10:5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蛔虫、鼠妇、水蛭分别属于(  )
A. 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 D. 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 蜥蜴 B. 娃娃鱼 C. 鳄鱼 D. 海龟
观察蚯蚓时,要经常往其身体上滴水。原因是(  )
A. 减少蚯蚓运动的阻力 B. 蚯蚓的生活需要水
C.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D. 便于区分蚯蚓的环状体节
下列属于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A. 两侧对称 B. 背腹扁平 C. 体表有角质层 D. 有口无肛门
青蛙幼体的呼吸的器官是(  )
A. 肺 B. 鳃 C. 肺和皮肤 D. 鳃和肺
人若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就很可能被感染血吸虫病。那么血吸虫、钉螺所属的动物类群分别是(  )
A. 腔肠动物、环节动物 B. 扁形动物、节肢动物
C. 线形动物、扁形动物 D. 扁形动物、软体动物
白蚁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  )
A. 觅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防御行为 D. 生殖行为
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 运动方式 适应的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猎豹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鲫鱼 游泳 水中 鳍 需要
鹰 飞行 空中 翼 需要
A.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
B. 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C.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D. 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
A. 防御行为和觅食行为 B. 领域行为和觅食行为
C. 繁殖行为和繁殖行为 D. 领域行为和繁殖行为
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的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中猩猩钓食蚂蚁,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B.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
C. 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D. 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  )
A. 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B. 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C. 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 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
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
A. 菌落较大,呈绒毛状
B. 菌落较小,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C. 菌落较小,呈青绿色
D. 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发酵技术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食品的制造中没有利用发酵技术的是(  )
A. 果脯 B. 酱油 C. 腐乳 D. 泡菜
腐烂的水果会散发出酒味,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酒精
B.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D. 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酒精
1958年,我国著名医学家余贺,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下列关于噬菌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体内 B. 噬菌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C.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 D. 噬菌体是一种病毒
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由细胞构成
B. 病毒繁殖能力强,能独立繁殖后代
C. 病毒与细菌相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D. 病毒在基因工程中能携带某些动植物的基因进入正常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霉菌的直立菌丝,看到顶端有帚状结构,每一分枝上有成串孢子,这个霉菌是(  )
A. 青霉 B. 酵母菌 C. 曲霉 D. 黄曲霉
金丝猴、朱鹮、水杉、长臂猿、珙桐都是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如果把水杉和珙桐分成一类,将金丝猴、朱鹮、长臂猿分成一类,这样进行划分的分类等级单位是(  )
A. 界 B. 门 C. 纲 D. 种
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
B.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 子实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
B. 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C. 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D. 自然保护区是“物种的种质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______]______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______]______。此外,关节中还含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的滑液存在于[______]______。
(2)图乙中屈肘动作,必须在 ______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当你进行引体向上时,上臂肱二头肌所处的状态是 ______。
(3)骨骼肌靠 ______附着在骨头上。
(4)图丙为青少年多发的脱臼现象,表现为 ______从 ______里滑脱出来,造成肘部损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可以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如图是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类动物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______中的毛细血管。
(2)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______(填字母)类动物。
(3)A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鱗片或甲; ______;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 ______。
(4)E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为 ______,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同时该类动物的牙齿出现了 ______的分化,从而提高了该类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野生植物2540多种,野生动物364种,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2018年首次在保护区内拍摄到野生大白鹭,实属罕见,由此可见,该保护区的建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图示为自然保护区内部分物质循环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分析作答:
(1)图中所示过程③是由 ______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完成的,这类生物的细胞与水藻细胞相比较,体内没有 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 ______,______都分节。
(3)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它的呼吸方式与题中东北虎、梅花鹿这些动物相比有 ______辅助肺呼吸。
(4)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区内生物丰富,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上是 ______的多样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盛入肉汤后分别连接好,用酒精灯加热,沸腾15分钟后,将甲、乙装置放在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4℃)。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腐败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
(3)甲、乙两装置对照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
(4)甲、丙两装置构成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
(6)兴趣小组的实验,其实蕴含了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你还知道哪些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呢?(至少写出两种)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蛔虫的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鼠妇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水蛭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A。
(1)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2)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如水蛭、沙蚕、蚯蚓。
(3)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答案】B
【解析】解:ACD、蜥蜴、鳄鱼和海龟的特点是: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产卵,卵外有卵壳保护,属于爬行动物。ACD不符合题意。
B、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知道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故选:C。
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表完成的。
4.【答案】D
【解析】解:A、腔肠动物的身体辐射对称,A错误;
B、腔肠动物身体呈圆筒形;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的特征,B错误;
C、腔肠动物的体表有刺细胞,用于捕食和防御敌害,C错误;
D、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D正确。
故选:D。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表有刺细胞,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即可解答。
5.【答案】B
【解析】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蝌蚪属于青蛙的幼体,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故选:B。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本题考查了蝌蚪的呼吸器官,青蛙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6.【答案】D
【解析】解:血吸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钉螺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D。
(1)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3)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4)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5)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
理解动物各个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白蚁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表明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B。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8.【答案】B
【解析】解:A、从表中可看出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如;鱼用鳍游泳,运动器官就是鳍,不符合题意。
B、从表中不能看出运动速度的快慢,故符合题意。
C、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器官也不同,从表中可看出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故不符合题意。
D、从表中还看出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如:鹰用翼在空中飞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9.【答案】C
【解析】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C。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此题可从繁殖行为的概念来分析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的繁殖行为的概念。
10.【答案】D
【解析】解:A、从获得途径上来看,a中猩猩钓食蚂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因此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属于先天性行为,而acd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c和d比较,d动物高等,它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C正确。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错误。
故选:D。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1.【答案】A
【解析】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解答时从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切入。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2.【答案】D
【解析】解:真菌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因此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故选:D。
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菌落的概念和特点。
13.【答案】A
【解析】解:A、果脯不是发酵食品,没有运用发酵技术;
BC、制作酱油和腐乳要用到霉菌发酵,运用了发酵技术;
D、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发酵,运用了发酵技术;
故选:A。
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发酵技术。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14.【答案】B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
故选:B。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把糖类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果糖,产生了酒精。
关键点: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5.【答案】B
【解析】解:A、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体内,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A正确;
B、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B错误;
C、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C正确;
D、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D正确。
故选: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
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
16.【答案】B
【解析】解:AC、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错误。
B、病毒繁殖能力强,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正确。
D、病毒体内有遗传物质,在基因工程中能携带外源基因进入正常细胞,错误。
故选:B。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病毒繁殖能力强,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病毒的结构特点。
17.【答案】A
【解析】解:曲霉和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其中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而曲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放射状的结构,都靠孢子来繁殖后代,而青霉的孢子成扫帚状。
故选:A。
真菌的少数个体微小,多数形体较大,但形态各异,靠孢子来繁殖后代,青霉菌的孢子呈扫帚状.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青霉菌的孢子呈扫帚状.
18.【答案】A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水杉和珙桐属于植物,因此将它们分成一类,金丝猴、朱鸚和长臂猿属于动物,因此将它们分成另一类,这两类区别很大,分别属于不同的界,所以这样进行划分的分类等级单位是界。
故选:A。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熟练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A错误。
B、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错误。
C、蘑菇能产生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菌丝形成子实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C正确。
D、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由于真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D错误。
故选:C。
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蘑菇属于真菌,熟记真菌结构特点。
20.【答案】D
【解析】解:A、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A正确。
B、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B正确。
C、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C正确。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是迁地保护,D错误。
故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措施,明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21.【答案】⑤ 关节囊 ② 关节软骨 ⑥ 关节腔 神经 收缩 肌腱 关节头 关节窝
【解析】解:(1)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进行引体向上时,是屈肘动作,上臂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3)骨骼肌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肌腱两部分构成,靠肌腱附着在骨头上。
(4)若运动过猛或不慎,①关节头从③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叫做脱臼。
故答案为:(1)⑤关节囊;②关节软骨;⑥关节腔。
(2)神经;收缩。
(3)肌腱。
(4)关节头;关节窝。
观图可知:甲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关节面,⑤关节囊,⑥关节腔。
熟练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理解不同的运动情况下肌肉所处的不同的状态。
22.【答案】鳃丝 DE 用肺呼吸 坚韧的卵壳 胎生哺乳 门齿、臼齿
【解析】解:(1)B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用鳃呼吸,气体交换的部位是鳃丝中的毛细血管。
(2)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D麻雀是鸟类,E家兔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
(3)A扬子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为胎生哺乳。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所以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肉食性动物如狼等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而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
故答案为:
(1)鳃丝
(2)DE
(3)用肺呼吸;坚韧的卵壳
(4)胎生哺乳;门齿、臼齿
观图可知:A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B鱼属于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麻雀属于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据此解答。
对以上动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并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细菌、真菌 叶绿体 外骨骼 足 气囊 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
【解析】解:(1)图中所示过程③是由细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完成的,这类生物的细胞与水藻细胞相比较,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足都分节。
(3)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它的呼吸方式与题中东北虎、梅花鹿这些动物相比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区内生物丰富,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
(2)外骨骼;足。
(3)气囊。
(4)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
24.【答案】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B 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温度 温度较低,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高温加热
【解析】解:(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
(2)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汤中,会使肉汤腐败变质;乙瓶的瓶颈弯曲,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乙瓶中的肉汤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3)上述实验说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将甲装置放在25℃的室温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内.甲、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唯一变量是温度。
(5)通过设置温度这一变量,得出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6)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可以抑制其生长和繁殖,高温则能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从而利于食品的保存.据此可知,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高温加热的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故答案为:
(1)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2)B
(3)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温度
(5)温度较低,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6)高温加热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以及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