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7 11:3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存在的科学家是列文虎克
B. 在发霉的橘子皮上,用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菌落
C.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作为分解者
夏天,我们将未吃完的回锅肉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其目的主要是(  )
A. 保持口感,让菜不变味 B. 不让肉里的营养流失
C. 防止肉里水分蒸发掉 D. 抑制细菌繁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菌的生殖方式一般是分裂生殖
B. 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C.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
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下列哪项不是细菌和真菌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  )
A. 充足的阳光 B. 适宜的温度
C. 一定的生存空间 D. 水和营养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
B. 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合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
C. 用糯米制作甜酒是利用乳酸菌发酵
D.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在生物学上称为共生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利用了细胞的多样性
C.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目前愈来愈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被破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B. 山上、山下的生物种类不同主要是受土壤环境的影响
C.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片森林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C. 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视野范围、亮度、物像数目与总放大倍数成反比
B.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 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D. 当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用纸巾擦,除去污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避免细胞死亡
B. 植物细胞中,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叶绿体
C. 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
D. 细胞膜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或植物器官的是(  )
A. 一试管血液 B. 一颗心脏 C. 一块洋葱表皮 D. 一块皮下脂肪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结构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没有在休眠期
B. 植株生长主要需要水、空气和阳光
C. 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伸长区的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的不断分裂的缘故
D. 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关于被子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B. 胚珠发育成种子
C. 猕猴桃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造成猕猴桃减产,主要是传粉不足
D. 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害虫造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根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
B. 移栽植物时应带土移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C. 筛管是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
D.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呼吸作用
B.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C.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 绿色植物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大棚内烧煤球炉,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
B. 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抑制根部的呼吸作用
C.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 无土栽培植物时,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 B.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C. 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D. 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
下列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来自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的原料与呼吸作用的产物是相同的
C. 光合作用进行时,呼吸作用就停止了
D. 呼吸作用所放出的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谈生态文明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下列有关森林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B.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影响其他生物生存
D.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0.0分)
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是:配制培养基、灭菌冷却、______、恒温培养。 ______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潮湿的粮食堆为真菌提供了生活必须的 ______和有机营养,所以易生霉菌。霉菌与动植物细胞都有 ______,都属于真核生物。
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面包或馒头的真菌主要是 ______。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______组成。
生活在大草原上的野兔以嫩草为食,狐狸有时会捕食野兔,写出食物链:______。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______。
番茄用开水烫过后可以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 ______组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如果室内光线较暗,应该用 ______调节对光。
玻璃瓶中装有半瓶萌发的种子,然后盖上橡皮塞,24h后,用燃着的蜡烛放进玻璃瓶中,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瓶中的 ______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种子萌发长出幼苗后种子瘪了,因为种子内的 ______大量地被分解了,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关。
绿色植物是制造氧气的“大工厂”,这个工厂的“车间”是______;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动力来自______。
植物体内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 ______来完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回答:
(1)请将图中部分实验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______。
(2)步骤A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______。
(3)步骤B中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 ______作用。
(4)步骤C中,把用清水漂洗过的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展开,向叶片滴加碘液。结果是叶片见光部分变成 ______色。这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一共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A正确。
B、在发霉的橘子皮上,生长的是霉菌,霉菌较小,单个的肉眼不能看到,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菌落。B正确。
C、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大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靠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吸取有机养料的细菌就是分解者。D正确。
故选:C。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如图所示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熟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重要一点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可结合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来理解记忆。
2.【答案】D
【解析】解: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数量少,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因此,“夏天,人们常常把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抑制细菌繁殖。
故选:D。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3.【答案】B
【解析】解:A、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正确。
B、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甲烷菌。当温度很高时如500度,就会把细菌、真菌杀死,因此细菌和真菌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不能独立生活,营寄生生活,正确。
故选:B。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2、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明白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甲烷菌。
故选:A。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
5.【答案】C
【解析】解:A、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正确。
B、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夏天温度适宜,利于腐生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正确。
C、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错误。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正确。
故选:C。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酒曲,酒曲中含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及一些酶。
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了解微生物生活的条件。
6.【答案】B
【解析】解:A、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所以,“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错误。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确。
D、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森林的污染和改变,正确。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
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7.【答案】B
【解析】解:A、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正确。
B、山上、山下的生物种类不同主要是受气温环境的影响,错误。
C、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正确。
故选:B。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能量的流动特点。
8.【答案】C
【解析】解:A、农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B正确。
C、生物生活的环境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既有非生物因素,也有生物因素,C错误。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C。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A、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则视野中看到的范围越小,看到物像的数目越少,视野光线越暗,即视野范围、亮度、物像数目与总放大倍数成反比,A正确。
B、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B正确。
C、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C正确。
D、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D错误。
故选:D。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错误。
B、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正确。
C、细胞核含遗传物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正确。
D、细胞膜是保证细胞正常生活的一道屏障,它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正确。
故选:A。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
(2)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细胞核含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4)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学习生物细胞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牢记掌握。
11.【答案】B
【解析】解:A、血液是流动的结缔组织。
B、一颗心脏,心脏属于器官。
C、一块洋葱表皮,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D、皮下脂肪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B。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解答即可。
掌握器官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A正确。
B、任何生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和营养,其中有机物是主要的,B错误。
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C正确。
D、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B。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可。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根尖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B、被子植物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AB正确。
C、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影响传粉,降低产量,因此猕猴桃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造成猕猴桃减产,主要是传粉不足,C正确。
D、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一朵花发育成果实必须经历传粉、受精两个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
B、移栽植物时应带土移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B正确。
C、导管是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筛管是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主要结构,C错误。
D、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D正确。
故选:C。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可。
掌握根尖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 C合题意。
故选:C。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
关键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16.【答案】C
【解析】解:A、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呼吸作用,A正确。
B、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以下,呼吸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当温度过高时,由于酶遭到不可逆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呼吸作用就停止,B正确。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错误。
D、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D正确。
故选:C。
(1)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影响植物何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
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大棚内烧煤球炉,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A正确。
B、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B错误。
C、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C正确。
D、无土栽培植物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18.【答案】A
【解析】解:A、光合作用不能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无机盐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A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B正确;
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C正确;
D、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最好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我们的生活中。金鱼缸要放置在温暖向阳的环境中。
19.【答案】C
【解析】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A、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由上图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
C、植物体的每个细胞均要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进行时,呼吸作用也能进行,C错误。
D、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所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表面看起来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矛盾。
20.【答案】D
【解析】解:A、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有光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A错误;
B、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它制造的有机物可以建造自身细胞,为自身提供物质和能量,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水循环,C错误;
D、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D。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1.【答案】接种 芽孢
【解析】解: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是:配制培养基、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的环境。
故答案为:接种;芽孢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水分 细胞核
【解析】解:真菌生存的一般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潮湿的粮食堆为真菌提供了生活必须的水分和有机营养,所以易生霉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霉菌与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故答案为:水分;细胞核
真菌生存的一般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掌握真菌的结构及生活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酵母菌 遗传物质
【解析】解: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能够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可用于酿酒和制作面包。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酵母菌;遗传物质。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24.【答案】草→野兔→狐狸 草、狐狸
【解析】解: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由题意可知,野兔取食草,而野兔被狐狸吃,所以食物链为:草→野兔→狐狸。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因此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狐狸等。
故答案为:草→野兔→狐狸;草、狐狸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本题涉及生态因素的概念以及食物链的书写等知识,较为基础。
25.【答案】保护 凹面镜
【解析】解:番茄用开水烫过后可以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如果室内光线较暗,应该用凹面镜调节对光。
故答案为:
保护;凹面镜。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掌握植物组织的功能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氧气 有机物
【解析】解:蜡烛熄灭表明玻璃瓶中没有氧气,是因为玻璃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了,因此蜡烛熄灭。
呼吸作用是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种子萌发长出幼苗后种子瘪了,是因为种子内的有机物大量地被分解了。
故答案为:氧气;有机物
明确呼吸作用的概念,知道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27.【答案】叶绿体 太阳能(光能)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叶绿体相当于生产东西的“机器”。而叶绿体存在于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所以一个个的叶肉细胞就相当于一个个的“车间”。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故答案为:叶绿体;太阳能(光能)。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多种多样,注意知识的灵活应用。
28.【答案】气孔
【解析】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因此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气孔。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据此解答。
蒸腾作用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29.【答案】BAC 溶解叶绿素 对照 蓝 淀粉
【解析】解:(1)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图中A表示脱色、B表示选叶遮光、光照,C表示加碘,可见正确顺序是BAC。
(2)A步骤中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3)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的目的是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4)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1)BAC
(2)溶解叶绿素
(3)对照
(4)蓝;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