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平乡二中八年级(上)段考生物试卷(三)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分别将饱满和干瘪的玉米籽粒纵切,在剖面滴加碘液后,发现饱满籽粒变成蓝色的面积比干瘪籽粒的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玉米籽粒有一片子叶
B. 变成蓝色的部位含有淀粉
C. 干瘪籽粒发育过程中未形成胚乳
D. 饱满籽粒在适宜环境中不一定能萌发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地球后,为使搭载的牧草种子顺利萌发,实验室环境调节器首先发出的“指令”是( )
A. 给予水分 B. 给予光照 C. 添加营养液 D. 添加激素
如图是叶芽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芽逐渐生长发育为花
B. 分生区属于保护组织
C. 叶原基会发育为侧芽
D. 幼叶包着芽轴,保护着生长点
为探究含氮无机盐对绿色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生物社团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表中未列出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大豆请(株) 栽培 叶片的生长情况
甲 50 用完全营养液 叶片正常
乙 50 用缺魚营养液 叶片正常
A. 该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 甲组的作用是作对照
C. 实验的变量是叶片是否发黄
D. 实验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氦无机盐
袁隆平院士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 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 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 加快蒸腾作用
D. 叶片互不遮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下列有关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孔分布于叶肉细胞之间 B. 叶脉内有运输无机盐的筛管
C. 叶片的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 D. 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甜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中的栽培种,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在甜瓜生长期,甲、乙两地的气温如表,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原因是( )
平均气温(℃)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A. 甲地白天呼吸作用比乙地弱 B. 甲地夜间呼吸作用比乙地弱
C. 甲、乙两地呼吸作用时间不同 D. 甲、乙两地光合作用时间不同
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较大,这是因为( )
A. 森林的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较多
B. 森林的蒸腾作用使大气的湿度增大
C. 森林的光合作用旺盛,利用的水分多
D. 森林的运输作用强,水分被运输到大气中
下列关于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B. 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C. 骨髓只存在于骨髓腔中
D.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附着方式的是( )
A. B.
C. D.
升旗仪式上,同学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向国旗敬礼。下列关于敬礼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D.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坐位体前屈是大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如图,受试对象两臂和手伸直,膝盖不能弯曲,两手五指并拢,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不得有突然前推动作),直到不能继续前推时为止。下列有关坐位体前屈动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 需要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C. 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 D. 骨起到枢纽作用
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成语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 虎背熊腰 B. 飞蛾扑火 C. 贼眉鼠眼 D. 尖嘴猴腮
一只雄海象进入另一只雄海象的领地,两只雄海象为争夺这一片领地,发生激烈打斗,最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 C. 攻击行为 D. 繁殖行为
某动物园中的一只乌鸦能够弯曲铁丝,从缝腺中勾取食物。下列关于这只乌鸦这种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B. 能够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C. 其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D. 使乌鸦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0分)
2021年4月28日,第二届北京国际花园节在北京世园公园盛大开幕,活动中展出了百余种花卉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品牌成分(ug/mL) 钾肥 氮肥 磷肥 镁肥 铁肥 锰肥
A 560 2600 200 247 89 15
B 238 2789 185 500 78 30
C 580 1867 136 246 68 25
(1)如图所示细胞位于根尖的 ______,其细胞表面积大,并且细胞质中具有大的 ______,这些特点与根的吸收功能相适应。此外,该细胞所在区域的上部还形成了中空的 ______,适于运输水分。
(2)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对于不同种类的花卉,园区工作人员浇水的量是 ______(选填“相同的”或“不同的”)。
(3)小华同学从花园节购买了花卉种子准备在家里进行水培。在网上选择营养液的时候,发现了A、B、C三个品牌的营养液,主要成分如右表所示。由表可知,植物所需量最大的无机盐成分是 ______;镁元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由此推断营养液中的镁元素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 ______(填气体名称)。
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在C处上下两面遮盖,移到光下几小时后,再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
(1)经过酒精脱色后,叶片变成了 ______ 色。
(2)滴加碘液后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处不变蓝, ______ 处不变蓝, ______ 处变蓝了。
(3)叶片的A处和 ______ 处(填字母)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说明 ______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4)叶片的B处和 ______ 处(填字母)也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说明 ______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由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该病常见于网球运动员。
(1)挥臂时,骨骼肌受到刺激而 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牵动 ______绕关节活动,以完成该动作。
(2)肘关节周围包裹着关节囊,关节囊内壁能分泌 ______,增强关节的 ______(选填“灵活性”或“牢固性”)。
(3)据图可知,频繁的伸缩和摩擦会造成伸肌的 ______(填结构名称)撕裂损伤,产生疼痛。
(4)以下从业者容易患上网球肘的是 ______(多选)。
A.羽毛球运动员
B.足球运动员
C.中餐厨师
D.撒运工
(5)请根据网球肘的成因,为处于治疗康复阶段的网球肘患者提出一条合理可行的建议: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他们随机选取A、B、C、D四只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如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25 89.50 64.75 49.00 35.00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这属于 ______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______行为。
(2)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 ______,这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多次实验得以 ______(选填“强化”或“弱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原因是 ______。
(4)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请推测,小鼠 ______(填字母)获取食物的能力可能最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这说明动物越 ______(选填“高等”或“低等”),学习能力越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一粒玉米籽粒只有一片子叶组成,因此属于单子叶植物,A正确。
B、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变成蓝色的部分含有淀粉,B正确。
C、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干瘪的玉米籽粒也有胚乳,只是营养物质很少而已,C错误。
D、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既有外界条件也有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C。
(1)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据此分析解答。
此题的知识点较多,明确玉米种子的结构。
2.【答案】A
【解析】解: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为使这些种子在登陆后萌发,地面控制中心首先需要发送的指令是给予水分。
故选:A。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答案】D
【解析】解:A、叶芽逐渐生长发育为枝条,错误。
B、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错误。
C、叶原基会发育为侧芽,正确。
D、幼叶将来发育成叶,错误。
故选:D。
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将芽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分清叶芽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的原则,A正确。
BC、本实验探究了含氮的无机盐对绿色植物生长的影响,唯一变量是含氮元素的无机盐,表中未列出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故本实验是对照实验,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B正确、C错误。
D、由题表中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结论是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5.【答案】D
【解析】解:A、叶片直、窄、厚这些结构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呼吸的快慢与叶片的气孔的数目有关。
B、水稻要进行光合作用,原料中有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会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水稻生长,且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气孔有关。
C、叶片直、窄、厚不利用蒸腾作用的进行。故不符合题意。
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便于水稻叶片接受更多的阳光,光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动力,这样有效地增加光合作用的功效,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
故选:D。
叶片直、窄、厚有利于阳光照射,两面受光使叶片接受更多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大优点。
叶片的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6.【答案】D
【解析】解:A、气孔分布在叶片的表皮,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A错误。
B、叶脉中含有输导组织,如导管能运输水分、筛管能运输有机物,B错误。
C、叶片的表皮是一层细胞组成,C错误。
D、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和表皮组成,D正确。
故选:D。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据此回答。
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可解答。
7.【答案】B
【解析】解:甲乙两地白天的气温一样,两地甜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差不多。到了夜间,甲地气温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多;而乙地气温高,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积累的少。因此,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要高。可见B正确。
故选:B。
分析资料中的条件,既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夜间温度。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程度不相同,即甜瓜的甜度不一样。
解题的关键点要明确:造成两地的甜瓜的甜度不同的原因是两地夜间的温度不同:甲地夜间温度低,消耗有机物少,乙地夜间温度高,消耗的有机物多。
8.【答案】B
【解析】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故选:B。
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9.【答案】C
【解析】解:A、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A正确。
B、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B正确。
C、骨髓是存在于骨松质间隙和长骨髓腔内的一种富含血液的软结缔组织,人体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C错误。
D、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故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D正确。
故选:C。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故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骨髓是存在于骨松质间隙和长骨髓腔内的一种富含血液的软结缔组织,人体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的成分和骨的基本结构。
10.【答案】B
【解析】解:A、两块骨骼肌虽都跨越一个关节,但不是附着在同一两块相邻的骨上,这样就不能协调完成动作,A错误。
B、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C错误。
D、一组肌肉没有跨越关节,D错误。
故选:B。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答案】A
【解析】解:完成敬队礼动作是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故选:A。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2.【答案】D
【解析】解:A、人完成该项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的协作完成,A正确。
B、人完成该项动作不仅有上肢骨骼肌参与,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B正确。
C、人完成“坐位体前屈”动作由多组骨骼肌群参与,C正确。
D、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D错误。
故选:D。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CD、虎背熊腰、贼眉鼠眼、尖嘴猴腮都是描述动物的形态,不属于动物行为。错误。
B、飞蛾扑火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
故选:B。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14.【答案】C
【解析】解: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可见题中的例子是攻击行为。
故选:C。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的运动,按行为目的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等.结合题意,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是理解掌握动物的行为按行为目的(或功能)分类的类型.
15.【答案】B
【解析】解:A、题干中的乌鸦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正确。
B、学习行为不能向后代遗传,错误。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正确。
D、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学习能力,正确。
故选:B。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6.【答案】成熟区 液泡 导管 小于 不同的 氮肥 氧气
【解析】解:(1)图中表示根尖的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但是不同植物的浇水量是不同的。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据表中数据可见: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镁元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营养液中的镁元素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故答案为:(1)成熟区;液泡;导管。
(2)小于;不同的。
(3)氮肥;氧气。
如图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
17.【答案】黄白 A C B B 叶绿体 C 光
【解析】解:(1)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里面含有叶绿体。放在酒精中处理时,叶绿体会溶解在酒精中,就会呈现出叶脉的颜色--黄白色。
(2)淀粉遇碘变蓝,B处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A处不呈现绿色,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入碘液,不会变蓝。C处不变蓝,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A与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
(4)C处用黑制片遮盖,见不到光,可以和B构成一组对照,变量是光。B处滴入碘液变蓝,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C处不变蓝,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黄白
(2)A;C;B
(3)B;叶绿体
(4)C;光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此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A与B,唯一的变量是叶绿体;另一组是B与C,唯一的变量是光.
本题要求能够掌握光合作用条件的实验,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18.【答案】收缩 骨 滑液 灵活性 肌腱 ACD 不提重物;减少前臂运动等
【解析】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2)关节腔内的滑液具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3)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据图可知,频繁的伸缩和摩擦会造成伸肌肌腱撕裂损伤,产生疼痛。
(4)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由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所以,羽毛球运动员、中餐厨师、搬运工等前臂伸肌重复用力的工作,容易患网球肘,故选ACD。
(5)网球肘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所以,处于治疗康复阶段的网球肘患者应不提重物;减少前臂运动等。
故答案为:(1)收缩;骨
(2)滑液;灵活性
(3)肌腱
(4)ACD
(5)不提重物,减少前臂运动(合理即可)
(1)关节腔内的滑液具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掌握运动的形成及关节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先天性 学习 逐渐缩短 强化 避免偶然因素,增强实验可信度 C 高等
【解析】解:(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刚出生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小鼠走迷宫是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通过曲线可知:四只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4)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由图表中可以得出C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最短,因此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请推测C小鼠获取食物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在同样迷宫中寻找食物用时最少。
(5)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1)先天性;学习。
(2)逐渐缩短;强化。
(3)避免偶然因素,增强实验可信度。
(4)C。
(5)高等。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3、生物越高等,建立学习行为的时间越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