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12.0分)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 心脏 B. 动脉 C. 静脉 D. 毛细血管
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 )
A. 肺 B. 心脏 C. 毛细血管 D. 组织
动脉血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它含有较多的( )
A. 红细胞 B. 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 养料 D. 二氧化碳
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静脉瓣的作用是( )
A. 保护静脉血管壁 B. 防止血液倒流
C. 加速血液的流动 D. 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血液经过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其结果是( )
A. 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B. 废物变成了养料
C. 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 养料变成了废物
某人下肢受伤出血,血为暗红色,平缓地流出,该血管名称和止血部位分别是( )
A. 静脉和远心端 B. 动脉和远心端 C. 静脉和近心端 D. 动脉和近心端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人体每天都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 )
A. 水 B. 葡萄糖 C. 无机盐 D. 尿素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反射弧 B. 脊髓 C. 神经元 D. 大脑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 B. 孔雀开屏
C. 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D. 蜜蜂采蜜
眨眼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 脑 简单反射 B. 脊髓 复杂反射
C. 反射弧 简单反射 D. 反射弧 复杂反射
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A. 膝跳反射 B. 谈梅止渴 C. 望梅止渴 D. 吃梅止渴
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
A. 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 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 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 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玻璃体 D. 瞳孔
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
B.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C. 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D. 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某学生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以至戳伤某个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是( )
A. 外耳道 B. 听小骨 C. 鼓膜 D. 耳蜗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
A. 骨骼 B. 骨骼肌 C. 关节 D. 骨
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中耳的结构没有受到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
A. 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 鼓膜
C. 中耳 D. 内耳
当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 )
A. 侏儒症 B. 呆小症 C. 巨人症 D. 肢端肥大症
某人成年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时期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性激素 D. 生长激素
糖尿病患者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引起的( )
A. 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B. 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C. 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 D. 患者体内缺乏雌激素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B. 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 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坏血病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______和 ______三部分组成。
(2)仔细观察心脏结构图(见如图),填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3)③代表的是 ______,内部流的是 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血液在肺部的成分变化是 ______。
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1)图中的4、5、6分别代表肾单位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2)尿液是原尿经图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 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 ______。
(3)若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 ______;若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 ______。
(4)代谢废物中的尿素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皮肤
以 ______形式排出。
如图是人体眼球结构图,据图回答:
(1)角膜是图中标号 ______所示结构。
(2)图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3)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标号A上的小孔所示部分的大小变化是 ______。
(4)有的失明者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据你推断,可能是视神经或 ______发生了病变。
如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 ______(能,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______](只填数字)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时候,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______]______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故选:D。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三种血管的比较: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
2.【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止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止点是左心房;在心脏的内部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因此把体循环与肺循环两条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心脏。
故选:B。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人的血液循环是一条完整的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
3.【答案】B
【解析】答: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动脉血呈鲜红色。主要是因为氧气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缘故。
选项A红细胞动脉血(红色)里有、静脉血(暗红色)里也有,故不对;
小肠静脉里的静脉血是含养料较多的但是颜色暗红,故选项C不对;
静脉血含二氧化碳多,样色暗红也不是动脉血红色的原因,故选项D也不对。
用逐一排除法只有选项B是对的。
故选:B。
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也就是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中的含氧量和血液颜色有区别。不能认为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也不能认为动脉血干净,含养料多,静脉血不干净,含养料少。动脉血呈鲜红色。主要是因为氧气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缘故。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脉血的概念。
4.【答案】B
【解析】解: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目最多。
故选:B。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三种血细胞的数量。
5.【答案】B
【解析】解:静脉瓣存在在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故选:B。
人体内的有三种瓣膜,动脉瓣、房室瓣、静脉瓣,它们的作用都是防止血液倒流。
其它瓣膜,如房室瓣存在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动脉瓣存在在心室和动脉之间,它们的作用都是防止血液倒流。
6.【答案】C
【解析】血液类型,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血液循环中的路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故选:C。
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可以结合血液循环的路线图进行掌握。
血液循环为初中生物的难点,和食物的消化、呼吸等一起考。
7.【答案】A
【解析】解:某人下肢受伤,血为暗红色,平缓地流出,因此判断是静脉出血。故应首先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同时紧急拨打120送医院。
故选:A。
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脉、静脉血液流动的特点和止血的方法。
8.【答案】D
【解析】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故选:D。
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9.【答案】A
【解析】解: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A、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符合题意。
B、尿液在肾内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所以输尿管的作用是输送尿液,故不符合题意。
C、尿液经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所以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故不符合题意。
D、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壁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肾脏的功能,首先了解肾脏的结构。
对于肾脏的功能,应结合着肾脏的结构掌握。
10.【答案】D
【解析】解: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尿素。
故选:D。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11.【答案】C
【解析】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脊髓、大脑是神经中枢。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元。解答时可以从神经元的概念组成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神经元的概念。
12.【答案】C
【解析】解:导盲犬帮助盲人过马路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孔雀开屏、蜜蜂采蜜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结合实际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入手.
13.【答案】C
【解析】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眨眼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眨眼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简单反射。
故选: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弧以及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是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解答】
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谈梅止渴,是听说梅子很酸或吃过梅子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膝跳反射、吃梅止渴都是非条件反射人与动物都有;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曲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如图:
故选:A。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16.【答案】D
【解析】解: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瞳孔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光线强弱变化和瞳孔的变化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
17.【答案】A
【解析】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
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近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眼睛使用和保护。解答时可以从预防近视眼的“三要、五不看”和近视眼的矫正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预防近视的“三要、五不看”,
18.【答案】C
【解析】解: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
故选:C。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鼓膜的作用.
19.【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骼肌的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B.
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
20.【答案】A
【解析】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上可知,某人失聪后,医生检查发现中耳的结构完好无损,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选:A。
(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21.【答案】C
【解析】解: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所以如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故选C。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的内容比较琐碎,要认真比较记忆。
22.【答案】B
【解析】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过多会得甲亢,体内长期缺碘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呆小症和侏儒症的相同点是都是身材矮小,不同点是呆小症智力低下,侏儒症智力正常。所以某人成年后,材矮小,智力低下,说明他得的是呆小症。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
故选:B。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个重要的考点。
23.【答案】C
【解析】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故选:C。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即可。
掌握胰岛素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A、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甲亢,故不符合题意。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故不符合题意。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符合题意。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此题是对激素分泌异常症的考查
25.【答案】心脏 血管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 右心房 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析】解:(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心脏和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系统循环流动.
(2)心脏的结构如图:
.
对照两图可知,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主动脉,⑥肺动脉,⑦房室瓣。
(3)③右心房内部流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后,其成分的主要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变成动脉血。
故答案为:
(1)心脏;血管
(2)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
(3)右心房;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图中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主动脉,⑥肺动脉,⑦房室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正确识图。
26.【答案】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管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葡萄糖 汗液
【解析】解:(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5肾小球、4肾小囊、6肾小管。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如果肾小球有炎症,会导致其通透性加大,原先不过滤过的血细胞与大分子蛋白质就有可以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其作用是降低血糖的浓度,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就不能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导致尿中出现葡萄糖,俗称“糖尿病”。
(4)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个途径: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尿素则以汗液或尿液的形式分别由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因此代谢废物中的尿素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故答案为:(1)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2)葡萄糖;无机盐
(3)蛋白质;葡萄糖
(4)汗液
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管外毛细血管、4肾小囊、5肾小球、6肾小管。
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C D 晶状体 由大变小 视觉中枢
【解析】解:(1)角膜是图中数字C所示的结构。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D晶状体。
(3)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当走出影院后,光线变强,瞳孔则变小,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标号A瞳孔所示部分的大小变化是由大变小。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4晶状体和7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6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有的失明者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可能是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发生病变。
故答案为:(1)C。
(2)D晶状体。
(3)由大变小。
(4)视觉中枢。
图示中:A是虹膜、B是瞳孔、C是角膜、D是晶状体、E是巩膜、F是脉络膜、G是视网膜、H是视神经、I是玻璃体。
本题通过眼球的结构模式图,来考查学生读图与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图文转化的能力。
28.【答案】⑤ 耳蜗 ① 大脑 不能 ⑥ ③ 小脑
【解析】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⑧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图中的⑤耳蜗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听觉中枢。
(2)若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⑥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
(4)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小脑能够维持人体躯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因此体操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小脑的调节有关。
故答案为:(1)⑤;耳蜗;①;大脑。
(2)不能。
(3)⑥。
(4)③;小脑。
图中结构名称为:①是大脑,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以及脑的结构功能。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