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重庆市开州区文峰初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重庆市开州区文峰初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8 07: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重庆市开州区文峰初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椒草的叶长出新植株 B. 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C. 代孕母羊产下克隆羊多莉 D. 马铃薯的种子发育成新植株
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其主要目的是(  )
A. 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B. 雄性吸引雌性,利于繁殖
C. 吓走敌害 D. 寻找食物
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其发育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下列各组形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长毛与黑毛 B. 人体的身高与体重
C.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 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正常来源是(  )
A.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
C. 一半以下来自父方、一半以上来自母方
D. 与父亲相似的人,来自父方多,与母亲相似的人,来自母方多
人的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为(  )
A. 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B. 22条常染色体+X或Y性染色体
C. 11条常染色体+Y性染色体 D. 22条常染色体+X性染色体
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医学依据是(  )
A. 近亲结婚后代必患遗传病
B. 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C. 人类的疾病都是有隐性基因控制的
D. 人类的疾病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B. 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D. 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育种工作者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由于改变了农作物的(  )
A. 生物性状 B. 遗传物质 C. 生活环境 D. 生活习惯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B. 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DNA分子
C. 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么“毛毛虫”与“蝴蝶”分别处于发育的哪个阶段?(  )
A. 幼虫、卵 B. 蛹、幼虫 C. 若虫、成虫 D. 幼虫、成虫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
A. 育雏 B. 筑巢 C. 求偶 D. 交配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B. 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C. 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D.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大气成分的是(  )
A. 甲烷 B. 氧气 C. 氢气 D. 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如图为鸡卵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鸡卵的卵细胞是由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填序号)
(2)在鸡的受精卵发育成雏鸡的过程中,为受精卵提供营养的结构是 ______和 ______(填名称)。
(3)鸡卵的钝端有一个小空腔,能为胚胎的发育提供氧气,它叫作 ______(填名称)。
(4)胚胎发育的位置在 ______(填名称)。
桃是常见的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花粉从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在柱头上的过程叫 ______。
(2)图中能发育成种子的部位是 ______(填序号)。
(3)如果想让一棵桃树上能结出“盘桃”、“水蜜桃”等不同品种的桃,应采用的处理技术是 ______,为了提高成活率应使它们的 ______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4)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______。
达尔文在环球航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 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 ______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______,适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______。
(4)生物通过 ______、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人与人之间在高矮、胖瘦、单双眼皮等性状上存在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社区内对居民眼皮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表所示。
表:人类眼皮性状遗传调查
组别 家庭数目 父母性状 子女性状
① 50 单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② 50 双眼皮 单眼皮 双眼皮、单眼皮
③ 50 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单眼皮
请分析回答:
(1)单、双眼皮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 ______片段。
(2)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人类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在第②组别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在第③组别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 ______。
(5)假如第①组别某一家庭的母亲,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她的双眼皮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椒草的叶为营养器官,可以长出新植株,为营养生殖,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B错误。
C、代孕母羊产下克隆羊多莉,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马铃薯种子的主要部分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而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胚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也叫合子),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据此答题。
判断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主要看是否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
2.【答案】D
【解析】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故选:D。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
在动物界一些动物展示艳丽羽毛、鲜艳的体色、鸣叫等多是为了吸引雌性,利于繁殖。
【解答】
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如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和亲代抚育等。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都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中的求偶,目的是雄性吸引雌性,利于繁殖。
故选:B。
4.【答案】D
【解析】解: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例如蜜蜂、菜粉蝶、家蚕就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家蚕的发育顺序为图中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例如蝗虫、蟋蟀就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家蚕的发育特点。
5.【答案】C
【解析】解:AB、狗的长毛与黑毛、人体的身高与体重,都是两种性状,因此都不是相对性状;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势,因此属于相对性状。
D、豌豆和蚕豆是两种生物,因此,豌豆的高颈与蚕豆的矮茎不是相对性状。
因此属于相对性状的是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故选:C。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6.【答案】A
【解析】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故选:A。
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成体细胞时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不复制,因此减半,受精卵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正确理解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的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为22+X,或22+Y。
故选:B。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8.【答案】B
【解析】解: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9.【答案】B
【解析】解;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A正确。
B、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错误。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C正确。
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正确。
故选:B。
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原因有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10.【答案】B
【解析】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γ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可见B正确。
故选:B。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点: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可以改变种子里的物质,使之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答案】B
【解析】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着一个DNA分子,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每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可见B错误。
故选:B。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2.【答案】D
【解析】解:蝴蝶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受精卵是一个细胞,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的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因此,“毛毛虫”与“蝴蝶”分别处于发育的幼虫、成虫。
故选:D。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3.【答案】B
【解析】“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CD、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是生物进化趋势;
B、高等的生物也有小型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因此,关于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故选:B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原始大气的成分,可结合原始地球的条件来分析,据此解答。
只要熟练掌握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即可解答本题。此题的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
【解答】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3 4 7 卵黄 卵白 气室 胚盘
【解析】解:(1)鸟卵中的卵细胞是由7卵黄膜、3卵黄和4胚盘三部分组成的。
(2)3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5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3)图中6是气室,其作用是给胚胎发育提供氧气,鸡卵的气室一般位于鸡卵的钝端。
(4)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故答案为:(1)3;4;7.
(2)卵黄;卵白。
(3)气室。
(4)胚盘。
图中的1卵壳,2卵壳膜,3卵黄,4胚盘,5卵白,6气室,7卵黄膜,8系带。
鸟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能够牢固记忆。
17.【答案】传粉 ⑥ 嫁接 形成层 器官
【解析】解:(1)(2)在雄蕊的花药里含有许多花粉,在花成熟时,这些花粉会从花药里散落出来。花粉从花药散落出来后,落到此蕊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逐渐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所以图中能发育成种子的部位是⑥胚珠。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和压条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优质枇杷品种的优良性状。因此如果想让一棵桃树上能结出“盘桃”、“水蜜桃”等不同品种的桃,则采用的处理技术是嫁接。接合时,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互相吻合(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包扎松紧适宜。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
(1)传粉。
(2)⑥。
(3)嫁接;形成层。
(4)器官。
观图可知: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子房、⑥是胚珠,据此解答。
掌握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及嫁接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有利 选择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遗传
【解析】解:(1)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
(2)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3)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4)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因此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故答案为:(1)有利。
(2)选择。
(3)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4)遗传。
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9.【答案】DNA 相对性状 D 25% 不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解:(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一个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人类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这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3)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从第③组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子女中出现了单眼皮.控制单眼皮的基因,一定来源于父亲母亲,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在父母那里没有表现出来,只表现双眼皮,因此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因此子女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d一定来源于父母,因此双亲中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可见D符合题意。
(4)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因此子女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d一定来源于父母,因此双亲中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为单眼皮的可能性是25%。
(5)假如第①组别某一家庭的母亲,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而体内控制眼睑性状的基因没有改变还是dd,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她的双眼皮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其原因是她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DNA。
(2)相对性状。
(3)D.
(4)25%。
(5)不可遗传的变异。
(1)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父母性状相同子女出现不同性状,这个不同的性状一定是隐性的以及基因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