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难点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语句,如何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呢
1.学习句子。(出示课件1)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直接写出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的大意)
(2)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语句就是段意。
2.学习句子。(出示课件 2)
根据《花钟》第2自然段第1句话的提示,这个自然段的大意可以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我知道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3.学习句子。(出示课件3)
《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关键语句的位置是怎样的。
(2)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4.教师小结:有的关键语句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意;还有的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5.请同学们概括《赵州桥》第3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4自然段的大意。(指名说)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如何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让学生学会归纳段意的方法,并进行实践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
1.学习句子。(出示课件 4)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思考:这两个例子分别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体会作者观察的内容和写法。
①交流写了什么。
学生 1:第一个例子写蜜蜂在狂风中飞行的情形。
学生 2:第二个例子写相距百米的两个路口的不同现象。
②交流是怎么写的。
学生: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说一说。
(4)独立练写。(出示课件 5)
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来,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像不敢见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么不经碰呢
(5)班级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例句,学写观察记录,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
2.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过哪些修改符号 (出示课件 6)
表示改正 表示增补 表示删除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些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出示课件7)
表示对调 表示移动
(3)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出示课件8)
(4)仔细对比修改前后的句子,学习、了解修改符号。
观察一下,这两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呢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第一个是对调符号,是对位置颠倒、相邻部分的调整。
第二个是移动符号,是对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5)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第一句话,用改正符号把“他”改为“它的”。第三句话,用移动符号把“用一根小棍”移动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话,用增补符号在“钳子”前面加“的”;第五句话,用对调符号,把“身”和“过”对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两种常见的修改符号,并使用它们修改病句,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
三、日积月累
1.朗读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 9)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注意“涧”读“jiàn”。自由朗读。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0)
韦应物(约737-791),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寄情悠远,语言简淡。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后世以其与柳宗元并称“韦柳”。有《韦苏州集》。
4.词语解释。(出示课件11)
滁州:今安徽滁州。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称上马河。幽草:长在僻静处的野草。野渡:荒郊野外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12)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青草,岸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野外无人的渡口,只有船只随波浪横漂。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朗读。(出示课件13)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想象古诗描写的景物,体会意境。
9.熟读成诵。
在会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10.体会思想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独)
(2)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出示课件 14)
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你从诗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他这样的情感 (“幽草”“无人”“舟自横”)
(3)教师指导:《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
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前两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两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4)感情诵读: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地诵读一番,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如何找关键语句及关键语句在归纳段意中的作用,学习了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的修改符号修改片段,还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收获匪浅。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应安排好时间与教学顺序,先让学生自学,再适时指导。教学一开始先交流了如何找关键语句及关键语句在归纳段意中的作用,学习了写观察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学会用所学的修改符号修改片段,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教师先让学生自学尝试,再稍做点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功倍。
2.教师要多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兴趣。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利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根据提示概括段意 位置不固定
学写观察记录 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对调符号 移动符号
《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