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1.开考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答选择题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答错区域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疱疹/如法炮制 屏除/屏气凝神 拮据/劫后余生 疑窦/穷兵黩武
B. 砾岩/众口铄金 佝偻/屦贱踊贵 亢奋/引吭高歌 黄埔/捕风捉影
C. 蚊蚋/方枘圆凿 概述/慷慨激昂 估价/怙恶不悛 酿造/阆苑奇葩
D. 悭吝/铿的一声 唠嗑/磕磕绊绊 颀长/昕夕与共 拜谒/怒不可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为了留下张总工程师,单位领导苦心孤诣,再三劝阻,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
B.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C.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厘岛会议举步维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部之间的利益之争在会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家银行的资金投资于建筑上太多,问题一发生,当然就尾大不掉,很难应付用户需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这部大片可谓阵容鼎盛、星光熠熠,有的甚至放弃了别的高酬金的演出邀请,而在本片中饰演不起眼的角色。
C.当参加师大“重走校址路”自行车骑行活动的70名师生历经艰辛终于到达瑶湖校区的时候,受到了等候在此的近千名师生的热烈欢迎。
D.与《亚洲雄风》的豪迈的风格不同,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歌《日出东方》则突显了和谐社会开放、大气、委婉之风,展现了广州大都市的气度与温婉的魅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不要那些无聊的你在耳边絮语。你尽管嘲笑我的妄想,我的追求,我的执着吧。 。你是怯懦,是恐惧,是懒惰,是空虚,是乏味,是一切丑恶的东西。即使你曾经暂时的统治,炫耀,我也不会向你屈腰。挣扎是成长的过程,我们决定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把人生交给别人。或许你不比别人出色, 。或许你不比别人富有,但你要比别人快乐。或许你不比别人美丽,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生命不会有第二次,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奇迹。现在的我,心里澎湃着感动。
①生活不能让我妥协,什么都不能
②但你要比别人高尚
③但你要比别人有气质
④让那些阻碍我人生的东西都死去吧,我愿意做我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二、古诗文阅读、名句默写(本大题含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选自李延寿《南史·谢灵运列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共宗之 崇尚
B.灵运多愆礼度 违背
C.讽旨令自解 解释
D.灵运表陈疾 上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 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
B.玄甚异之 每文竟,手自写之
C.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 与灵运情款异常
D.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 朝廷唯以文义处之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谢灵运“才华横溢”一组的是 (3分)
①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
②纵横俊发过于延之
③衣物多改旧形制
④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⑤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⑥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灵运出身名门,富有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他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B.谢灵运恃才傲物,在少帝即位时,联合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诽谤诋毁执政大臣,故被调离京城。
C.谢灵运被指定撰修晋史,书写完不久又升迁侍中,诗画还被盛赞,可见文帝为巩固统治,对他极尽笼络。
D.谢灵运看出自己在政治上不被重用,真正受重用的是些名望才干远不如他的人,故他常托病不到朝廷值班。
9.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意 既 不 平 多 称 疾 不 朝 直 穿 池 植 援 种 竹 树 果 驱 课 公 役 无 复 期 度 出 郭 游 行 或 一 百 六 七 十 里 经 旬 不 归 既 无 表 闻 又 不 请 急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不见知,常怀愤惋。
②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注:①本诗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光绪27年(1901年),梁启超已亡命他国三载,方自印度入澳洲返回日本,站在甲板上远眺时所做。②牖(yǒu):通“诱”,引导。
(1)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梁启超的“狂者”精神?(4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方式与前三联相比有何不同?(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嗟乎,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3)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①新世纪文学创作中,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引人深思。
②“乡下人进城”叙述与现代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使它得以成为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的一个隐喻,其由三部分构成:“乡下人”、“城”、“进”。“乡下人”是一种身份,除了与乡土之间的“在乡”联系以外,很大程度是由城里人赋予的命名。乡下人进入现代都市以后几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在城乡意识形态框架中的被歧视身份都让他们困窘。“城”绝不只是一个空间标志,迅急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日益地把原来在城的市民塑造成为“消费者”,原先在乡的人们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得多,他们入城后获得的身份暂时性地被定义为“民工”。“进”是一个有方向性行走的动作,乡下人进城了,可是现实生活的经验在提示着:他们只是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进”,可是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的先天不足往往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在“退”。
④走入现代城市的中国大陆农民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它支撑着乡下人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这种记忆让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社会的伦理认同,也更加深了他们在都市中的无奈感。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是他们对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与挣脱的矛盾态度,是他们对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是他们对都市中的他者身份固执与自卑的双重性。
⑤乡下人虽然进了城,城市却不属于他们。他们没有物质资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记忆就是他们的资本。城里没有属于乡下人的景观记忆,城市里的一切纪念性建筑与文化仪式都与乡下人的经验世界漠不相关。乡下人记忆是一种经验记忆,往深处说是一种生命记忆;而都市人的记忆则是一种文化记忆。前者构成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终生难以忘却。城里人的记忆则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他们拥有物质文化的记忆,城里人用物质记忆达到怀旧的目的,他们在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的记忆来表述对渐逝文化的留念时,也在享受着现代都市带来的更为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乡下人的记忆则提醒他们自身: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自己,尽管进城以后的生活可能给予他们乡土与时尚的混合经验。
(选自《乡下人的记忆与城市的冲突》,有删改)
12.下列选项中对“乡下人进城”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乡下人进城”是小说的一个创作主题,这一叙述与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
B.“乡下人”这一被城里人命名的身份,一方面表明了他们与乡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包含着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困窘。
C.“城”是一个空间标志,乡下人进城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与时俱进。
D.“乡下人”由于“在乡”的关系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很多,他们进城后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
E.乡下人记忆是一种经验记忆,往深处说是一种生命记忆;而都市人的记忆则是一种文化记忆。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乡下人进城后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城市生活给他们文化意识的压迫,关于乡土的记忆成了他们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的一种支撑。
B.乡下人的记忆是一种生命记忆,他们的记忆既构成了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进城以后的生活给予了他们乡土与时尚的混合经验。
C. 都市人一方面享受现代都市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一方面也常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等物质记忆来表达怀旧的感情。
D. 走入现代城市的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是他们对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
14. 第③段中提到了乡下人的“垃圾生活”,请概括“垃圾生活”的真实层面和象征意味各指什么?(4分)
真实层面是 。(2分)
象征意味是 。(2分)
15.结尾一句强调了“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进城的乡下人”。请你结合全文分点概括其原因。(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共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每组试题有3个问题,共15分。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并把答题卡选考相应类别标志处涂黑。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都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16.帕斯卡尔的名言突出了人的什么特点?(不超过5个字)引用这句名言有什么作用?(4分)
17.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在例证的选择和使用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5分)
1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人怎样才能保持灵魂的高贵。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引用一句有关人的灵魂生活、精神世界的名言(本文已出现的不可再用)。(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联社北京4月21日电】中国21日为自己迅速发展的对外援助国角色进行了辩护,称其援助帮助了发展中国家,同时相对于那些对受援国提出更多条件的西方国家来说,中国也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白皮书全文共11000多字,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的对外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帮助。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三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八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亚洲和非洲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两个地区,接受了中国80%左右的援助。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个新领域。中国对外援助的决策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商务部是中国国务院授权的政府对外援助主管部门。2008年,商务部会同外交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机构,正式成立对外援助部际联系机制。2011年2月,部际联系机制升级为部际协调机制。中国的对外援助以提供双边援助为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等多边机构的发展援助工作,并本着开放的态度同多边组织和其他国家在发展援助领域积极开展交流,探讨务实合作。
在发展中世界的许多角落都可明显看到中国不断加快的对外援助步伐。它在非洲修建公路和铁路,在叙利亚修建纺织厂,在秘鲁修建水泥厂,在孟加拉国修建桥梁。但在受到受援国欢迎的同时,中国却遭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援助国的批评,它们称北京在对外援助方面缺乏透明度助长了腐败和管理不善。尽管白皮书对一些批评作出了回应,称中国的项目雇用了当地员工,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掩饰了一些引起争议的问题。白皮书没有说明对特定国家援助的具体情况,对于许多援助项目要求使用中国承包商,或者提出用石油、矿产或其他自然资源来抵付款项等问题也没有作出回应。不过,对一个一直不愿将援助情况提交国际监督的国家来说,这一白皮书仍然标志着中国在透明度上迈出了一大步。
白皮书在为对外援助项目辩护的同时,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愿意援助发展中国家并且资金充足的伙伴,它乐意在“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情况下提供援助——不同于附带苛刻条件且自身预算也日益紧张的西方援助国。
白皮书说:“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将一如既往地推进南南合作,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外援助投入。”
美国美利坚大学中国-非洲问题专家德博拉·布罗伊蒂加姆教授说:“中国受到很多批评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外援助,以前总是零零碎碎地透露,从来没有整理成一份正式的报告。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大步。他们正努力思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意味着什么。”
19.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20.白皮书从哪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5分)
21.美国和其他西方援助国怎样看待中国的对外援助问题?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对待对外援助问题?(6分)
五、语言应用题(12分)
22.根据剧本情境,补充画线处的对白,使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春风化雨》电影镜头:讲课的时候基廷老师忽然跳到讲台的桌子上。
基廷:我为什么要站在这儿?谁知道?
查理(学生):感觉高一点儿。
基廷:不,谢谢你的幽默。我站在讲台上是提醒自己,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瞧,从这地方看世界完全不同,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来看,来吧。来吧!一旦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 ① 。同样,读书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 ② 。
(有学生轮流站到讲台的桌子上,再跳下来。)
基廷:同学们, ③ ,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别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围。对了,就这样,普利斯克,对极了。要敢于开拓新的天地。
23.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目光”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6分) 情景一:成人礼 父母 目光
情景二:升旗仪式 同学 目光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都会出发,那是做人的一世、做事的一生推辞不了的。它是响应了心底的一个愿望,只要我们特别尊重自己的决定;或是响应了远处的一个邀请,只要我们有热情接受邀请。只要出发,就终究没有落空那回事,我们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出发”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出发”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