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第8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中考真题课时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初中化学第8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中考真题课时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7 09:41: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8单元实验活动4中考真题课时练习
1.(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C.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制炊具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制干冰
【答案】B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助燃剂,但本身不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选项符合题意;
C、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导线,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制碳酸,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忠植初级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氧气炼钢 B.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
C.钛制人造骨 D.用锡制灯丝
【答案】D
A、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炼钢,正确;
B、黄铜属于铜合金,铜活动性较弱,不易生锈,可以用于制作奔马,正确;
C、钛金属具有良好的耐腐腐蚀性、良好的硬度,可制人造骨,正确;
D、锡熔点较低,不能做灯丝,错误。
故选D。
3.(2021·宁夏西吉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铜丝常用做导线,是因为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
B.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可以燃烧磷用于布置舞台上的烟雾背景
C.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答案】B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但该白烟有毒,不能用于布置舞台上的烟雾背景,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用作霓虹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1·福建晋安·九年级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铜丝作导线 B.液氮作增雨剂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答案】C
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液氮作增雨剂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针对相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骨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材
D.锌的化学性质活泼,铁的表面镀锌不能防止生锈
【答案】D
A、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性质稳定,抗腐蚀性好,可以用来制造人骨,说法正确;
B、金属具有导热性,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说法正确;
C、不锈钢是合金,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材,说法正确;
D、锌的化学性质活泼,锌氧化时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铁表面镀锌能防止生锈,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热性 C.弹性 D.导电性
【答案】D
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延展性、弹性、导热性无关,故选D。
7.(2021·甘肃·平凉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铁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铁的硬度大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答案】C
A、铁能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铁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8.(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马踏飞燕用黄铜制成 B.不锈钢做炊具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氧气用于炼钢
【答案】A
A、马踏飞燕用青铜制成,符合题意;
B、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做炊具,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1·西藏·柳梧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密度很大
【答案】B
A.一些金属的熔点较低,如汞常温下为液体,不符合题意;
B.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符合题意;
C.一些金属的颜色不是银白色的,例如铜是紫红色的,不符合题意;
D.一些金属的密度很小,如钠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1·山东·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九年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答案】D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因果关系成立;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因果关系成立;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因果关系成立;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它本身不燃烧,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D。
1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人造卫星天线
B.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生铁用于制菜刀
D.氧气用于炼钢
【答案】C
A、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有形状记忆功能,因此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此选项正确;
B、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利用了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的性质,此选项正确;
C、不锈钢可用于制菜刀,生铁易生锈,此选项错误;
D、往炼钢炉中鼓入氧气,能提高钢的产量和质量,所以氧气可用于炼钢,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2.(2020·四川省巴中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m,直径为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18°C-490°C,精确度较高,所以它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C-490°C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较低,沸点较高
C.金属镓的体积在18°C-490°C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D.金属镓的体积在18°C-490°C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答案】C
A、因为碳纳米管可以作体温计的外壳,所以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正确;
B、因为金属镓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18℃~490℃,所以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正确;
C、如果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那么就不能用作温度计中的液体了,错误;
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应该比较均匀,正确。
故选:C。
1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装有镁、铝、锌、铁的试管中_______,装有铜片的试管中_____。产生的气体名称是______。镁、铝、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3)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别取少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装入试管中,然后分别插入铜片,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铜片____;硝酸银溶液中的铜片表面_______生成,溶液变为_____。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答案】(1) 铜片表面上有黑色物质生成
(2) 镁:迅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铝: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锌:很快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铁:反应较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没有明显变化 氢气 镁>铝>锌>铁>铜
(3) 无变化 有银白色物质 蓝色 铁>铜>银
【分析】
(1)
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故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上有黑色物质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迅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很快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较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镁、铝、锌、铁排在氢前,且金属活动性:镁>铝>锌>铁;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
产生气体的名称是氢气;
由以上分析可知,镁、铝、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铝>锌>铁>铜;
(3)
分别取少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装入试管中,然后分别插入铜片,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铜片无变化,说明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铁比铜活泼;
硝酸银溶液中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比银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14.(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模拟预测)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铜制插头,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工厂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防止家里炒菜铁锅生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有铜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
【答案】(1)导电性
(2) 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3)C
【解析】
(1)铜能导电,铜制插头,这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
(2)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则防止家里炒菜铁锅生锈常用的方法是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多余的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锌。
A、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多余的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当锌和硝酸铜反应,锌反应完,硝酸铜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故A不正确;
B、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故B不正确;
C、若滤液为蓝色,硝酸铜有剩余,不能判断硝酸银是否反应完全,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故C正确。故选C。
1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锅锈蚀的方法是_______。
(3)工业上用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空气等原料在高炉中冶炼得到铁,写出高炉中用一氧化碳冶炼赤铁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填字母)。
A.Fe、CuSO4溶液、Ag B.FeSO4溶液、Cu、Ag
C.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D.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5)某汽修厂的废液中含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
(6)如图所示,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再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锌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铁粉末。完全反应后,观察到天平左、右两只烧杯中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最终天平指针指向是_______(选填“偏左”、“中央”或“偏右”)。
【答案】(1)延展性
(2) 水和氧气 保持干燥洁净
(3)3CO+Fe2O32Fe+3CO2
(4)AC
(5)银、铜
(6)偏左
【解析】
(1)铜可以拉成铜丝,说明铜有良好的延展性。
(2)铁制品锈蚀是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锅锈蚀的方法是保持干燥洁净,其他合理即可。不能使用刷漆等方法。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使用3种药品验证3种金属的活动性,已知活动性Fe>Cu>Ag,可以使用活动性在两边的金属与活动性在中间的盐溶液进行反应从而验证。所以可以选用CuSO4溶液和Fe、Ag。也可以使用活动性在中间的金属和活动性在两边的盐溶液进行验证。所以可以选用FeSO4,AgNO3,Cu进行验证。故选AC。
(5)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结束后再与硝酸铜反应。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无铜离子。所以锌一定将银、铜完全置换出来。滤渣中一定有银、铜。无法判断锌是否有剩余,可能有锌。
(6)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放出氢气的量有金属决定。由, 可知,相同质量的金属,铁放出氢气的质量多。所以天平偏向锌的一侧,则偏左。
16.(2021·广西合浦·九年级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这个实验说明铜具有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导热性
(2) b处火柴头燃烧 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3)铜片与氧气生成黑色氧化铜(或 )
【解析】
(1)铜将热量导给火柴头和火柴梗,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2)a、b处都是火柴头,但a燃烧,b不燃烧,c处火柴梗也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3)铜片变黑是因为铜在加热时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填:铜片与氧气生成黑色氧化铜(或)。
17.(2021·河北开平·一模)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步骤①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 ______。
(3)写一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延展性 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
【解析】
(1)步骤①中铜丝能压成铜片,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延展性。
(2)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铜与硝酸亚铁溶液不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铁>铜>银。
(3)实验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2019·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九年级期末)某活动小组根据如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
(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请写出铁粉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过程中采取了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和玻璃棒。
(2)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该化合物中铁有+2、+3两种化合价)能被磁铁吸引。
②铁的氧化物都能与酸发生反应而溶解,生成氯化物和水,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③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3)根据固体的颜色可知,黑色粉末A中肯定不含铁的氧化物中的____(写化学式);针对黑色粉末A的成分,小华提出了猜想①和②,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①: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猜想②: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__________。
为了验证是哪一种猜想,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1】取少量黑色粉末A加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溶液颜色______,则可判断猜想②是错误的。
【实验2】针对猜想①和猜想③,请你帮助小华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黑色粉末A或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猜想①正确
【得出结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可生成铁或四氧化三铁。请写出生成的固体为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 Fe + CuSO4 = FeSO4 + Cu 烧杯 漏斗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还有黑色粉末存在(合理即可) Fe2O3 由铁粉、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 溶液没有变成浅绿色[或出现黄色(变黄色)] 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CO+3Fe2O32Fe3O4+CO2
【解析】
(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由于加入的硫酸铜是足量的,所以固体中的铁都能被反应掉,通过检测发现加入硫酸铜后,还有黑色固体不溶物,说明不可能全部为铁,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所以该说法错误;故填: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过滤,还有黑色粉末存在;
(3)氧化铁是红棕色的,所以该黑色粉末中不含氧化铁;根据题给资料可知黑色粉末有:铁粉、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所以这三种相互组合情况有: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黑色粉末A由铁粉、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故填:Fe2O3;由铁粉、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
实验1:
猜想②错误,即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但是不含氧化亚铁,而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水,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若猜想②错误,即溶液没有变成浅绿色[或出现黄色(变黄色)];
实验2:
因为铁粉与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而氧化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取适量黑色粉末B(或A)用磁铁吸引,若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则猜想①正确;若部分被吸引,则猜想③正确;故填: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得出结论:
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Fe2O32Fe3O4+CO2。
19.(2021·浙江青田·一模)“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使它变废为宝。小科发现本校环保小组回收的两种易拉罐,外形、质量和硬度都不同(如图所示)。他想通过实验确定两种易拉罐的材料成分,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罐头史: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玻璃瓶。1823年,英国人丢兰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马口铁(铁皮上镀层锡)罐头厂。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铝罐在美国人莱伊尔茨手中诞生。
②几种金属的数据:
物理性质 银 铜 铁 铝
密度/(g cm-3) 10.5 8.92 7.86 2.70
硬度 2.5~4 2.5~3 4~5 2~52.9
【提出猜想】该两种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设计实验】
方案一: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
方案二:将两个易拉罐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表面刻出划痕,然后裁成条状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
方案三:……
小敏指出方案______是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你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请写出两种。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 一 铁和铝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红色固体 测密度 用磁铁吸引
【解析】
在金属互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铜的前面,都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都可以观察到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方案一不可行。要区分两种金属,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铁能被磁铁吸引,铝不能被磁铁吸引,故可以分别用磁铁吸引来鉴别;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比铁活泼,故可分别将两种金属放到氯化亚铁溶液中,若金属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则说明该金属是铝,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是铁;金属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故还可以通过测两种金属的密度来鉴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8单元实验活动4中考真题课时练习
1.(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C.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制炊具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制干冰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忠植初级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氧气炼钢 B.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
C.钛制人造骨 D.用锡制灯丝
3.(2021·宁夏西吉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铜丝常用做导线,是因为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
B.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可以燃烧磷用于布置舞台上的烟雾背景
C.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4.(2021·福建晋安·九年级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铜丝作导线 B.液氮作增雨剂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针对相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骨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材
D.锌的化学性质活泼,铁的表面镀锌不能防止生锈
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热性 C.弹性 D.导电性
7.(2021·甘肃·平凉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铁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铁的硬度大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8.(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马踏飞燕用黄铜制成 B.不锈钢做炊具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氧气用于炼钢
9.(2021·西藏·柳梧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密度很大
10.(2021·山东·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九年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1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人造卫星天线
B.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生铁用于制菜刀
D.氧气用于炼钢
12.(2020·四川省巴中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m,直径为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18°C-490°C,精确度较高,所以它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C-490°C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较低,沸点较高
C.金属镓的体积在18°C-490°C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D.金属镓的体积在18°C-490°C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1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装有镁、铝、锌、铁的试管中_______,装有铜片的试管中_____。产生的气体名称是______。镁、铝、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3)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别取少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装入试管中,然后分别插入铜片,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铜片____;硝酸银溶液中的铜片表面_______生成,溶液变为_____。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14.(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模拟预测)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铜制插头,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工厂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防止家里炒菜铁锅生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有铜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
1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锅锈蚀的方法是_______。
(3)工业上用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空气等原料在高炉中冶炼得到铁,写出高炉中用一氧化碳冶炼赤铁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填字母)。
A.Fe、CuSO4溶液、Ag B.FeSO4溶液、Cu、Ag
C.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D.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5)某汽修厂的废液中含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
(6)如图所示,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再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锌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铁粉末。完全反应后,观察到天平左、右两只烧杯中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最终天平指针指向是_______(选填“偏左”、“中央”或“偏右”)。
16.(2021·广西合浦·九年级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这个实验说明铜具有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____________。
17.(2021·河北开平·一模)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步骤①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 ______。
(3)写一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2019·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九年级期末)某活动小组根据如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
(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请写出铁粉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过程中采取了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和玻璃棒。
(2)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该化合物中铁有+2、+3两种化合价)能被磁铁吸引。
②铁的氧化物都能与酸发生反应而溶解,生成氯化物和水,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③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3)根据固体的颜色可知,黑色粉末A中肯定不含铁的氧化物中的____(写化学式);针对黑色粉末A的成分,小华提出了猜想①和②,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①: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猜想②: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__________。
为了验证是哪一种猜想,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1】取少量黑色粉末A加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溶液颜色______,则可判断猜想②是错误的。
【实验2】针对猜想①和猜想③,请你帮助小华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黑色粉末A或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猜想①正确
【得出结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可生成铁或四氧化三铁。请写出生成的固体为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9.(2021·浙江青田·一模)“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使它变废为宝。小科发现本校环保小组回收的两种易拉罐,外形、质量和硬度都不同(如图所示)。他想通过实验确定两种易拉罐的材料成分,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罐头史: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玻璃瓶。1823年,英国人丢兰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马口铁(铁皮上镀层锡)罐头厂。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铝罐在美国人莱伊尔茨手中诞生。
②几种金属的数据:
物理性质 银 铜 铁 铝
密度/(g cm-3) 10.5 8.92 7.86 2.70
硬度 2.5~4 2.5~3 4~5 2~52.9
【提出猜想】该两种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设计实验】
方案一: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
方案二:将两个易拉罐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表面刻出划痕,然后裁成条状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
方案三:……
小敏指出方案______是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你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请写出两种。①______;②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