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
辛亥革命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中国近代化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继续发展。本课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构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整合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在同盟会旗帜的领导下,革命派不懈的斗争,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因此,本课三个子目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武昌起义之前,我又增加了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从各种资料中提取信息并初步具备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增加的黄花岗起义部分内容,及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民主志士为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博爱情怀,激发学生珍惜今日幸福生活,勤奋学习,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
(二)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评价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革命是成功的。但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有学者认为革命又是失败的。因此,我突破难点的办法是,搜集关于辛亥革命多方面评价的资料,毫无偏颇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了解,再认识,进而升华为自己的观点,学会客观的认识、评价历史事件。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等知识还是知之甚少,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也多为二分法。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实际,补充一定的知识,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利于他们在青春转型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构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辛亥”与“甲午”、“辛丑”一样,是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式。自有干支纪年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78个“辛亥”年,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辛亥革命,则发生在第77个辛亥年。这个辛亥年,在清朝历史上是宣统三年;在公历纪年上,是公元1911年。
这种导入方法采自于历史学家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学生视野,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孙中山故居
广东中山市翠亨村年轻时的孙中山(17岁)
1866.11.12~1925.3.12学习新课简介孙中山1.组织准备和发展——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联合20多个赞成反清革命的爱国华侨,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成立(想像画)兴中会成立宣言 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代表约一百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宣布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政治纲领,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机关报《民报》在东京正式出版《民报·发刊词》 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2.革命高潮——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黄花岗起义1911.4.27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愿为天下人谋永福矣,故必先离你而去..........林觉民《与妻书》起义前黄兴的绝命书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起义前方声洞写给父亲的绝命书 “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但望大人以国事归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 位于武昌城内紫阳湖东岸的。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革命士兵勇敢地打响第一枪,武昌起义首先从这里开始。陆军第八镇工程营旧址清朝官吏在汉口大智门车站乘火车狼狈逃跑 起义军连续三次猛攻,攻克总督衙门,并在一夜之间占领武昌。汉阳、汉口的革命士兵也先后起义。12日,武汉三镇完全被革命党人控制。 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晚,由于起义计划泄露,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拉开了整个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油画)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内,全国有十多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题词孙中山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的成立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换算民国 公元
+1911
公元 民国
一1911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清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宣布“退位”。从此,两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宣告结束。溥仪宣布退位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爱新觉罗·溥仪
1906.2.7~1967.10.17
宣统帝
清朝末代皇帝《京师公报》印发的号外 1912年2月13日,《京师公报》印发的刊登清帝宣布退位,以及优待皇室各条件的号外。革命的结局1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 袁世凯为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实行帝制,改元鸿宪。 蔡锷等在云南发起讨袁的护国战争,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纷纷响应。
民国五年(1916年)二月十九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五月初六,袁世凯因肾结石转为尿毒症,在举国上下一片责骂声中,忧病而死。袁世凯
1859.9.16~1916.6.6
河南项城人
第1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革命的结局2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
2.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3.同盟会创办刊物辛亥革命
的酝酿1.武昌起义的准备
2.武昌起义的爆发(时间)
3.武昌起义的胜利
4.清王朝土崩瓦解
5.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纪元)
6.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7.袁世凯篡国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开始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的评价知识小结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
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周恩来
材料四:“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何香凝
材料五:据当时在南京的英国领事跟他的公使汇报说,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 事实上,几乎所有革命后冒出来的新头衔,无论是总统还是县里的民政长,在老百姓眼里,与过去的皇帝与县太爷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有的老百姓来说,甚至革命是什么意思都不太清楚。扬州的市民以为“革命党就是大家合(革)一条命的党。”材料六:辛亥革命后许多民众抗拒强剪辫子,某些地方甚至开始流行一种尖顶帽,“帽的款式,尖顶耸起,帽的容量,由于高高耸起,足可以容辫子有余,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也须购买一顶,以为藏辫之需。”
材料七:下层社会基本上将革命视作“反清复明”和改朝换代,虽然他们也体味出革命党行为中具有某些新气象,但还是期望“新朝”能带给他们某些惠政,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争取减租减税,某些地区的农民甚至乞灵于革命党的“新名词”。然而,革命党人在减轻民众负担这个要害问题上无所作为,而在某些表面的社会改革方面却颇为热衷。民众的不满和背离,在革命后袁世凯举起屠刀时,放大了地方实力派对革命党的背弃效应,造成了表面上看起来还具有相当实力的革命党雪崩式的瓦解。
材料八:1911年,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你有哪些感触?哪些人物和事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讨论探究
(一)讨论探究(二)中山纪念馆中山广场巩固练习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2.高举“三民主义”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梁启超 D.孙中山3.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为民国十四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选择题排序题 邮票是时代的象征,它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留下历史的印迹,让人们支重温往昔。下列三枚邮票均是为了纪念历史事件而发行的。请将纪念邮票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
A.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 C.和平解放西藏排序结果为:读图说史(1)由上图,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2)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到什么历史结论?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