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光的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光的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17 15:0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春·新乡期末)小林的父亲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看不清近处的小字,但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关于小林父亲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2020秋·苏州期末)如图,该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折射到点( )
A 左侧f处 B.左侧2f处
C.右侧f处 D.右侧2f处
(2020秋·邵阳县期末)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2018秋·淄博期末)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2020秋·高青县期末)下列关于凸透镜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B.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
D.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2020秋·卢龙县期末)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 小狗在照镜子,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020海淀区)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 )
(2021·牡丹江)现代生活中,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眼球成像及视力矫正的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是( )
A .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2004秋·番禺区校级期中)关于虚像和实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
B.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D.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像一定时光的反射形成的
.(2021·市中区三模)阳光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让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的景色。下列光现象中,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C.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2017秋·铜陵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___(会聚/发散)作用,是____________透镜。
(2021·赣榆区模拟)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该人的眼睛属于___________,矫正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选填“镜片Ⅰ”或“镜片”)。
(2021·宁夏)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_______m。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如图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
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_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复赛题)9.如图所示,某同学从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中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这两个像为_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是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所成的像。
A 凹面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凸透镜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作图题
在图甲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玻璃板必须与桌面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3)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石城县模拟)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 )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第二章 光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单选题
难度 简单
答案 A
答案 A
【解析】 照相机成像在相机内部胶片上,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对应物距应大于两倍焦距,故应在甲区域内。使用放大镜时,人眼观察到的像与物体在同一侧,并且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时对应的物距应小于焦距,故应在丙区域内。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透过此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凸透镜。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下降,这是远视眼,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使光线推迟会聚;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所以矫正时应选择镜片Ⅰ。
难度 简单
解: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处,所以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过另一侧二倍焦距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难度 简单
解: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而此时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干草又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就很容易引起干草的燃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难度 中下
解:光线经过甲之后,折射光线推迟会聚了,故甲应为凹透镜;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了,因此乙为凸透镜。故选:D。
难度 简单
解:A、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故A正确;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正确;
C、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故C正确;
D、放大镜利用的是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凸透镜也可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D。
难度 简单
解:A、由于镜面光滑,且照镜子时能成像,所以小狗在照镜子,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正确;
B、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
C、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故C错误;
D、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C。
解: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B瓶,因为B瓶的玻璃瓶盖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选:B。
解:甲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的成因;乙图佩戴凸透镜,是远视眼的矫正;
丙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的成因;丁图佩戴凹透镜,是近视眼的矫正。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解: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A正确;
B、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B错误;
C、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只是进入人眼的光是发散的,并不是没有光进入人眼,若真的是没有光进入人眼,将什么也看不到,故C错误;
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但不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小孔成像;我们从岸上看水中的东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 A。
解: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佛山在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我们看到水中的铅笔是由于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答案 B
、填空题
难度 简单
解: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发散; 凹。
难度 简单
解:由图可知,某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由图可知,镜片Ⅰ是凹透镜。故答案为:近视眼;镜片Ⅰ。
难度 简单
解: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距离也为2.8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检查者应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5m-2.8m=2.2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虚像。
故答案为:2.2;虚。
答案 折射 浅
答案 (1)会聚 (2)焦点处 光路是可逆的 (3)太阳灶(汽车前灯 探照灯等合理即可)
虚 C
解析:根据凸面镜成正立缩小虚线可知,这两个像为凸面镜所成的虚像。
、作图题
答案
、实验题
答案
垂直
C D B A
多次实验,使实验的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难度 中等
解:
( 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像可知,u=v=2f=10cm,所以f=5cm ;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为15cm,焦距为5cm, 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
( 5)将老师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则为凹透镜;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l )同一高度;( 2) 5; (3)倒立;缩小;照相机;( 4)能;(5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