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16: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声声慢
【宋】李清照
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
万古愁心的乱世美人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姓名:
自号:
时期:
身份:
籍贯:
李清照
易安居士
宋代
伟大女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
《夏日绝句(乌江)》《题八咏楼》
《打马赋》
《词论》《金石录后序》
作品:
名诗:
名赋:
名篇:
《漱玉词》
《声声慢》《如梦令(二首)》
《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
《武陵春》《渔家傲》
名词:
1101-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1127年:金兵入侵并灭北宋,京城沦陷;金石书画毁于战火。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时值中年又遗孀。
1130年:为赵明诚辩通敌之冤,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20岁夫妇分离
18岁出嫁
23岁夫妇团聚
44岁国亡
46岁夫亡
49岁改嫁离婚
1127年
51岁完成《金石录》整理
73岁孑然离世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南渡前
南渡后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大明湖畔 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 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明·杨慎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
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词牌名
改词成文
我若有所失、漫无目的地寻找着,只觉周遭一片冷清、孤寂,但感心里凄凉、悲惨、忧伤。在这骤热骤冷的清秋时节,最难以调养生息了。本想借酒御寒、浇愁,但几杯薄酒下肚,根本抵挡不了秋夜的狂风。伤心时,雁南飞,那划窗而过的大雁,该不会是以前为我们传递书信的鸿雁吧?
窗外的菊花随风飘零殆尽,散落得满地都是,如今还有谁去采摘呢?独自坐在窗前,怎么才能捱到天黑?黄昏时候,那打落在梧桐叶上的淅沥秋雨就好像滴落在我这颗冰凉的心上。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地尽呢?
最能体现词人心情的一个字是什么?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庚申八月,太子请两殿幸本宫清霁亭赏芙蓉、木樨。韶部头陈盼儿捧牙板,歌“寻寻觅觅”一句,上曰:“愁闷之词,非所宜听。”顾太子曰:“可令陈藏一撰快活《声声慢》。”
——陈世崇《随隐漫录》
研读·品味“愁”心
词人是如何表现愁情的?
提示: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可以从意象、意境入手,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可以从结构入手,请选好一个点进行赏析。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景抒情
二、间接写愁
妙用叠词抒发悲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心理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唐圭章《唐宋词简释》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张端义《贵耳集》
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罗大经《鹤林玉露》
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冷冷,外也,非内也。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戚戚: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作用:
(1)内容上,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2)形式上,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3)情感上,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词的作用
淡酒
经典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意象内涵:酒,寄托浓郁情义和相思,象征凄凉哀伤忧愁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是一种主观感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经典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
意象内涵:渲染愁情
秋风
经典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意象内涵:音信之盼、离愁别恨、思乡念亲
过雁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过雁象征离愁,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追忆深情
经典诗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
意象内涵:枯萎凋零的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黄花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经典诗句: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
意象内涵: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是凄凉悲伤,孤独忧愁的象征
梧桐
经典诗句: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意象内涵:哀伤、愁思的象征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添愁、助愁
情感: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
颠沛流离之苦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下联:
请根据《声声慢》的意境描写对出下联
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巧用意象,托物寄情
通过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
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了“赋”的手法,赋,就是铺叙,就是描述,通过细腻地描写一个故事来抒发感情。
在完整的叙事中抒发哀情
此愁因何而来
北宋
神宗 元丰 1078—1085
哲宗 元祐  1086—1094
绍圣 1094—1098
元符 1098—1100
徽宗 建中 1101
崇宁 1102—1106
大观 1107—1110
政和 1111—1118
重和 1118—1119
宣和 1119—1125
钦宗 靖康 1126—1127
南宋
高宗 建炎 1127—1130
绍兴 1131—1162
靖康之变,宋国都汴京(今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押往金国,从此半壁江山沦陷。宋朝政权仓皇南逃,北宋灭亡。宋高宗偏安一隅,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妇也随之从北方流亡到南方。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声声慢》之后,李清照再也没有词作传世,这首词成了她的绝唱。
写作背景
生出何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
流离之苦
情愁 家愁 国愁
那种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梁启超
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古是著书。
——郭沫若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词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的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他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的越高。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要学会在困厄中超越,带着自信与乐观,微笑着面对生活。
20多年前
国际天文界把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脉,破天荒地以一个中国女人的名字命名。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豪放的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