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时间:
方式
目的
原则
1953-1956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说一说,农业互助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互帮互助,充分利用生产资料,提高效率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2、手工业合作化
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情况
二、公私合营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实质: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目的:
4.政策:
内容:
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意义:
赎买政策
2.时间:
1954年起
3.方式: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额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二、公私合营
.时间
.方式
政策
目的
1954年起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同仁堂的故事(节选自李建勋《亲见同仁堂新生》)
赎买政策(参与利润分配 、领取年息)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三大改造的意义?
三、本课小结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 .走合作化道路 B .供销合作社
C .一大二公 D .公私合营
D
A
四、课堂练习
3、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民参加合作社
D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