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检测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检测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8 08: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检测题
(50分钟,共100分)
一、自主决策(共13小题)
1.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极大。大气污染是指
A.大气中含有有害物质时 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
C.大气中有害物质达到一定程度时
D.大气中有害物质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
2.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比种植了橙、圆柏、法国梧桐等植物的绿化区里的多7倍以上。这说明森林在保护环境中的一个作用是
A.过滤尘埃 B.消除噪声 C.杀灭细菌 D.调节气候
3.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增高,形成“悬河”的主要破坏因素是
A.历史上曾发生严重的泥石流 B.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C.黄河流域生物的食物链被破坏 D.黄河下游环境被严重污染
4.海域发生“赤潮”会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受化学物质污染 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C.原油泄漏污染了海水 D.水土流失,大量红壤流失到海洋
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森林 C.陆地 D.海洋
6.20世纪以来,每年就有两种鸟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 因是
A.天敌太多 B.生物入侵
C.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 D.食物缺少
7.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灾,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造成这次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B.上游水库泄洪过快
C.三江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 D.长江口热带风暴
8.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水污染 D.温室效应
9.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途径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按人的需要过量砍伐
C.营造单纯林种 D.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和种植
1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增加木材产量 B.发展畜牧业生产
C.开展生态旅游 D.改善生态环境
11.引起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C.盐酸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氮气
12.臭氧层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A.太阳光 B.X射线 C.紫外线 D.红外线
13.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1978年开始建设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三北”范围的是
A.西北 B.华北北部 C.东北西部 D.东北东部
二、想想填填(共6小题)
14.沙尘暴是大风挟带大量的__________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沙尘暴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与前些年的森林被大量__________和草原的过度__________造成的土壤沙漠化密切相关。
15.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___________,也得益于___________。
16.酸雨的危害很多:酸雨对人眼和呼吸道产生__________作用;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__________,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可使水呈酸性,甚至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酸雨还会腐蚀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斑痕累累,黯然失色。
17.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方面。
19.被称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于__________年开始建设。
三、思考判断(共6小题)
20.为了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城市中心的噪声污染。( )
21.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一定数字以上,而且分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业生产就比较稳定,这个数字是30%。( )
22.近年来,许多国家经常面临着特大洪灾、极端干旱和龙卷风等灾难性的天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 )
23.“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1年制定的。( )
24.大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气体时,会使城市里的大理石雕像受到损坏。( )
25.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
四、提高拓展(共4小题)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
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该地区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3.6万平方千米。黄河水量的49%,长江水量的25%,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是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天然湿地,分布着高原荒漠、高原草甸,是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该地区还盛产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三江源地区是祖国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三江源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
(1)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在纽约动物园的大型草地上,每年10月份的最后一天都竖起一排墓碑。“濒于灭绝物种公墓”中的每块石碑都是为灭绝的一种物种而立的,每年都有新的墓碑出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原来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消亡的速度。
在刚刚开始的世纪里,物种灭绝可能会增加10倍。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动物以及其他有机生物将会消失。
在过去的100年,地球上湿地减少了一半,因此众多的动物和植物便失去了生存空间。大约20%的淡水鱼类、9%的树种消亡和面临消亡的危险。在海洋里,被捕捞的鱼类超过了自然繁殖的数量,在被捕捞的鱼中,70%的鱼成了食品。
地球上几乎一半的陆地被人为地改变,沼泽地和水潭干涸,森林和草地变成了农田、城市和道路。另外,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也是生物消亡的最好证明。
(1)进入20世纪后,造成生物消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了有效阻止生物消亡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镇雄县某地炼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等的废气,以致常降酸雨,庄稼被毁,居民外流。
材料二: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植物叶面遭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同时还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并造成一些树木死亡,损失惨重。
材料三: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气体。人类目前由于过度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形成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成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温室效应的影响?
29.请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分析下述短文,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欧亚大陆引进黄牛但没有引进清除牛粪的蜣螂,造成牛粪堆积,草场污染,蚊蝇滋生,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引进了大量的蜣螂,消除了污染,肥沃了土壤,草原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
五、实验探究(共1小题)
30.在“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中,你会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后你将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一、自主决策
1.C
2.C
3.B
4.B
5.A
6.C
7.C
8.C
9.D
10.D
11.B
12.C
13.D
二、想想填填
14.尘沙 砍伐 放牧
15.环境 环境
16.刺激 减产 建筑物 雕塑
17.酸雨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18.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壤污染 噪声污染
19.“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1978
三、思考判断
20.×
21.√
22.√
23.×
24.√
25.√
四、提高拓展
26.(1)气候干旱 超载放牧 乱砍滥伐 乱捕滥挖
(2)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该地区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
27.(1)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使环境恶化,造成生物栖息地大量减少,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2)①实施“国际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防治环境污染;④控制外来生物入侵;⑤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监测;⑥加大宣传教育与执法力度等。
28.(1)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2)酸雨对植物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叶,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
(3)①开发不产生温室效应的新能源;②开发节能技术,节约能源;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五、实验探究
29.人为引进黄牛使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进蜣螂后重新调整了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恢复了生态平衡。事实告诉我们,生产活动必须遵守生态平衡的规律,按生态规律办事,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0.提示: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