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语文师案
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主备人:
班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2.能够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18分钟)
【自学指导】
自学课前预习资料,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论语的相关知识。
大声、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初步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比及( ) 哂( ) 俟( ) 甫( )
铿( ) 沂( ) 喟然( ) 莫( )
2.填空。
(1)孔子,名 ,字 , 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宋代朱熹把《论语》与 、 、 合称“四书”。
(3)本文以 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 治国的政治主张。
3.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作解释。
(1)毋吾以也:
(2)鼓瑟希,铿尔:
(3)莫春者,春服既成: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 )
(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3)夫子哂之( )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5)吾与点也( )
(6)夫子何哂由也( )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8)风乎舞雩,咏而归( )
(9)舍瑟而作( )
(10)异乎三子者之撰( )
5.古人的称谓有名有字,下面四人的名与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求——子路 赤——曾皙 点——冉有 由——公西华
B.由——子路 求——曾皙 赤——冉有 点——公西华
C.点——子路 求——曾皙 赤——冉有 由——公西华
D.由——子路 点——曾皙 求——冉有 赤——公西华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分钟)
1.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分别作了什么评价 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形象特征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2.读了本文,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孔子的“志”是什么?
课后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祇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时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 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②司空:官名。③羖(gǔ):公羊,黑色的公羊。④累绁:即缧绁,用绳索捆绑。⑤大司寇:官名。⑥粥:同“鬻”,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然心乡往之 乡:向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孔子遂行 遂拔以击荆轲
D.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厘子的赞誉,孟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2)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语文师案
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主备人:
班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2.能够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18分钟)
【自学指导】
自学课前预习资料,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论语的相关知识。
大声、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初步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比及( bǐ ) 哂( shěn ) 俟( sì ) 甫( fǔ )
铿(kēng ) 沂(yí ) 喟然( kuì ) 莫(mù )
2.填空。
(1)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语录体 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宋代朱熹把《论语》与 《孟子》 、 《大学》 、 《中庸》 合称“四书”。
(3)本文以 言志 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 礼 治国的政治主张。
3.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作解释。
(1)毋吾以也:“以”同“已”,止
(2)鼓瑟希,铿尔:“希”同“稀”,稀疏。
(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晚、末。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因为 )
(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 )
(3)夫子哂之( 微笑 )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等待 )
(5)吾与点也( 赞成 )
(6)夫子何哂由也( 为什么 )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 )
(8)风乎舞雩,咏而归( 吹风 )
(9)舍瑟而作( 起身、站起来 )
(10)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 )
5.古人的称谓有名有字,下面四人的名与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D )
A.求——子路 赤——曾皙 点——冉有 由——公西华
B.由——子路 求——曾皙 赤——冉有 点——公西华
C.点——子路 求——曾皙 赤——冉有 由——公西华
D.由——子路 点——曾皙 求——冉有 赤——公西华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分钟)
1.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分别作了什么评价 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形象特征 孔子评志
子路 侧重强国 有抱负,自信, 却鲁莽、轻率。 赞成他的国家志向,但是认为他不够谦虚。
冉有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是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曾皙 国家安定自主 洒脱高雅从容淡定 与孔子观点相同
2.读了本文,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
3.孔子的“志”是什么?
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课后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祇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时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 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②司空:官名。③羖(gǔ):公羊,黑色的公羊。④累绁:即缧绁,用绳索捆绑。⑤大司寇:官名。⑥粥:同“鬻”,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解析:去:离开 )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然心乡往之 乡:向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孔子遂行 遂拔以击荆轲
D.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解析:A.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介词“把”;C.都是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B )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解析:A项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是说明孔子的经历,并未体现“好学有才”;
C项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体现“好学有才”;
D项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未体现“执政才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厘子的赞誉,孟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解析: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欲害的影响使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位后仍能被赏识而受到迫害。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难道他不是才德显达的人吗 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2)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孟厘子病重,临终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凡是圣人的后代,即便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也一定会才德显达。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难道他不是才德显达的人吗 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辞行,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又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很高兴的神色。他的弟子对他说:“人们常说,君子在大祸临头不惧怕,在大喜到来不喜形于色。”孔子说:“的确有这么一说,但不是还说‘君子有了高位能礼贤下士为乐’吗 ”于是孔子掌权后杀了扰乱政治的少正卯。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三个月,鲁国那些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随意哄抬物价,男女在路上行走时也自觉地分开来各走一边,丢在路上的东西也都没有人拾取。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达不到那样的境界,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为人。我曾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但他们大多数都是活着的时候非常显赫,而死后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