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顺着“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类自然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从用浮的材料造船到用沉的材料造船,其间经历了数千年,受技术的影响,直到19 世纪初铁船才在欧洲出现,这是造船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以及易于加工制作的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通过设计与制作一艘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就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因而在“研讨”环节中用“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提问,意在让学生尝试结合学习体验,回顾与总结,从方法层面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增大的缘由。学生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沉的材料制作的船“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也会在不断改进与调试中提高船的稳定性。教科书中除了让学生研讨“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外,还提供了渡船和双体帆船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并改进橡皮泥船和铝箔船,使其装载量达到要求
教学难点:改进小船,增强船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设问: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
2.了解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的沉浮
3.聚焦问题:怎样用橡皮泥和铝箔来模拟造一艘船,让它们都能漂浮在水面
引入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
二、探索
1.任务要求:我们的铝箔船、橡皮泥船要造多大才能装载20个垫圈并浮在水面上?
2. 指导画出设计图:出示各种各样船的形状,思考你的设计图可以怎么画?画出小船的侧视图,标出长、宽、高
3.学生画出设计图,并根据设计图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
4.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装载量
指导如何测试:把造好的船轻轻放入水中,逐个放垫圈,直至小船下沉。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它们能否装载20个垫圈,并记录实际的装载量,实验多次。
5.对小船进行再改进、测试,并思考总结改进的方法
三、研讨
1. 交流研讨:
(1)制作的橡皮泥小船和铝箔船能否装载20个垫圈?实际装载量是多少?
(2)你们小组用了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
(3)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你们小组都用了什么办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3.认识船的稳定性: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所以工程师都会想办法改进设计增强船的稳定性。
4.延伸:认识渡船和双体帆船如何增强稳定性。
5.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
四、拓展
课外查找资料,认识更多不同形状的钢铁轮船,并思考它们是怎样增强本身的稳定性的?
【板书设计】
3.用沉的材料造船
加宽底部
改变形状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在活动手册中的表格要求学生画出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设计图,并将两种船装载金属垫圈的测试个数记录下来。建议指导学生边活动边记录。
【作业设计】
1.判断题
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如钢铁不能造船。( )
2.选择题
(1)在制作橡皮泥、铝箔小船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
A 画出设计图,根据设计图制作 B 直接拿到材料就制作
C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D 模仿其他小组做
(2)下列能增加渡船稳定性的是( )。
A 加宽底部 B 改变船的材料 C 改变船的颜色 D 减小船的载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