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第四单元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上第四单元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02 09: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较强的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认识并讲述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了解并认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和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主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
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剪辑的视频资源等,通过阅读材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六、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做准备、鼓舞斗志。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反抗外 来侵略的胜利。
台湾光复——抗战胜利的影响之一。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设疑:
这首歌曲创作于什么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从而导入新课。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帝)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平等)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课学习 )
一、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学习,先是观看中共七大会场图片,然后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加强热爱共产党的教育。让学生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环节一:展示图片
多媒体出示:中共七大会场图,让学生感受庄严、隆重的场面。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环节二:自主探究
1.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教师讲解)

2.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背景:(教师介绍)1、国际上: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2、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黑暗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内容: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途径:任务:目标:教师强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意义: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环节三:分组讨论:
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1)“团结”是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2)“胜利”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
(3)因此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此过程中加强热爱共产党的教育,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本目通过三个环节来学习,先阅读教材自行分析,然后观看视频,最后分组讨论。
环节一: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分析:
1. 哪些因素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①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
2. 结合下列时间,说一说日本投降的过程。
① 1945年8月15日 ②1945年9月2日
③1945年9月9日
学生结合小字部分内容作绘声绘色的描述,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二:观看视频,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1)播放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录像,
(2)展示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图片。
(3)展示各解放区军队展开大反攻的图片,然后播放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影片。
展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图片并播放日本天皇投降的视频,中国人民欢庆胜利的场面,形成直观的历史感受。 环节三:分组探讨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讨论 1、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民族耻辱?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回答合作探究从1840年到抗日战争百年中国经历的战争和签定的条约 三、台湾光复
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认识到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成果。
教师引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统一是历史的大潮,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学生回忆:哪些历史事实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代台湾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根据哪个条约?课堂小结: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中共“七大”标志标志局部抗战开始全面抗战开始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抗日战争的胜利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1945年4月)(1945年8月15日)板书设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日本无条 件投降 台湾光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之一) 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做疼。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靖国神社、教科书、钓鱼岛、潜在的核大国,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我们不能遗忘!以“历史不容忘却”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课后作业铭记国难 发奋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