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直面人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9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生既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在人生长河中,我们需要面对的内容将会有很多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的是人生的大思考:“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有过这类的思考后,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会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本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围绕“直面人生”分成三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苦难中的尊严”。这三个板块之间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利用材料内容的对立统一,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讨愿望;第二板块让学生在经典文本《记念刘和珍君》所创设的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探讨“生存选择的问题;第三板块围绕“顺境与逆境”整合材料,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和哲理味,充满人生智慧,只需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探讨,比较文章对逆境表达的观点的异同、说理方式的不同即可,课外适当推荐一些思辨的思想评论如培根的《论说文集》、周国平的散文集,从而加深对人生其他问题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式。
2、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辩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掌握质疑辩论、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方法。(从文本学习生发开去)
2、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根据自己的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选择?
何谓“真的猛士”?
面对逆境,该怎么选择?
专题划分
专题一、生存选择
专题二、真的猛士
专题三、苦难中的尊严
专题一
生存选择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报任安书》和《渔父》的基础上,了解司马迁和屈原的悲苦人生,分析概括他们各自的人生选择,利用材料内容的对立统一,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讨愿望。并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现象。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课文写作思路,认识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通过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引导学生探讨生存还是毁灭的话题。
本专题问题设计
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分别经历了哪些起伏跌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命运经历吗?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悲剧?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报任安书》《渔父》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课下用2节课时间阅读《报任安书》和《渔父》这两篇文章,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课前完成“文言知识积累达标检测”)
1.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师组织讨论:什么是悲剧?你熟悉的悲剧有哪些?你认为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投影补充悲剧的相关知识)
3.组内讨论: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是悲剧吗?为什么?如果是,那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各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语段。
4.思考:他们不同的的命运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组内交流。
6. 讨论人物性格对人物命运所产生的影响,组长在班内发言展示。
7.你认为什么样的性格更有利于人生事业的发展?请把你的观点和想法写在日志上。
8.课下思考:面对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你如何看待和思考人生?
教学评价
1.能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比较全面、准确。
2.学生发言积极大胆,能叫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人物的悲剧命运及缘由
4.能客观评价人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专题二
真的猛士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纪念刘和珍君》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思考刘和珍等烈士对人生的选择,感悟“真的猛士”深刻含义,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3、感悟鲁迅对生与死的独特思考。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文中记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认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2. 结合对刘和珍的纪念,鲁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 假如给刘和珍君烈士塑像,你会有哪些设想?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如何看待人生选择的问题?
5、鲁迅对生与死有着怎样独特的思考?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文章选材、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的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鲁迅是因为什么事件而写作这篇文章的?贯穿于全文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课文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活动二: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中国人”、“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各指什么样的人?
活动三:
1、阅读第六、七两部分内容,探讨其深刻含义。
2、鲁迅对生与死有着怎样独特的思考?
四、总结?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也较积极。
2.会比较阅读,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并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褒贬评价。
3、鲁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特别是鲁迅先生那深邃浓烈的感情。
专题三
苦难中的尊严
所需课时
1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以《论厄运》和《直面苦难》为题材,围绕怎样面对逆境这一话题,表达了同中有异的人生观。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和哲理味,充满人生智慧,只需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探讨,比较文章对逆境表达的观点的异同、说理方式的不同即可,课外适当推荐一些思辨的思想评论如培根的《论说文集》、周国平的散文集,从而加深对人生其他问题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品味凝炼的语言。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结合培根一生的遭遇和课文,谈谈你的体会,有何启示?在面对厄运时会怎么做?
2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
3怎样“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如何面对社会悲剧、自然悲剧、无可逃避的厄运和死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培根论人生》周平的《直面苦难》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培根的《论说文集》、周国平的散文集,王蒙的《人生三境》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预先用2节课的时间阅读《论厄运》《直面苦难》以及王蒙的《人生三境》等。
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除了上述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外,你了解的还有哪些?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语句?
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顺境”与“逆境”的?
③这两篇课文在说理方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活动一:论厄运
1. 齐读课文,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培根的观点。
2、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3、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
4、联系现实生活,自我探究,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活动二:直面苦难
1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什么态度?
2、作者认为,苦难为什么有价值?逐层在书上找出概括性的句子。(可用找中心句的办法)
3、怎样理解“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用书上句子回答。
4、怎样理解“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这句话?“其间的区别”指什么?
5、为什么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找出三条理由。
活动三:
思考:作者对于人生磨难是怎样的态度?对你有哪些启发?你应该如何看待人生的困境?请每位同学以日记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作业: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两篇文章都充满了人生智慧,也较好理解,同学们都很喜欢。
2、采用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发言都很积极。
3、文本探讨的是正视人生中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这是学生成长中渴望了解和探讨的,课堂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