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爱国词人辛弃疾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辛弃疾,原是文武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他一生都在为抗金御敌,统一中原而奋斗。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本单元依托人教版教材中的《辛弃疾词二首》及《语文读本》(必修四)中的《摸鱼儿》《水调歌头 我志在寥阔》学习,进行拓展学习。整个单元将分两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文武双全的爱国词人。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他的作品,并结合他的人生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专题二,一代豪放词大家“苏辛”的“旷”与“豪”。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辛弃疾的理解,尤其是对辛弃疾人生态度的解读,提炼升华,让一代词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真正根植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2.学习借景抒情、用典、对比、比兴、等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3. 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4.反复诵读,提高语言感受力,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辛弃疾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网络,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豪放派词人的作品的艺术特色。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学习他矢志不渝的崇高爱国精神。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在词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何处?
2.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艺术上有何特点?
专题划分
专题一:爱国词人 ( 2课时)
专题二:豪放词人 ( 2课时)
专题一
(文武双全的)爱国词人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有关辛弃疾的四篇词作,课本上的《辛弃疾词两首》,另外是读本上的《摸鱼儿》《水调歌头 我志在寥阔》。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爱国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2.学习借景抒情、用典、对比、比兴、等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3. 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4.反复诵读,提高语言感受力,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辛弃疾的作品。
5.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6.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这些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词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
3.词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这几首词的风格一样吗?为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电子白板 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人教必修四教材及语文读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辛弃疾诗词名句,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
2.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尤其是南渡失意后的苦熬苦守等待抗战,直到最后词人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
3.自由朗读《辛弃疾词两首》:扫清作品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4.赏析《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上下片各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赏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上下片各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 比较这两首词的风格一样吗?为什么?
7.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诵读读本上的《摸鱼儿》《水调歌头 我志在寥阔》,把握诗歌表现的情感。
2.小组探究:
(1)这两首词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各有什么的特点?
(2)这两首词的艺术风格一样吗?为什么?
3.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 教师总结归纳:辛弃疾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他的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5.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2.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3.能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4.很好的掌握借景抒情、用典、对比、比兴、等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5.能准确无误地背诵、默写文章。
专题二
豪放词人(壮士的“豪”与学士的“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