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历史的回声”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历史的回声
作者姓名
李梅
所属单位
山东单县一中
联系地址
单县一中语文组
联系电话
13406006466
电子邮箱
limei6466@qq.com
邮政编码
2743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历史的回声”是指集体的历史记忆以及这种记忆在前人心中的价值意义、感情态度,是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学习“历史的回声”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因何追踪历史,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在于学习前人的智慧,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昭示未来。
本单元由三个小专题组成,“后人之鉴” 选入两篇史论,苏洵《六国论》和杜枚《阿房宫赋》,皆为兴亡之论。“千古江山” 选入两首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个人对江山和历史的咏叹,而引发的对现实的思考。“永志不忘”所选的新闻报道,记录着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三个专题各有侧重,又在“历史的回声”这一单元统领下共同承载着积累文言语感、理解文本内容、欣赏章法艺术、培养史识素养等从文字、文章到文化的专题目标。
主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熟悉古文、诗词和通迅基本的语言特点。
2、诵读并背诵古代诗文。
3、基本把握文章所反映的史实,了解文章所涉及的史料。
4、学会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诵读,研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合作进行历史遗踪的寻访、考察和史料的搜集整理,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咏赞,选择合适的文体,有个性地予以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读前人对历史的沉思,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
体会作者在评述历史变故和人世沧桑时的情与理。
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珍惜现在的和幸福生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历史的回声让我们听到了什么?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3、在历史这面镜子的面前,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专题划分
后人之鉴
千古江山
3、永志不忘
专题一
后人之鉴
所需课时
课内4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等作品的基础上,课下阅读苏辙的《六国论》,理解前人对历史的见仁见智评价,并明白“以史为鉴”的意义,并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现象。
本专题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史论文,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
2.熟悉历史史实,找出六国及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汲取历史的教训,指导现实。
3.通过比较阅读,学习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六国是如何灭亡的?强秦又是如何灭亡的?
如何看待六国与强秦的相继灭亡?
苏洵的主张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苏教版读本苏辙《六国论》、贾谊《过秦论》
学习活动设计
(课下用四节课时间阅读四篇文本,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用法,课前完成“文言知识积累达标检测”)
老师检查预习情况,翻译重点句子
小组活动,讨论分析六国和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
这些国家的破灭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古人对这些历史各有不同的观点,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的,你有没有自己的认识呢?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从历史的教训中总结出自己的认识。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能够对历史史实作出客观的评价。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千古江山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本专题所选内容是两首怀古词,这两首词,皆是因为作者面对历史陈迹,沉入过往的年代,引发遐思而作的,嗟叹有志难酬,报国无门,光阴虚度的抑郁情怀。学习时应该把握怀古诗词的特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本专题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两首词。
2.感受豪放词派的风格,学习词人旷达豪迈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3.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祖国的美好风物。
本专题问题设计
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诗人为什么怀古?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
学习活动设计
(两首各用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诵读的任务)
学生回顾词的基本知识
学生说出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了解情况。
怀古诗词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怀古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我们从古人身上学到哪些可贵的东西
教学评价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从历史典故中分析作者的感情
3.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并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褒贬评价。
专题三
永志不忘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本专收入两篇纪实性文章,都是反映战争后的反思状况的,记下了“瞬间”的历史。两篇文章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特别是勃兰特的下跪,更给人以深刻的反思,相比之下,日本战后的态度让人可恨。
本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初步把握这种文体的特征。
2.牢记历史,关注现实,加深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3.关注国际政治生活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本专题问题设计
战争给你什么启示?
从战后反思对战争的不同态度上,你有什么感想?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南门大屠杀元凶受惩》
学习活动设计
(两篇文章各用一课时,完成预习的任务,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等基础知识)
1、通讯与消息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面对战争你有什么感想?
下跪本是一件很让人看不起的行动,你从勃兰特的下跪中看到了什么?以“下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教学评价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从历史史实中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3.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能以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写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