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遥远的诗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人教版的《语文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古代诗歌欣赏》。这一时期的诗人,从创作精神一直到创作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为唐代诗歌的蓬勃发展准备了深广丰富的基础。如果说唐代诗歌是我国诗歌的珠穆朗玛峰,那么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便是青藏高原,诗没有这个高原,珠峰是无由矗立的。而这个高原上,仍是山峰林立,蔚为奇观。
本单元由《诗经》两首 《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四组诗组成,欣赏这些诗歌就能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从而领会远古诗人的悠远的诗歌情怀。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欣赏远古的有关诗篇,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远古诗人的情怀,撰写这些诗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典诗歌的概况,了解《诗经》《楚辞》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2.弄清诗歌由四言诗到骚体再到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掌握三种诗歌样式的特点和节奏。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形象。签赏每首诗的艺术表达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2.抓住关键词句,疏通诗句,培养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学习赋 比 兴等艺术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压迫的反抗等,加深对古代劳动人民,古代社会的认识。
2.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氓和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如何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悲弃妇 ( 1 课时)
专题二: 悲屈原 ( 2课时)
专题三: 悲刘兰芝 (1课时)
专题一
悲弃妇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氓》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怨恨,最后从痛苦中醒来,表示要坚决同他一刀两断。悲己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前提和灵魂的作用,因为杜甫在漂泊中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才真正理解别人受的苦难,推己及人,表现其崇高的品格。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把握诗歌主旨。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诵读《氓》,概括一下各章的内容,结合诗句说说氓和女主人公分别是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把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及现实主义传统。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诵读《氓》,概括一下各章的内容,结合诗句说说氓和女主人公分别是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诗经》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
问题:
1、诵读《氓》,概括一下各章的内容,结合诗句说说氓和女主人公分别是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活动二:探究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问题:
如何理解女人公在不同年龄阶段性格的变化?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诗经》等诗篇,了解上古时期人们生活、爱情的状况。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或做家庭社会调查,理解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诗经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