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 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橡皮 B.铅笔芯 C.玻璃 D.陶瓷
2.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D.钢尺振动越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3.金属导电,靠的是( )
A.分子 B.离子 C.原子核 D.自由电子
4.如图所示,两只气球自由的悬挂在空中,下列做法能使两个气球间距离明显变大的是( )
A.用粗吸管对准B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
B.将直导线竖直放置在A点后通电
C.用条形磁体的N极从C点靠近气球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从A点靠近气球
5.以下对四个图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水分子直径约为1
B.乙图是锂原子的结构图,它的原子核由3个电子和3个中子组成
C.丙图是玻璃棒靠近橡胶棒的情况,则玻璃棒被摩擦时失去了电子
D.丁图是带电小球悬挂时的情况,说明它们带异种电荷
6.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B.细线悬挂的两个小球互相排斥,则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上负电,在此过程中毛皮得到了电子
D.空气湿度越大,摩擦起电现象越容易发生
7.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吸引.则
A.吸管带正电
B.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C.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
D.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
8.通常情况下,下列都属于导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铁、湿木头、大地、食盐水
B.水银、锡箔、玻璃、人体
C.铜、塑料、人体、湿木头
D.铝、石墨、陶瓷、油
9.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木质笔杆 B.橡皮 C.不锈钢直尺 D.塑料笔袋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电子是从毛皮传给橡胶棒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带上异种电荷而排斥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干电池在使用时,可以用导线直接连接正、负极
11.如图所示,用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塑料吸管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带的是负电 B.吸管可能不带电
C.吸管带的是正电 D.吸管带电情况不能确定
12.四个质量相等的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系着,因带等量电荷而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已知d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 D.a、b、c均带正电
13.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两个小球带电后(球上标注的是所带电荷种类),会出现的情形是
A. B. C. D.
14.摩擦起电跟物质的种类有很大关系,严格说来,与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各种物质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是不同的,见下列起电顺序表:
起电顺序(正→负)
有机玻璃 玻璃 毛皮 丝绸 纸 金属 硬胶棒 石蜡 涤纶 硬塑料 聚乙烯 聚丙烯
根据你所学的摩托起电知识和起电顺序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
B.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C.跟涤纶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
D.跟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15.无线充电是一种增加手机续航时间的方式。无线充电的技术原理是电流流过送电线圈产生磁场,受电线圈靠近该磁场时就会产生电流,给智能手机充电,如图所示。受电线圈处用到了下图哪个实验的原理(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如图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17.已知Li原子由原子核和3个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带______电,原子核又是由3个质子和4个_____组成的,如果Li原子在一次摩擦时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它将带上______电.
18.能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正逐步普及。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相当于 ___________(选填“用电器”或“电源”),刚擦完车玻璃的干毛巾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 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_____:
A.失去了一些质子 B.得到了一些电子 C.失去了一些电子 D.创造了负电荷
(2)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_____,异种电荷_____.
四、简答题
20.在桌子上放上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cm~4cm在宽0.5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剪下这些人形,放在玻璃板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在玻璃板上迅速来回摩擦,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小纸人翩翩起舞了吗?如图所示.请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你把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上面,让其他同学帮一下忙,用泡沫在玻璃板底下摩擦,小纸人也翩翩起舞吗? 请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CD.橡皮、玻璃、陶瓷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ACD不符合题意;
B.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钢尺越难振动,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正确,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高低跟频率”的关系时,只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粒子,而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着大量移动的自由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A.用粗吸管对准B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两球之间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外侧的气压不变,外侧压强大于内侧压强,所以气球向中间靠拢,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直导线竖直放置在A点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气球是橡胶制成的,不会受到磁力的作用,两个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条形磁体的N极从C点靠近气球,气球是橡胶制成的,不会受到磁力的作用,两个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有正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从A点靠近气球,玻璃棒吸引气球,两个气球间距离明显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解析】
【详解】
A、甲图中分子直径应为 ,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乙图中锂原子的结构图,它由3个电子和3个中子和4个中子组成,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丙图中玻璃棒靠近橡胶棒的情况,则玻璃棒被摩擦时得失电子,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丁图中两带电小球悬挂时的情况,说明它们带同种电荷,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
【点睛】
(1)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
(2)锂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图中带正电的粒子为质子数量为3个;图中带负电的粒子为核外电子,数量为3个;不带电的为中子,数量为4个;
(3)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6.B
【解析】
【详解】
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细绳悬挂的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故B正确;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上负电,在这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故C错误;
D.空气的湿度越大,空气的导电能力增强,电子容易被导走,摩擦起电现象越不容易发生,故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通电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
【详解】
A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能吸引吸管,说明玻璃棒与吸管带有异种电荷,故AB错误;
CD、用餐巾纸摩擦吸管时,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到了电子带负电,故C正确,D错误;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常情况下,铁、湿木头、大地、食盐水都是导体,故A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水银、锡箔、人体是导体,玻璃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铜、人体和湿木头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通常情况下,铝、石墨是导体,陶瓷和油是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陶瓷、橡胶、空气、玻璃等.
【详解】
ABD、木质笔杆、橡皮、塑料笔袋,通常情况下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C、不锈钢直尺是金属制品,容易导电,属于导体.
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带负电荷,电子是从毛皮传给橡胶棒,故A正确;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而排斥,故B错误;
C、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干电池在使用时,不能用导线直接连接正、负极连接起来,否则会造成短路,故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
【分析】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详解】
用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塑料吸管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它们带同种电荷.
故选C
12.D
【解析】
【详解】
. 解答:已知d带正电.由图可知,d球与a、c两个小球均相互排斥,说明它们带的都是同种电荷,即a、c均带正电,b球与a、c两个小球均相互排斥,故b球也带正电,故a、b、c、d四个小球均带正电.
点睛: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结合图中情形可做出判断
13.B
【解析】
【详解】
解答: A. 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正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而图中两球相互吸引,故A错误;BC、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负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故B正确、C错误;D. 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应该相互吸引,而图中两球相互排斥,故D错误.
点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根据两塑料小球所带电荷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并结合两球表现出的作用力即可判断.
14.C
【解析】
【详解】
A.由表中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可知,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B错误;
C.跟涤纶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故C正确;
D.跟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
【分析】
无线充电器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分析各图中实验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从题意中知道,手机背面的线圈,能将底座产生的变化的磁场转化为电流给手机电池充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给线圈通电,线圈会转动,说明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是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不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同种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的仪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仪器,叫验电器;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答案为同种.
17. 负 中子 正
【解析】
【详解】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电子带负电;即原子核又是由3个质子和4个中子组成的;摩擦时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它将带上正电;
18. 用电器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
【详解】
[1]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所以相当于用电器。
[2]干毛巾与汽车玻璃摩擦后,干毛巾带了电,能吸引轻小物体。
19. B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
【解析】
【详解】
(1)[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选B;
(2)[2][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20.小纸人会在玻璃板下被吸住,又被弹下去而跳跃起舞,这是因为泡沫与玻璃摩擦,使玻璃带电吸引纸人,小纸人被吸到玻璃上后也带上了与玻璃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纸人又被弹出而上下跳跃.而当把小纸人放在玻璃上方重做实验时,小纸人会直立于玻璃板上.
【解析】
【详解】
小纸人会在玻璃板下被吸住,又被弹下去而跳跃起舞,这是因为泡沫与玻璃摩擦,使玻璃带电吸引纸人,小纸人被吸到玻璃上后也带上了与玻璃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纸人又被弹出而上下跳跃.而当把小纸人放在玻璃上方重做实验时,小纸人会直立于玻璃板上.
【点睛】
物体相互摩擦会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据此分析答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