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简单机械
第二课 杠杆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人们用来撬动石头的木棍是一种简单机械,叫作杠杆。知道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重物时对杠杆用力的那个点叫动力点,承载重物的那个点叫阻力点。
知道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且距离越远,越省力。反之则费力。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知道人们使用杠杆有时是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省距离。
2.科学探究
针对使用撬棍的情境,能利用杠杆尺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总结出怎样使杠杆省力、费力或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特点。
能找出不同外形杠杆类工具的支点,分析不同类型杠杆类工具的作用。
3.科学态度
对于探究让杠杆省力的活动有兴趣,尊重数据,分工合作。
乐于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初步认识到杠杆类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词典、橡皮擦、木板、杠杆尺、钩码、铁棍、钉有钉子的木板、羊角锤、镊子、剪刀、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导入: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发言。(杠杆)
(3)讲述:这句话用夸张的方式说明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二)新课学习
1. 认识杠杆
(1)交流:课件出示教材P58的上方图片。说一说,人们是怎样移动大石头的?
(2)小结:人们用木棍能轻松地撬起大石头。撬动石头的木棍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作杠杆。
(3)讲述:课件出示教材P58的下方图片。木棍始终围绕着固定的点在转动,这个点称为支点。对着木棍用力的位置称为动力点。石头压住木棍的位置称为阻力点。
(4)思考:说一说杠杆可能有什么作用。
(5)学生自由发言。
2. 探究杠杆的秘密
(1)介绍器材:杠杆尺、钩码
(2)组装杠杆并初步体验:课件展示教材P59上方图,学生分组搭建一个如图所示的杠杆。改变用力的位置,初步体验。
(3)确定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杠杆尺的固定轴就是支点,左边挂钩处假定为阻力点,在右边某处挂钩码,则是动力点。杠杆平衡时,这个钩码的重力就是“撬起”重物的力。省力多少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有关系。
(4)提出问题:怎样做,杠杆才省力?
(5)讨论并制订实验计划:怎样利用杠杆尺实验检验自己的初步想法?
(6)示例讲解:第3小组实验设计
a. 研究问题:杠杆省力多少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b. 实验方法:
1.将杠杆的A设定为阻力点,B设为动力点,杠杆尺固定轴就是支点,设定为O。
2.在A点上挂4个钩码。
3.在B点挂若干钩码,让杠杆平衡。
4.变动B点的位置,挂若干钩码,让杠杆平衡。
(7)各组完善实验计划。
(8)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9)交流: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有哪些发现?
(10)小结: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且距离越远,越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者距离相等,那么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3. 杠杆变形记
(1)展示:出示一块钉有钉子的木板。
(2)动手体验并交流:用铁棍可以撬动钉子吗?这个杠杆有什么不足?
(3)汇报:铁棍头卡不住钉子帽。每次还要挪动支点。往下压时,有时会挤着手……
(4)思考:用什么工具可以既方便又省力的将钉子拔出来呢?
(5)讲述:出示教材P61上方两幅图,人们在实践中常用变形后的杠杆。试一试,这两个工具能将钉子方便的拔出来吗?
(6)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7)交流:说一说这两种工具是怎样把杠杆变形的?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各在哪里?这样变形后有什么好处?
(8)学生边演示边回答。
(9)讨论:课件出示教材P61下方图。生活中有很多的变形杠杆,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10)学生汇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多又准确。
(三)整理,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杠 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钓鱼竿等,都是杠杆。
杠杆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原理
在使用杠杆时,如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为了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省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两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他曾讲:“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找不到那个支点,也找不到那么长而坚固的杠杆,所以撬动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个假想。《杠杆》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科学知识 知道人们用来撬动石头的木棍是一种简单机械,叫作杠杆。知道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重物时对杠杆用力的那个点叫动力点,承载重物的那个点叫阻力点。
知道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且距离越远,越省力。反之则费力。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知道人们使用杠杆有时是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省距离。
科学探究 针对使用撬棍的情境,能利用杠杆尺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总结出怎样使杠杆省力、费力或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特点。
能找出不同外形杠杆类工具的支点,分析不同类型杠杆类工具的作用。
科学态度 对于探究让杠杆省力的活动有兴趣,尊重数据,分工合作。
乐于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初步认识到杠杆类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老师给我的评价:
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共16张PPT)
2.杠(gàng)杆
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认识杠杆
说一说,人们是怎样移动大石头的?
人们用木棍能轻松地撬起大石头。撬动石头的木棍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作杠杆。
小结
支点
木棍始终围绕着支点在转动。
动力点
对着木棍用力的位置。
阻力点
石头压住木棍的位置。
说一说杠杆可能有什么作用。
探究杠杆的秘密
组装杠杆,改变用力的位置。
再把用力的位置变一变,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省力多少可能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有关系……
支点
阻力点
动力点
还要数一数重物到支点的距离……
杠杆平衡时,这个钩码的重力就是“撬起”重物的力。
省力多少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有关系。
提出问题
讨论、制订计划
怎样做,杠杆才省力?
怎样利用杠杆尺实验检验自己的初步想法?
示例
1.将杠杆的A设定为阻力点,B设为动力点,杠杆尺固定轴就是支点,设定为O。
2.在A点上挂4个钩码。
3.在B点挂若干钩码,让杠杆平衡。
4.变动B点的位置,挂若干钩码,让杠杆平衡。
第3小组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杠杆省力多少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实验方法:
?
完善实验计划
动手实验并记录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交 流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有哪些发现?
?
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且距离越远,越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者距离相等,那么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小结
用什么工具可以既方便又省力的将钉子拔出来呢?
用铁棍可以撬动钉子吗?这个杠杆有什么不足?
杠杆变形记
铁棍头卡不住钉子帽。
每次还要挪动支点。
往下压时,有时会挤着手。
说一说这两种工具是怎样把杠杆变形的?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各在哪里?这样变形后有什么好处?
试一试,用这两个工具能快速方便的将钉子拔出来吗?
说一说它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