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轮轴 课件(14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表+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3 轮轴 课件(14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表+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17 12:09: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简单机械
第三课 轮轴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像辘轳这样由一个大“轮”和一个小“轴”组成的装置,叫作轮轴。
知道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时,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2.科学探究
针对辘轳提水的事例,能自制辘轳模型做模拟提水实验,并与徒手直接提水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得出轮轴能省力的结论。
能列举生活中更多的轮轴类工具。
3.科学态度
积极参与制作辘轳模型及探究活动,能够与同学合作,认真分析,主动交流。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初步认识到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轮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盖塑料瓶、硬铁丝、筷子、比筷子长的木棍、操作台、三个钩码、测力计;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人们怎样从深井中提起一桶水?(课件展示一口井)。
(2)学生交流发言。(用绳子直接提,古代使用辘轳……)
(3)讲述: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大约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我国已普遍使用了手摇辘轳汲水。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灌溉上。
(4)导入:今天让我们先来探究辘轳的秘密。
(二)新课学习
1. 探究辘轳的秘密
(1)任务一:制作一个辘轳模型。
①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步骤:
a. 用一根硬铁丝纵向穿过打好孔的瓶体。(孔隙直径稍大于铁丝直径)
b. 在瓶体上横向穿过一根筷子并固定好。
c. 将辘轳模型固定在铁架台上,瓶口用线挂上“水桶”(钩码)。
②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任务二: 直接提水和用辘轳提水,用测力计测出所需力的大小,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①动手操作:
a.徒手用测力计直接往上提钩码。
b.借助辘轳模型往上提钩码。
②分析与交流:直接提水和用辘轳提水,有什么不同?
③小结:用辘轳提水,所需要的力小。也就是说,用辘轳提水比徒手直接提更省力。
④过渡提问:试一试,怎样让辘轳更省力?
(3)任务三:在筷子的不同位置(中间和末端)提水,测量所需力的大小。将筷子换成更长的木棍,测量所需力的大小。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①动手操作:
a.用筷子的中间提水,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b.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c.将筷子换成更长的木棍,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②分析与交流:分析测量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小木棍转动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③小结: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比用中间提水更省力,换成更长的木棍更省力。也就是说,在距离瓶子越远的位置提水,越省力。小木棍的转动路线是围绕瓶子做圆周运动。
(4)探究活动小结:像辘轳这样由一个大“轮”和一个小“轴”组成的装置,叫作轮轴。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时,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2. 寻找生活中的轮轴
(1)课件展示教材P64的图片。
(2)交流:上面的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使用时,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
(3)学生汇报。
(4)小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轮轴,例如:汽车方向盘是一个轮轴,上面的盘就是一个轮,下面固定的地方相当于轴;水龙头也是一个轮轴,上面可转动的手柄相当于轮,下面不可转动的部分相当于轴;卷笔刀也是一个轮轴,能够摇动的手柄相当于轮,中间卡放铅笔的位置相当于轴。
(5)任务布置:
①照样子说一说,上面剩下的这些物体在使用时,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
②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的轮轴。
(三)整理,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轮 轴
轮轴的定义: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作轮轴。
轮轴的实质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心。
外环叫轮,内环叫轴。轮轴两个环是同心圆。轮轴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R为轮半径,r为轴半径,F1为作用在轮上的力,F2为作用在轴上的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R=F2r(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
由上式可知:当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轮轴为省力杠杆;当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轮轴为费力杠杆。
像马车、门把手、方向盘和推车这样的轮轴是最简单的,没有动力传递。动力车辆的轮轴就复杂得多。
以汽车为例,动力不是简单的传递轮轴,如果是那样,汽车就不能拐弯。在汽车轴的中间,有一个“差速器”,在通过两个半轴给左右车轮传动,这样在汽车拐弯时,两边车轮行驶的距离才能不同。
R
B
A
F《轮轴》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科学知识 知道像辘轳这样由一个大“轮”和一个小“轴”组成的装置,叫作轮轴。
知道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时,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科学探究 针对辘轳提水的事例,能自制辘轳模型做模拟提水实验,并与徒手直接提水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得出轮轴能省力的结论。
能列举生活中更多的轮轴类工具。
科学态度 积极参与制作辘轳模型及探究活动,能够与同学合作,认真分析,主动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初步认识到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轮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老师给我的评价:
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共14张PPT)
3.轮轴
人们怎样从深井中提起一桶水?
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大约
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我国已普遍使用了手摇辘轳汲水。辘轳
的制造和应用,在古
代是与农业的发展紧
密结合的,它广泛地
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和农业灌溉上。
探究辘轳的秘密
制作一个辘轳模型。
任务一
1.用一根硬铁丝纵向穿过打好孔的瓶体。(孔隙直径稍大于铁丝直径)
2.在瓶体上横向穿过一根筷子并固定好。
3.将辘轳模型固定在铁架台上,瓶口用线挂上“水桶”(钩码)。
直接提水和用辘轳提水,用测力计测出所需力的大小,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任务二
动手操作
①徒手用测力计直接往上提“水桶”(钩码)。
②借助辘轳模型往上提“水桶” (钩码)。
直接提水和用辘轳提水,有什么不同?
分析交流
小结
用辘轳提水,所需要的力小。也就是说,用辘轳提水比徒手直接提更省力。
思考
试一试,怎样让辘轳更省力?
①在筷子的不同位置(中间和末端)提水,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②将筷子换成更长的木棍,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③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任务三
用筷子的末端提……
用更长的木棍,会……
动手操作
①用筷子的中间提水,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②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③将筷子换成更长的木棍,测量所需力的大小。
分析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小木棍转动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分析交流
小结
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比用中间提水更省力,换成更长的木棍更省力。也就是说,在距离瓶子越远的位置提水,越省力。小木棍的转动路线是围绕瓶子做圆周运动。
像辘轳这样由一个大“轮”和一个小“轴”组成的装置,叫作轮轴。
阻力点
动力点
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时,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寻找生活中的轮轴
这些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使用时,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
汽车方向盘是一个轮轴,上面的盘就是一个轮,下面固定的地方相当于轴。
水龙头也是一个轮轴,上面可转动的手柄相当于轮,下面不可转动的部分相当于轴。
卷笔刀也是一个轮轴,能够摇动的手柄相当于轮,中间卡放铅笔的位置相当于轴。
①剩下的这些物体在使用时,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
②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的轮轴。
任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