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训练题2
一、单选题
关于四大发明选项正确的是( )
①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②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唐代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④西汉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大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 罗马人 B. 印度人 C. 日本人 D. 阿拉伯人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A. 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C. 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D. 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的四大发明( )
A. 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B. 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创造力
C. 加剧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D. 推动了近代世界的进步潮流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 )
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
发明活字印刷术 改进造纸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B. C. D.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忘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②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④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造纸术②交子③活字印刷术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相比于隋唐, 宋元时期海上交通更加发达。以下内容属于“发达”的表现的是( )
海上交通范围更加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
元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A. B. C. D.
据记载,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这14个中国人名和地名包括: 蔡伦、祖冲之、李白、毕异、瓷都景德镇等。毕昇入选的理由是( )
A. 主持修建都江堰 B. 改进造纸术
C. 推算圆周率数值 D. 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代科学著作《梦溪笔谈》描述某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项技术有利于( )
A. 人类文化的传播 B. 航海技术的发展
C. 作战方式的变化 D. 海陆交通的畅通
《马可 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徼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 海上贸易繁荣 B. 外国使节增多 C. 造船技术发达 D. 文化生活丰富
《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簿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则材料反映了( )
A. 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 元朝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
C. 元朝时有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 D. 元朝的海上贸易超过了陆地贸易
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A. 改进造纸术 B. 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编写《天工开物》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吴钧《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下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材料三】海纳百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之一,体现了包容并蓄的美德,……构建“和谐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
(1)由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就如何构建和谐海洋提一条建议。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材料二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
材料三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3)以指南针和火药为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引起欧洲社会变化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碁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革新篇]
材料一:如图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经济繁荣篇]
材料二: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材料二中描述的历史现象表明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文化昌盛篇]
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国唐朝、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培根说:“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新工具论》
(4)材料四中的“磁石”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重大发明?其对世界有何重要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③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纸张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所以纸最早发明是在西汉时期。东汉的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外传,要求熟记基础史实。
【解答】
D.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三项伟大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印刷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故D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合。
故选D。
3.【答案】C
【解析】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如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C正确;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是指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A排除;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是在唐朝,B排除;京剧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是在清代,D排除。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点,知道宋元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要求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B.题干未体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故排除AB。
C.殖民掠夺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主旨,故排除C。
D.据题干“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等信息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四大发明促进了西欧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近代化转型,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在科技方面,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科技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科技方面,宋代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故①③正确。
②④.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唐朝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②④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
①.根据所学可知,①造纸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东汉蔡伦改进的,故排除①。
②③④.②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③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的表现。分析所列内容可知,不属于交通发达的表现,排除,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毕昇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他的最大成就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2.【答案】A
【解析】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用某种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技术是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宋代科学著作《梦溪笔谈》描述某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项技术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徼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可知,这说明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选项A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海外贸易繁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解析】《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簿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则材料反映了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朝驿站的设立在政治上便于官府政令传输,全国各个地方的讯息得以快速传递至中央,要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有利于各地货物的运输,贸易加强。
本题以《元史 地理志》记载为依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发明与唐朝。因此能印证“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的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是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
16.【答案】 (1)市舶司。 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领先世界。
(2)戚继光。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是民族英雄。
(3)崇尚和谐建设海洋,坚持以和为贵,爱好和平,共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本题考查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及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主要是指南针用于航海,宋朝的造船业领先世界。
(2)本题考查戚继光的贡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可知,此人是抗倭英雄戚继光。根据材料二“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并结合所学可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是民族英雄。
(3)本题考查构建和谐海洋的建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综合材料信息,从以和为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7.【答案】(1)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
(3)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亚洲文明,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亚洲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本题考查希腊古典文明,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材料“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和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所以说“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
(3)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联系指南针和火药传播到欧洲对近代欧洲的影响分别作答,火药是帮助资产阶级摧毁欧洲的封建堡垒;指南针是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条件。据此分析归纳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明交流的认识,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综合两段材料反映的文明的多样性和互相交流的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从中得出相关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曲辕犁、筒车。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等。南方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政治环境相对安定。
(3)唐诗、宋词。
(4)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农业的发展,要求解读图片信息。材料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曲辕犁和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所学知,“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说明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所学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等。南方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等。
(3)本题考查唐宋的文化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流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4)本题考查指南针的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第22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第21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