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散步》课堂教学实录评析
龙泉市第二中学 李慧
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使阅读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得阅读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体验人生的地方。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以此来实现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宗旨;2、把握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相互理解和关爱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4、读出真味,体验亲情;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1、教学思路:本课按照“感知—感悟—拓展”的思路去设计教学,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幸福的家,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躲避一生的风雨;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着亲情,亲情是清冽的甘泉,给我们的心灵以滋润。温暖的家总是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浓浓的亲情让温暖的家更温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一起感受那诗一般的乐章,一起分享那浓浓的亲情。
二、教师配乐(钢琴曲《致爱利丝》)朗诵课文。
三、感知——感悟——拓展。
师: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插曲?生:散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师:好,我们把镜头切入“分歧”的部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6段。(学生读后,教师作朗读辅导:感情基调:深沉愉悦;语气语调:沉稳、庄重、亲切、学生可再读一遍)
师:大家一定发现了,在“我们”家,“我”是核心人物,因为在母亲的眼里—生:我是她强壮的儿子。师:在儿子的心目中——生:我是他高大的父亲。师:妻子呢?生: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生:妻子很贤良、温顺。师:所以,“我”的选择很关键,它将决定着散步能不能愉快地进行下去,假设“我”想出一个办法,如出去时走小路,回来时走大路,行得通吗?生:不行!(学生说出多方面理由)师:那,我又是怎么决定的呢?生: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师:为什么这么决定?生: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而我伴随母亲的岁月已不多。所以要听从母亲的意见。生: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所以要照顾母亲。
生:因为“我”很爱“我”的母亲。师:是啊,“我”爱“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也爱“我”的母亲,其实在上文的字里行间早已渗透着我对母亲的深情,请大家品读课文1-4段。(学生朗读课文1-4段)
师:“我们”为什么(为了谁)去散步?生:为了母亲。师: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生:“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散步。师:文中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我”听从母亲的意思,“我”和妻子、儿子去散步,让母亲一个人待在家里休息,那又会怎么样呢?生:那可不好。“我”和妻子、儿子去散步,我们自己肯定很开心了,但母亲一人待在家里,会觉得很孤独、很寂寞。生:母亲还会觉得很寒心的。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事实上“我”做得非常好,“我”怎么做?生:我劝母亲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生:我劝母亲多走动走动,对身体有好处。生:我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建议,我对母亲真是太孝顺了。师:母亲呢?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师:从这句话大家接受到什么信息了?生:现在的母亲很尊重“我”,小时候的“我”很顺从母亲,很听话。生:“我”和母亲都很温顺,彼此关系很好。生:“我”和母亲的关系很亲昵,从几十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和将来。师:很好。于是,我们一家四口: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路散步,一路欣赏初春的田野景色。
(师生齐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生命。”)
师: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生:新绿、嫩芽、冬水。生:“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辅着”——展示了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生:“树上的嫩芽也密了”——这是无法遏制的生机,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存在。生:“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让我们感受到初春的活力。生: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热爱生活;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师:是啊,这美好的一切“我们”期盼得太久太久了。
(分析课文第3段:文中表达我怎样的心情?如何体现?“总算”—庆幸 “熬”(过)—自豪感、幸福感 “太迟太迟”—急迫、急切、对春天的渴盼,可教师范读、一生读、多生读 ,以朗读促体会,体会后再朗读。)
师:母亲年老体衰,“我”时刻担忧,在整个冬天里,母亲的身体在煎熬,“我”的心也在煎熬,我希望母亲(怎么样?)师、生:生活在暖融融的春天里,希望她永远健康、长寿。(学生饱含感情地齐读第3段,师生产生共鸣:我们祝愿普天下的母亲健康、平安、幸福!)
师:出于对母亲的爱,“我”决定走大路,而这时母亲却改变了主意,母亲怎么说?生:“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指导学生模仿“母亲”的口吻说)师:“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请大家揣摩一下母亲的心理?生:母亲对儿子体谅、理解、不为难儿子生:“母亲”对孙儿想走小路的理解,对孙儿呵护、关爱。(分析、体会母亲的两个动作“摸摸”“望”;环境描写与“有意思”相照应)师:就这样,我们一家三代四口在阳光下,小路上,向着那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去,这个动人的境头,除了与文章开头呼应,还与文中哪一段照应?生: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特别是儿子天真的新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极富童趣,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一家人充满着温馨的天伦之乐,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师:小路有意思,毕竟没有大路平顺,于是出现了更加动人的一幕。生:“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重点品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重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师:“我”的母亲高大而瘦、不算重,“我”的儿子很胖、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生:“我”背上的是母亲,年迈的老人经不起摔,“妻子”背上的是儿子,像春天的蓓蕾要细心呵护,舍不得摔。所以非得稳稳当当不可。生:母亲身体不好,为了让母亲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生:儿子喜欢小路,小路有意思,所以走得慢慢的。生: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地欣赏春天的美景。生:既然我们一家是在散步,就得慢慢走,不然会破坏这种好气氛。生:如果走得很快,会显得“我”和“妻子”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的亲情。生: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生:如果大家都像“我”和“我的妻子”一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记得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才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大家能谈谈对“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吗?生: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我们”背起的是生活的重担。生:“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责任感。生:“我”和“妻子”架起了上一代和下一代两代人之间的桥梁,有着神圣的使命感。生:母亲养育了“我”,“我”又抚育了儿子,“我”是这条生命链中最重要的一环,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生:母亲代表着过去,“我”和“妻子”代表现在,“儿子”代表着未来,中年人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生:整个世界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生: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师:那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呢?生:也是这样的。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朗读指导:“慢慢地,稳稳地”要读得轻而又缓、柔而又实,读出人物的心态;文末“整个世界”四个字,如梦如幻,举重若轻,气息和声韵散淡开去,进入一种陶醉的境界。)
师: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我”一家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生: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这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这是一个温馨的世界;这是一个幸福的世界;这是一个宽容的世界;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世界;这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世界;这是一个信任的世界;这是一个祥和的世界;这是一个互相体贴的世界;这是一个洋溢着亲情的世界……
师: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同学们,能让大家分享你的亲情故事吗?(学生自由说自己的故事)师: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老师讲,学生看屏幕字样):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女生走上台来。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组人名。”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 教授说:“请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组人名,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教室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教授平静地说:“请再划掉一个。”女生迟疑着,艰难地做着选择……那么这位女生该怎样选择,她又会怎样选择?(学生很感兴趣,轻轻讨论后,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说明理由)
师: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可以在课后进一步思考讨论,这个故事叫做“一生最重要的人”。(屏幕打出字样)
师:在这里,老师想跟大家说:“其实,生活就像洋葱,一片一片地剥开,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流泪”。(屏幕打出字样,学生再说一遍。学生似有感悟。这时,屏幕上出现多幅体现浓浓亲情的感人画面。教师很自然地说出例句。)
师:亲情是寒冷时父亲为我披上的一件外套,亲情是深夜里母亲为我冲的一杯牛奶,亲情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亲情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亲情是……”表达,畅所欲言,体验亲情,效果极好。)师:是啊,亲情不单单是爸爸妈妈无条件的付出,亲情也是爸爸的责备妈妈的唠叨;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亲情更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亲情更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亲情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四、结束语
同学们,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它的确值得我们熟读成诵、久久回味,让我们把它刻在记忆里,等到我们人到中年的时候,想起它,文中那心心相印、其乐融融的亲情,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血脉,那庄严的责任、神圣的使命,一定会让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师生心灵产生共鸣、震撼,获得启迪。《让爱住我家》的歌声响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